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里的“小先生”
2016-03-17舒华荣
舒华荣
“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这是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在《纪念陶行知博士》中对陶行知先生的评价。宋庆龄更说陶行知先生是“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虽然主要生活在民国,但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宝贵的指导借鉴意义。他的“教育救国”在当时虽然没有实现,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在当下的中国是不易之真理。在陶行知先生的众多创造性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中,“小先生制”就是其中极富特色的部分。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当时中国的乡村教育,并为此专门在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发表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提出了要改变一百万个乡村,而且身体力行,先后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山海工学团等学校,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开展了平民教育,等等,创造性发明并推行了艺友制、小先生制等极富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形式。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精华,他创造的“小先生制”就是其重要体现和实现形式。“小先生制”不仅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生活教育”理论在全国的传播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肯定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以指导今天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践。
1932年,陶行知于上海创办上海工学团,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并在教育实践中总结了“即知即传”的方法,初步创立了“小先生制”。先生即教师,“小先生制”意为以学生、小孩为师,让小孩教小孩,小孩教成人,这既是一种教师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陶行知认为,小孩子有很大的力量,小孩子能做先生,做先生的不局限于师范毕业。“即知即传”是小先生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人,一面温习,一面把学问传给他人。后来,陶行知在创办其他学校时,进一步发展了“小先生制”,并为此编写了适用于当时农村的识字课本,而且实验效果良好。何谓“小先生”,用陶行知先生自己的话就是:“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他又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从中可看出他浓重的“生活教育”思想,他认为学生并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也可以做“小先生”,也可以向别人传授知识,每个学生都可以并有义务进行文化知识的交流和传承。陶行知先生曾说:“普及生活教育所要树立的第一个信念,便是小孩能做先生。自古以来,小孩是在教人。但正式承认小孩为小先生是一件最摩登的事。这正式的承认,到现在,还只是限于少数的实验学校。我们必须使大家承认小孩能做教师,然后教育才能普及,小孩的本领是无可怀疑。我们有铁打证据保举他们做先生……”所以,“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与发展,其中蕴涵了“即知即传”、“教育民主”等基本价值和理念,这些思想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更是现今构建高效课堂的宝贵思想资源。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事半功倍,是自从有教学活动以来人们的追求目标之一。孔子有“因材施教”;张载认为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即“教之而不受,虽强告而无益”;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教育家蔡元培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要“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而必须“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只有当学生有困难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的时候,教师才给以帮助。从中都可看出这些教育家对学生在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的充分重视。陶行知先生虽然没有对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进行过专章论述和阐释,但是他丰富的教学思想和实践都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在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小先生制”正契合了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实践。
首先,即知即传。“天下为公,文化为公”,“即知即传,自觉觉人”,这是陶行知“小先生制”所蕴涵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他说:“干民众教育,便是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般,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都得呼吸,空气是不要钱买的,人人都可以自由呼吸,教育也就不能以金钱做买卖,人人可以自由享受。”他认为知识是天下之公器,属于大家的,是公有的,他曾教育学生有担任“小先生”的义务,识字的人有教不识字的人的义务。现今,当然不可能机械模仿当时的做法,但这种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天下为公,热心于公益和公共事务的理念和情怀却是当今社会急需的。在高效课堂中,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先进辅后进,先知喻后知,先觉帮后觉,在合作和竞争中共同进步和提高。因为学生的进步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虽然有很大关系,然而与班级学习氛围,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同学的感染有莫大关系。这种影响既有知识上的,更有价值观、语言、心理上的部分。因为同龄人在这些部分很相似,更容易相互影响。
其次,教育民主。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者。陶行知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这种人人争当“小先生”在全社会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思想已经超越了课堂教学的范畴,但仍可以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这在当今教育改革中强调大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有广泛的用武之地的。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他说:“教师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界限;人们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好多的教训。”他又指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师生在情感、精神上的沟通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第三,能者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先师孔子的远见和觉悟,我们也在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中重温到这种思想和远见。在谈到儿童教育时他曾指出:“应该‘承认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所以教育者必须向儿童学习,‘不拜儿童做先生,就做不好先生。”陶行知先生还在他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了小孩子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陶行知曾经写诗祝贺一学校:“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身上蕴涵着极大的创造力。因此,陶先生创造了著名的“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毕生倡导施行推广。这在遍地文盲的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就是在文盲率大大减少的今天,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大环境中,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一个最新的教学尝试就是“翻转课堂”,这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普及,使得知识获得过程得以重构。“小先生制”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翻转课堂中则有更加有效的运用,是新教改的有益尝试。这当然需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和标准,考试考核制度的配套改革,这些已经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人人争当小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搭建“小先生”施展才能的平台,充分了解各类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学习程度;结成帮扶共学的形式实现新时代的“小先生制”,培养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如可在班级中定期设立最佳资料收集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口才奖,最佳组织奖,等等,这样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主体性。这些都是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对陶行知“小先生制”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怎样做小先生.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
[2]怎样知道小先生.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
[3]小先生与民众教育.陶行知文集[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4]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黄发国,张福涛,编.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翻转课堂微课设计研究与制作指导[M].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