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养成良好习惯”绿色课程构建

2019-09-17冯义芳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

冯义芳

编者按:“养成良好习惯”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重要教育思想,他从教育的本质、目的、规律等方面,深刻阐明了“养成良好习惯”对于人的培养的根本性意义。“少成若天性,习贯(惯)之为常。”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幼儿抓起。本期选取三篇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专项课题的研究论文,展示了幼儿习惯养成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园本实践与探索,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摘要:叶圣陶的“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思想,是本于生命自然、走向人化自然的绿色教育思想。苏州高新区文星幼儿园在“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思想指导下,初步构建了“养成良好习惯”的幼儿园绿色课程体系,建构了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绿色课程目标、顺应幼儿生命自然的绿色课程生态、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的绿色课程活动,为在幼儿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了实践路径。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绿色课程;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B-0043-0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叶圣陶的“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思想,实质上也正是本于生命自然、走向人化自然的绿色教育思想。在叶圣陶“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思想的启迪下,针对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苏州高新区文星幼儿园进行了“养成良好习惯”绿色课程实践探索。

一、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绿色课程目标构建

1.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绿色课程目标基本框架的形成

养成良好习惯,对于幼儿成长来讲,就是本于生命自然、走向人化自然。3~6岁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其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为此,我园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把课程目标细化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细化在游戏体验中,确立了帮助幼儿在活动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的绿色课程目标基本框架(如表1)。根据这一框架,编写了包含一、二、三级指标的小、中、大班《绿色课程四大习惯养成目标手册》,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2.目标在不同课程中的落实和具体课程目标的构建

在建立绿色课程目标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我园结合实际,组织教师将之内化到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课程之中,细化为主题活动、一日生活、节日游戏、亲子互动的具体教育目标。例如,中班绿色课程养成做人习惯的教育目标共包含二级目标3条,三级目标18条,我园都有相应的课程活动来落实,并在幼儿行为上得到体现。家长们反映:“孩子自从做了礼仪小天使,碰到人会主动打招呼了。”“我家宝宝现在回家会边唱歌边给奶奶敲敲背呢!”……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培养,尤其是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带头养成好习惯。与上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目标相配套,我园正在制定教师和家长带头养成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公约。

二、顺应幼儿生命自然:绿色课程生态构建

绿色课程生态,是指符合受教育者生命成长需要与养成教育规律的全面、和谐、健康、美好的生态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

1.适应幼儿生命成长需要的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结合

我园总结幼儿园课程改革经验,努力构建适应幼儿生命成长需要的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的绿色课程。课程针对幼儿身心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我园立足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开发并实施养成教育基础课程。例如,在每日午餐中,我园以“餐点自助”游戏形式,让孩子自己安排吃点心、吃午饭,自主取用饭菜、收拾桌子,自己动手剥坚果、榨果汁,养成自主、健康的饮食习惯。又如,把幼儿自理劳动与值日服务列入日常基础课程,让孩子从关注自己走向关注他人、从自我服务走向为集体服务,养成热爱劳动、人己一体的生活习惯。

同时,根据幼儿成长需要,创意设置“春之韵——绿色科技节”“夏之梦——心理关爱节”“秋之旅——文明礼仪节”“冬之恋——感恩亲子节”等“四大节日”课程以及“十大室场”探究与建构活动特色课程,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开展“热爱大自然”系列活动,从走进大自然、绿的爱意、大自然里的课程故事到小手护绿、节约用水等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健康习惯。

2.遵循幼儿生命成长规律的主题课程与生活课程联结

种子般的儿童有自动生长的潜能和节律。叶圣陶的“儿童种子观”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石,我园遵循这一科学的儿童观,根据幼儿生命成长规律,在幼儿成长的特定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主题课程。同时,将主题课程的内容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开发并实施生活课程,让幼儿反复实践体验,从而“习惯成自然”。例如:在“我们在春天里”主题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去找春天,孩子们发现园内的桑树有的吐出了嫩芽,有的长出了新叶,七嘴八舌地说道:“哇,我们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养蚕宝宝了啊?蚕宝宝要吃桑叶的。”当孩子们产生这一联想时,养蚕宝宝的课程就生成了。关于这一课程,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蚕宝宝会结白色的茧。”“谁说的?我见过黄色的茧的。”“蚕宝宝还可以变蝴蝶哦。”“不对,不对,是变飞蛾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交流着自己的经验和猜想,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桑叶是蚕宝宝的食物,但要养蚕宝宝,我们需要知道更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哦。”越是幼儿需要的知识,越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就催着爸妈一起查阅关于蚕宝宝的资料。过后的几天,各班纷纷养起了蚕宝宝,不少孩子还养得特别好。他们知道了蚕宝宝要按时适量喂桑叶,不能吃湿的桑叶;他們仔细观察蚕宝宝生长过程,饶有兴致地描述它们时而慢慢蠕动、时而昂起头来的憨态;蚕宝宝渐渐长大,快结茧了,他们及时为蚕宝宝搭建“小屋”;……孩子由自发到自觉、自主的学习探究行为和过程,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

3.貫通幼儿生命成长时空的园境课程与家庭课程互补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命成长的主要空间。我园通过走出去“送教上门”和请进来“家长助教”,通过家长观课、亲子活动、园家热线、家园同构等,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教师和父母之间建立亲密的伙伴合作关系,构建园境课程与家庭课程相贯通相协调的幼儿活动和成长时空,更加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我园与家长、孩子一起积极创设幼儿园和家庭幼儿活动的绿色环境。幼儿、家长、教师一起创设“童趣小镇”户外游戏区、童话葡萄园、开心农场蔬菜种植基地、文星娃户外野战区、空中美术室、绿野仙踪花园;幼儿园指导、帮助家长和孩子开展与幼儿园课程相协调而又因“户”制宜、各具特色的家庭活动,如下厨烹饪、盆栽种植、读书画画、玩具制作、互动游戏、探究实验……再如亲子田野赏春、做乌米饭、采冬瓜采南瓜、摘石榴摘橘子、挖萝卜挖红薯……让孩子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能生活于绿色环境中,获得无处不有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历练,健康、快乐地成长,渐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三、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绿色课程活动构建

自主活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在教育实践中,我园不断探索建构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实现健康成长的绿色课程活动,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情境,唤起童心,激发童趣,以循循善诱的“言教”和为人师表的“身教”,引导幼儿在一系列自主学习、实践行动中,逐步学会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

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2]绿色课程活动不是让幼儿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的指令进行被动模仿学习,而是教师围绕养成教育的目标任务,创设适合幼儿的活动情境,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大脑和双手,对学习对象与内容、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自主探索、体验。例如,在“和红薯交朋友”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地里的红薯成熟了,都想挖出来看看,于是就提出问题:“我们怎么去挖?”“可以使用哪些工具?”教师让孩子自己动脑筋,将自己见过或想象的工具画一画;接着,教师提供很多工具,让孩子试一试怎么挖,得到挖红薯的经验,学会挖红薯的方法。正如叶圣陶所指出的,儿童是注重事实,喜欢自己去做的。“他们在当前的环境中有所需求,自然会自己去研究,寻求出道理和办法来,还会自己去试验这些道理和办法是否切合实用,来证实它们的价值。经过这样的研究和试验,他们得到的便是真的知识。”实际上,这也正是符合幼儿生命成长、习惯养成的内在规律的活动方式。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园课程不再是完全由教师主宰的注入式、训诫式活动,而是“把倚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3],在教师引导下,让幼儿基于自己的天性和本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己来养成这些好习惯”,从而真正实现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养成良好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这方面的探索,我园建园三年多以来一直不断地在进行,形成了许多典型的活动案例。例如每周的“伴绿同行,筑梦成长”收集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活动前期,师幼一起制作绿色环保倡议展板,并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废旧物品。每个周一至周四早上,幼儿园的“蛋壳收集站”前,孩子们都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把红酒木盒、纸芯、布、绒线、蛋托、搪瓷杯、纸盒这些从家里和周边搜集来的废旧材料整理入库。然后,幼儿与教师动脑动手,把废旧材料做成各种奇妙的“玩具”,有的用于创作美术作品,有的用于丰富体育游戏,有的用于布置区域环境,有的用于进行科学探究,有的用于装点节日环境……在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绿色课程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增强了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养成了多种良好习惯。

除此以外,我园还把引导幼儿自我教育的课程活动延伸和拓展到家庭、社区,甚至田野、山川,让孩子在充满生命绿色的自主活动中,学会正确地去感知世界、体验人生、建构自我,养成良好习惯,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第十一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228.

[2]叶至善.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M].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0:30.

[3]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第十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115.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Ye Shengtaos educational idea on “forming good habits” is a kind of green educational idea, which stems from life nature and goes to humanized na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forming good habits, our kindergarten has preliminarily constructed kindergarten green curriculum systems, mainly including green curriculum goals of forming good habits, green curriculum ideology of adapting to childrens lives, and green curriculum activity of realizing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which has explored the practical path of effectively conduc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Key words: habit formation education; green curriculum; preschoo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从学前教育的前景和就业状况谈幼教学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