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9-09-17单永杰

新课程·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先生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单永杰

摘 要:“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全民教育得以普及的背景下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式,主要内容指的是“孩子教孩子”或“孩子教大人”,可以视为一种即学即传的方式。数学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能力,运用“小先生”制能够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实现共同进步,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小先生”制;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人人都可以争当小先生,学生也可以突破传统观念的禁锢,让每个学生成为知识交流的参与者。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笔者对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应用“小先生”制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小先生”制为载体,旨在创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课改之前,课堂教学更多采用的是单向传输的方式,学生的天性被抑制,其活力难以发挥出来。而在新课改以后,此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关注生活”“为了生活”“依据生活”的教育理论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方向。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对立起来。经实践发现,将“小先生”制应用于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价值较高。

一、“小先生”制概述

“小先生”制指的是每个人都将自己储备的知识与了解的文化无私地教给别人,儿童则是此过程实现的主要承担者。在20世纪前期陶行知开始倡导这一模式,就是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教授学生或普通人,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其对当时的旧中国文化落后情况有所察觉,意识到中国的文盲还有很多,而健全师资力量显得较为匮乏,于是提出让学生不仅做好自己的本位工作,也可以做“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山海工学团应用此法时,将其称之为“小先生”制。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我国教育普及的重要力量,其倡导的“小先生”制就体现了这一理念。该理念独树一帜,其认为“小先生”制责任不仅仅停留于教人识字学知识,而是在于“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以此文化知识能够绵延不绝。该模式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经费紧缺、生存与教育、女子受教育等问题。

二、“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激发应用“小先生”制的兴趣

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学思想更是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出来。生活中的数学与学校数学教育怎样进行结合,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选择适宜的生活案例,为教学进行更加科学的服务。“小先生”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不断激发学生应用此模式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能够积累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课堂资源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被更加有效地激发出来。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会让学生对家中的相关物体进行观察,如家中必备的魔方玩具、电冰箱或牙膏等长方体、正方体或与二者相似的物体,学生可以参照家中的物体,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画出来,挑选自己适宜的方式即可。课上进行教学时,安排每個学生都轮流做小先生,将自己身边的发现讲解给同学们听,跟大家互相探讨。教师指导“小先生”,让其引导同学们对物品的抽象特征或形体特征进行辩解。经过共同探讨之后,可以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整合,对于同一类型的物体进行归纳,使学生对于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又或者,在讲解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首先对班级人数、铅笔的数量、学校教学楼的栋数、大树的数量以及家里客厅的地板砖等进行确定,将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课堂,找到学习的重点。学生是教学中的绝对主体,教师应该摒弃过去自己讲、学生听的局面,充分挖掘学生身上数学课程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其适当引导,挖掘潜力,让他们有更加雄厚的资本做“小先生”,愿意做“小先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愿意做“小先生”,教师可以以该模式的优势加以引导,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研究,提高思考能力。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掌握成功的技巧。为更好地实现这一过程,教师要对孩子们的“教”与“学”留心观察,及时做出反馈,对于不合理之处及时纠正,提出相关意见。

(二)应用“小先生”制发散思维

学生思维方式并不是维持在某个地方静止的,而是呈动态发展的。“小先生”制的应就是将传统学习的静态过程中转化为动态,学生可以尽情展现个人的思维过程,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则从旁给予指导。此模式的应用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让学生的辩解能力得到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教授“百分数”章节时,我给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试题设计“小明阅读一本课外书,6天看了整本书的40%,按照这样的进度来计算,他还要几天才可以看完这本书?”我要求学生用不少于两种的解题方式进行解答。学生听到此要求后,纷纷开动自己的脑筋,上台争当小先生,将自己的解题过程描述出来,具体如下:

生1:我的解题思路是依据数量关系式“看完全书的天数×40%=已看的天数”,先算出看完全书需要的时间,然后减去已经看的6天,也就是6÷40%=15,15-6=9所以还需要9天。

生2:我用倍比法先算出剩下页数是已经看过页数的几倍,再乘以已经看的6天,公式为(1-40%)÷40%×6=9,最后为9天。

生3:我和前面的同学用的方法一样,也是用的倍比法,我将整本书的总页数视为是单位“1”,先算出“1”中含有几个“40%”,然后算出看完整本书的时间中包含几个6天,再算还需要几天,公式为6×(1÷40%)-6,求得为9天。

生4:我想40%转化写为2∶5,相当于将整本书的页数划分为了同等的5份,现在已经看了五分之二,先算出每份需要几天的时间,再算还需要几天,公式为6÷2×(5-2),求得为9天。

生5:我是按照公式“读书量÷天数=单日的读书量”列出的相关公式,我将还需要看的天数设为x,40%∶6=(1-40%)∶x,求得x=9,所以还需要9天。

在此过程中,我会给学生适度的引导,根据学生的表达做出最后的总结,总结后会对本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让学生形成对每节课的目标都有所强化的习惯。学生学习目标意识的强化,会让其以不同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进而进行巧妙的解答,学生的思维逻辑在“小先生”制的应用模式下,也有了不一样的火花。

(三)将“小先生”制联系生活

数学作为和我们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有联系的素材,让学生学会用课堂上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在生活中深化“小先生”制。

例如,在教授百分数中的“折扣”时,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堂之外,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作业,那就是寻找身边的折扣商品。学生可以自行组队,也可以在学校、家中或是超市等场所寻找,看看身边都有哪些打折的商品。在第二节上课时,同样采取“小先生”制,对自己的观察与总结进行陈述。这样,将数学知识在生活进行改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折扣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生活性,能够习得数学的趣味,更能领会其发挥的作用,进而对数学有更加积极的学习心态。又或者,在讲解“生活与百分数”时,我会让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找到身边的百分数最多。比赛的全部过程由“小先生”来组织。竞赛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例如前期为搜集素材,找到更多的百分数,中期则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主动寻找等方式解决。最后在课堂上与他人交流,各组的“小先生”总结本小组找到身边的百分数,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学生交流的整个过程中,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学生鼓励和引导,能够学会求同存异。学生通过该模式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学数学”“做数学”,不仅能够尽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先生”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效果

学生感言:“要做合格的‘小先生,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上讲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讲课时还是有点手忙脚乱,以后我要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才行。”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小先生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應用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数学研究态度,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先生”制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勇气,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有效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端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这应是教师的教学原则。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小先生制”的过程中,我见证了“小先生”们优秀的表现,作为教师的我,深深认识到:现在的数学课堂,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原有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教育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形成敏锐的洞察力、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对教学要始终有饱满的激情,对每一位学生要有满腔的关爱之情,历练自己的教育品质与人格魅力,才能更有效地感染学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经过小学数学课程中“小先生”制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相互答疑,互相学习。应用该模式后,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明显有所提升,优等生的思维较之以往变得越加活跃,思路也更加开阔,可以说是人在数学上的一种进步。学习属于内化的过程,学生若是不会自主学习,能动性与创造性也就无从发挥与培养,内化与学习也就谈不上,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也会显得格格不入。“小先生”制的应用,使得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频繁,团结友爱的精神也得到深化,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只要我们少讲些,少做些,多给孩子一个空间,一片田地,让他们自己朝前走,教育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杨梓楠.浅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小先生制[J].世纪桥,2012(13):108-110.

[2]于洋.海外陶行知学术研究走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0):114-119.

[3]阳荣威,卢敏.后喻文化时代师生关系解构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3(3):64-66.

[4]李明尚.在“小先生制”课堂改革的道路上前行[J].当代教育科学,2012(16):34-37.

猜你喜欢

小先生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高效课堂里的“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