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09-17薛生才

新课程·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口语交际语文

薛生才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将围绕小学一、二年级,研究如何科学地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期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口语交际;语文;教材分析

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是新课改标准下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的重点。虽然用比较直白的话来解释,口语交际即为开口说话,把自己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说话本身不是一门技能,但是如何说得逻辑清晰、语句通顺、用词合理,让听者理解内容含义并不产生歧义,达到交流的目的,可能都不是每一个成年人能做到的。语言交际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因此本文会聚焦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关“口语交流”板块的内容,探讨口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口语教学活动,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

一、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通过口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思维、意识、行为的关系上来说,应该是思维决定意识,而意识影响行为。口语作为人的行为的一种形式,背后与他的思维和意识是分不开的。思维敏捷、清晰的人往往说话也很有逻辑性,正所谓言之有物。从现在各种思维训练早教班的红火可以看出,在早期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今后人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强化社会交往能力

自从小小年纪考上名校,但是却因为不善交际,无法发挥学有所长的新闻见报后,家长的理念也开始转变,一个过于欠缺口语交际能力的人,即使满腹才华,在社会上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能力。利用好班集体这样一个环境,强化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文素养,从适应集体生活开始,随着成长,逐步去适应社会交际。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因为条件的制约,现在的考试之中,还没有将口语部分纳入考试范畴,相对来说缺少有普遍性的评价机制,教学效果没有平均标准。另外,有些教师可能将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画上了等号,认为能写必能说。会产生这种误解,是忽视了开口说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发挥、礼貌修养、性格因素以及场面环境等文字以外的影响因素,要克服这些影响因素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但在教学中也很容易被忽视。

二、口语教学的教材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研讨多年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写终于变得清晰起来。以部编教材为例,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一共安排了16次口语交际课程,提出了25个教学目标。

这部教材有个显著的特点,即目标的重点都是落在“文明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主题上。有些主题看似单一,但是落脚点依然是“别人”而不仅仅是“自己”。比如“用别人听得见的声音说话”“说话注意顺序”,结合教材目标可以看出,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别人听见、听懂自己说的话。其次,两个年级的目标之间不是孤立的,既相互联系,又看得出渐进发展。例如一年级要求“大声地说”“大胆地说”“说话要有礼貌”;而到了二年级,就要求“要说清楚意思”“发表意见时要说理由”“说话方式要婉转”,基本上都是如阶梯一般,二年级的要求是对一年级的补充和丰富。通览来说,口语交际教学重在策略的讲解和练习。而策略的发挥最关键是组成结构,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主题,要系统规划、通盘考虑,从教材的整体目标着手,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交际策略,建立口語能力提升架构。

三、明确教学要求的核心任务

随着年级的增高,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很明显二年级的要求就比一年级的详细且复杂。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活动要求的核心点,进行对任务的深层次的挖掘和分解。举个例子,《图书借阅公约》在表面上好像是学习公约的表达方式,但是这一单元的重点并不是如何写公约,而是聚焦在如何就公约的内容达成一致。这其中就包含着主要三个活动要点:明确公约的作用;集体讨论的开展;感受公约的语言组成形式。也就是说,“公约”不过是个载体,核心任务是通过参与集体讨论,让学生尝试“主动发言”“倾听别人的意见”“整合讨论的内容”等,培养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在与人交际中有对象意识和场合意识。核心内容的梳理和分解,有助于控制好活动的节奏,在理清目标的层级发展的基础上,找到本次活动的精准知识点和能力点,教学活动能发挥其针对性。

并且,口语单元的目标往往是和本单元的语文课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建立起单元组别意识,将口语教学和课文的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两个教学重点发挥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做手工》这一单元,强调讲一个故事要有一定的顺序,要能理清楚主干脉络。可对照例如《曹冲称象》这样的课文,让学生在学懂课文的同时,设计让他们离开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既完成了阅读课程的教学,又能趁热打铁,根据课文情节讲一个故事,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有效开展口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1.把握教学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的会话交集,除却某些特定场合,基本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有真实、随机、自然的特点。在明确课标中的口语交际的要求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标准,既要将活动场景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又要保证根据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推进主题。

(1)把握教材要求的标准

口语教学的教学标准相对比较灵活,定性标准居多,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把握教材意图,结合年龄段特点,制定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内容,不要随意拔高或调低教学难度。例如,同样是培养学生说话时的语气控制,在一年级的《请你帮个忙》单元,标准应该是“注意语气要和缓,让人感觉到你求助的诚心”;而在二年级的《注意说话的语气》单元,就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要运用不同的语气”,更强调了语言环境中达成意向交流的策略。二年级相对一年级要求更高,牵扯因素更多,教师要在实际操作中避免随意更改、调整标准。

(2)把握好学生的参与度

首先,要保证学生参与的兴趣。口语课堂的活动要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开展,不要只为了训练口语的推进方式,过于强调要求,会让低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产生厌倦的情绪。如果教师抛出的话题比较贴近生活和低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并在出现问题时适当给予改进的建议,课上的口语交流就会比较有吸引力,学生乐于参与。其次,在低年级的口语课上,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因此不建议使用竞争方式,使得课堂变成少部分性格外向、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舞台,会让大部分普通学生减少开口的机会,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3)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案

交际本身是带有群体性的行为,课堂教学可以不用拘泥于点对点式的交际现场,可以采用更灵活的课堂设计。比如“推荐一部动画片”单元,作为二年级口语单元的收官作,包含了说明、交流、提议等多种教学目标,可采用复合型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动画片竞赛的方式,提出推荐某一部动画片的理由;通过看视频,组织学生交流观看心得;分组交流,使推荐的理由更丰富;以组别为单位推荐某一部动画片,在分工合作中加强交流。以各种形式展开交际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交际场合下口语的运用方法。

2.注重非语言性的影响因素

(1)注重口语中的思维运用

低年级的学生在逻辑思维上还是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科学引导和练习,特别在口语中,所思未必能所说。教师在教给学生口语策略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逻辑。比如一年级的《听故事,讲故事》和二年级的《做手工》《看图讲故事》中都对说话的顺序、逻辑的梳理有了要求(当然一年级更注重说话的音调、语氣等)。现在备受关注的思维导图就是很好的工具,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记录下所要表达内容的顺序,概括故事的大意,点明关键信息,为学生将来能在脑中自主生成逻辑梳理的过程,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的心理

在开展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时,学生的心理活动也会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渐懂人事,心理变化开始多样起来。有的学生会变得不太愿意开口参与活动,不好意思,不敢说,也就越来越不会说;有的则比较情绪化,对说话的环境、对象、内容有所挑剔。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说,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交际观念。比如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也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或站在学生的同一视线,说说教师自己的感受。非原则性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去对学生的想法做评判。营造一个平等、温暖、有趣的氛围,学生会更放松下来愿意去交际表达,就不会因为心理障碍导致课堂效果的下降了。

参考文献:

[1]曾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

[2]杨德玲.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