言传身教“种春风” 有效构建“行为期待”
2019-09-17刘锋
刘锋
摘 要 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行为上所表现的与我们所期待的或许会出现一定距离,甚至脱节。我们要帮学生实现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期待”,须展现自身行为,实现引领价值;家庭、学校、教师也应保持教育行为上的同一性,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前进,使其行为合乎教育期待。
关键词 行为期待;言传身教;师生互动;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159-0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曾指出,青年人“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帮学生构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期待”是可践行的路径。
一、自省:当“行为”与“期待”脱节
各校都会开展防震减灾疏散逃生演练,学生们似乎很明白演练的意义——保护生命安全。可是放学后,我们也会看到孩子们排着路队有序出了校门,然后就如出笼的小马驹,马路上喧嚣了,交通拥堵了……
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去哪里了?为什么孩子在校园内外的表现不一,甚至与所学、所知、所应有之行为背离?
我们通过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宣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培养合格公民,使之成为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更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行为期待”。然而,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却很少有人会主动捡拾垃圾;懂得要关爱他人感恩集体,却也会不以为然……行为和期待已经脱节。
二、审视:若“行为”与“期待”合一
“行为期待”本属于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范畴,即人对一种特定行为将会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预设。延展到教学管理中,我们通过文本阅读、综合实践等教育途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符合规范,知行合一。
曾有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学生因为不断考试作弊,老师当众说,我宁愿教出一个不合格的学生,也不愿意教出一个人格上不诚实的学生。第二天全班同学递交了一份签有全班同学名字的申请书,他们一致请求他们班实行无人监考。结果,该班考纪和学生的精神风貌特别好。一位女生接受采访时说:“老师监考,如果你作弊,那是你在跟监考老师兜圈子。現在实行无人监考了,如果再作弊,那就是你在跟你自己的人格较量。”
学生从知到行,走过了知、情、意等心理历程,而他们所做到的诚信考试这一正确行为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实现“期待”,正是要学生感悟教育之真谛,行有正道,知行合一。
三、探究:言传身教“种春风”,有效构建“行为期待”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解决知行不合一、行为与期待脱节的症结,需要我们以行为引导行为,不止言传,更要身教,以此激励、唤醒、鼓舞。
家庭教育是父母教导子女为人处世的教育,也是学校行为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上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以学习行为与品质为例,学生踏实或浮躁,细心或粗心,自强不息或自暴自弃抑或浑浑噩噩,很大程度上与家长在言行上的引导有关。当学校教育所期待的与学生现实所表现的发生碰撞,深层次原因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导者,学校需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行为规范,注重任何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不仅需要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懂得自律,行为合乎期待;更应该告知、引导家长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好如何矫正补救,势必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行为上的同一性。
此外,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的互动则是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最佳途径。作为课堂环境的缔造者,教师与学生接触时应该谨言慎行,用较高的标准来规范、约束自己。由于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天然具有“向师性”,因此,对于来自教师对他们的承认、关注、尊重、爱护感受尤为强烈,也分外珍惜。当教师能够在课堂内外表现出对教育事业、学生和自我的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的态度,展现教师群体自身行为的引领价值,学生即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行为合乎期待。
行为期待,不仅是期待学生的行为合乎规范,无论课堂内外、现在未来;它更应该是一种行动,富有紧迫感和使命感的行动。让我们学校、家庭、教师一起来以实际行动实现我们对学生当下的“行为期待”,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种春风”,推动学生朝向培养目标,共同期待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苏芹.行为期待:探究学生的生命历程[A].见:王国强.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科研2015[C].江苏教育凤凰出版社,2015:223.
[3]张仁贤.高效教师的7个好习惯[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