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职初教师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化解策略
2019-09-17顾道红张佳欣
顾道红 张佳欣
摘要: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教师职业所承担的责任与压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缺乏等因素动摇中学职初教师的“从教初心”。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可以从职初教师初心的培育与强化、职业能力与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化解困境,为中学职初教师保持“从教初心”以及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职初教师;发展困境;化解策略;教师共同体;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3-9094(2019)07B-0038-05
一所学校能否持续蓬勃地发展,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师德修养和奉献意识,这些品质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外显,也是教师队伍与学校文化及工作氛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状况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如何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润的工作氛围,如何关心引导青年教师尤其是中学职初教师的发展,使其尽可能快地成长为成熟、稳健、高素质的教师,是值得中学教育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职初教师面对的问题与困境
职初青年教师是指刚刚离开大学校园步入一个新环境从事教育事业的群体。他们处在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初始阶段,他们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期待并乐于探索,他们充满自信、渴望成功并乐于表现,他们相信学生天真纯洁的天性并认为凭借自己的专业储备,有能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中学职初教师特指刚刚入职各类中学的青年教师群体。与学前教育职初教师、小学职初教师不同,中学职初教师面临学生生长发育的叛逆、中考及高考升学指挥棒下各年段的考试压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现实与教育理想存在落差
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与家长对中学生子女应试能力的追求是一对短时间内难以调和的矛盾。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进入中学能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升学的压力,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乐此不疲。双重压力让学生背负沉重学业负担的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刚刚步入中学职场的青年教师来说是始料不及的。他们开始怀疑师范教育所倡导的职业价值和教育理想,他们必须在频繁的角色转换中寻找合理的教育教学定位,甚至要以不同的面孔在校长、同事、家长和学生面前周旋,他们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承受着教育理想和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心理落差。
(二)教师职业的责任与压力并存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定位,但实际工作中,教师的责任远不止这些。威腾博格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该包括:做社会模范的代表,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和判断;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获得技能;帮助学生控制行为;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形成团体学习,扭转并做好团体领导角色;做学生的代理父母,照顾并指导学生;与学生建立温暖的关系并相互依赖;根据学生心理需要给学生提供情感帮助。”[1]因此,教师职业的责任往往被无限放大,小到迟到、早退、忘交作业,大到校园安全、升学评优,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无论课内与课外、无论校内与校外、无论思想与学业、无论健康与安全,都在学校教育的责任范围内。这些责任,最终都会以各种形式分解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身上。
而中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巨大的转变时期,他们有时不遵循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尤其是父母和教师)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对于这样的学生,成熟教师可能在以往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能较好地应对学生的种种叛逆行为。而对于中学职初青年教师,这一问题就显得棘手很多。他们往往没有正确地把握中学生有效教育的规律,凭借一腔热情去处理中学生的叛逆行为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各层级中学本应该多给职初青年教师一定的时间去摸索掌握中学教育尤其是德育的规律,尽可能推迟他们担任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时间。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中学并没有因为教师刚入职,在责任分担上有任何的照顾。相反,很多学校从培养教师的角度考虑,给职初教师更多的工作任务。他们不仅承担着满工作量教学任务,而且大多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除此之外,学校为了更好更快地培养新人,往往会给职初教师更多的历练机会和培训任务,而这些往往需要通过业余时间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的无限放大,让他们身心疲惫,甚至力不从心。
来自教师职业自身的压力也不容小觑。中学职初教师身处其中,耳濡目染老教师为职称评定、小岗位晋升、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所付出的努力,感受到竞争的激烈。他们在完成高负荷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必须抽出时间和精力为自身发展积累必要的素材。加上很多学校为教师成长量身定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他们需要为公开课、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各类学科及综合评比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不强
一段时间,教育界曾经就“教师应该成为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这里涉及教师尤其是中学职初教师如何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问题。《礼记·中庸》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说的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从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做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一般都会经历新手阶段、胜任阶段、骨干阶段、专家阶段这几个阶段。教师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在事务性工作中也能实现职业经验的积累,但单纯的经验积累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缺乏研究、进取和规划的意识只能使教师的职业价值在低层次徘徊。新教师刚刚走出象牙塔,步入职场,在新的工作单位处在博求存在感的“求生”阶段,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满足于“平稳过好每一天”,往往会忽略对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
(四)社会不良思潮动摇教育初心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碰撞。这些思潮价值多元,传播迅速,直观现实,它们既有积极向上,顺应新时代发展方向的正确思潮,也有与历史发展方向相悖的阻碍社会进程的负面思潮。社会思潮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通过对人们思想层面的影响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尤其是改革进程中滋生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对中学职初教师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中学职初教师工作、生活阅历浅,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受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影响,片面追求自我利益的实现,从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社会负面思潮可能会使教师理想信念、职业价值取向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教师很容易在思想认识上跑偏,将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带入工作,甚至动摇专业思想,动摇教育初心。
二、中学职初教师存在问题的化解策略
中学职初教师在工作上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个人的巨大压力,面临着重要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同时又在社会熔炉中直面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与考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智慧并不是一旦得到就可以永久保用的东西,它常常处于形成的进程中,要保持它就要随时戒备着,观察它的结果,而且要存着虚心学习的意志和重新调整的勇气。”[2]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能力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那么,如何帮助他们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快速、高效成长,便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及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综合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经验,我们认为,针对中学职初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各类中学可以从初心教育、职业能力素养提升和教师共同体建设等几方面采取如下措施。
(一)强化初心教育,巩固专业思想
“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初衷或最初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可能渐渐逝去,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也可能会如此。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怀抱着对国家教育的一腔热情,怀抱着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愿望投入工作,这便是他们的初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职初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可能会淡化,而如何长时间地保持他们的“教育初心”便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教育开展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全国各行各业、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提出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这说明教育是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根基,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保证。
中学职初教师经历师范院校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合格的人民教师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必须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忠诚,必须将教育的使命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必须将自身的教育理想与教育行动与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结合。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在初心教育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学校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结合中央重大事件、重要讲话、重要文件、重要法规,围绕为师初心、入职初心、入校初心、入党(团)初心,开展学习和讨论,将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入脑入心入行动,引导青年教师尤其是职初教师自觉地将教师职业与国家民族未来结合起来,提高职业自豪感;通过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党建课题“学校基层党组织对隐性失学青少年的教育实践研究”,组织青年教师一对一关注隐性失学儿童;通过师德报告会、名师名家访谈、教育叙事会等形式,树立师德模范,增强教师的责任感;通过教育形势分析报告会、云南边区支教与结对帮扶行动、教师职业价值研讨会等,引导教师正确客观地分析我国教育现状,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通过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长处,了解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紧迫感。学校还通过参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纪念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纪念馆等活动,坚定青年教师“教育为党、教育为国”的信念;组织青年教师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参观革命史展等[3],用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激励青年教师成为“思想高尚、作风正派、不慕名利,不懈进取、乐于奉献”的人。对于中学职初青年教师而言,坚守教育的“初心”是很必要的,不忘教育初心,就是稳固政治信念,就是强化专业思想。
除了参观学习之外,学校还要创新教师专业思想教育的形式。例如,为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巩固教师专业思想,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我校党委组织以“教师究竟应该是‘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为辩题的辩论会,意在让教师们停下脚步,思考选择教育的初心以及教育的意义。青年教师在这次活动中担当辩手,他们辩的是语言,思考的是教育生活。再如,学校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会,定期推荐好书、品读好书,并借助教工大会,搭建平台,让教师分享读书体会,畅谈教育心得。
(二)加强人文关怀,体现学校温度
对于中学职初教师而言,要长久地保持对教育事业的“初心”,不仅需要加强初心教育,更需要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人文关怀。
每个人都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刚刚入职,人际关系还非常生疏的中学青年教师来说尤其如此。职初教师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学校管理层重视。除了加强“初心教育”之外,学校更需要把初心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学校领导应该经常深入职初教師群体中去,关心他们的工作及生活状况,体察他们的困惑及困难,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并及时研究有效的应对措施,此外,还应该正确看待他们的优缺点,鼓励为主,保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信任他们,给他们发展机会,发挥他们的优势。学校应建立一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从中看到青年教师发展的可能。相信在学校各部门的帮助下,青年教师一定会获得思想、业务的双提升。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青年教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个体,学校管理除了要注重管理的科学化之外,还应该确立生命意识,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民主管理。只有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强调人的共识、协作和积极参与[4],才能形成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文明校园。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尊重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尤其不能忽视职初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要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减少不必要的心理隔阂甚至逆反心理。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职初教师的情感交流,使其能够心情愉悦地投入工作,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形成尊重、信任、理解、沟通的良好氛围。比如,我校定期组织优秀班主任为青年教师开设主题培训,吐露教育心声。优秀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一同分享工作中感动的瞬间,优秀班主任将工作当中所经历的一些棘手的事情及解决途径与年轻班主任交流,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班主任特殊经历,更快地融入学校和而不同、卓尔不群的德育大家庭。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职初教师专业素养
中学职初教师在教学基本功及班级管理上欠缺经验,只有具备扎实的教书育人基本功才能更好地站稳三尺讲台,从而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学校管理层要重视对他们专业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岗前培训,还是入职之后的蓝青工程对接、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名师工作室主题教研等活动,都旨在为职初教师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为其迅速发展助力。对于正处在新课程理念贯彻学习中的职初教师,必要的信息化操作能力及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必不可少,学校也要专门开展此类主题活动。
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用青年教师身边鲜活的先进典型来教育、激励职初教师们,发挥好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导中学职初教师健康成长。以“蓝青工程”为例,富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无论是在业务上还是思想上、心理上都可以给予刚入职的新教师指导和关怀,使其更加迅速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工作的信心和认同感,减轻工作压力带来的焦虑感,克服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情绪。为提高职初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学校可以借助自主开发的校本教研项目,通过备课组的组内教师互助,做到先备课再说课,先说课再听课,先听课再上课;通过课堂观察定量分析App,对他们课堂进行诊断和提醒,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对分课堂、微视频分析、学历案为载体的主题教研和教学实践,更新课堂观念,提高中学职初教师课堂教学成效。
(四)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引导职初教师自主发展
各类中学对职初教师的培养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但一名职初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一是自身发展的内驱力,二是来自团队的共同发展的意愿。为此,学校可探讨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策略来帮扶中学职初教师的健康成长。如,我校成立了“汇文”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将职初教师纳入其中。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所有班子成员和外聘专家定期为其开展讲座与交流。共同体内部定期组织主题明确的教育沙龙活动。为加强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学校的支持下,共同体内部经常开展一些健康积极的娱乐活动。共同体的建立,增强了职初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凝聚力,他们活跃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展现了超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出色工作业绩。
如果说共同体的成立解决了职初教师团队归属和团队互助抱团发展的问题,那么为共同体成员定制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激发了共同体成员发展的内驱力。由于共同体成员在年龄、任教学科、毕业院校、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学校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千篇一律。学校帮助他们客观分析个人的优势与不足,尊重他们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和规划,以组织的力量为他们实现阶段目标搭建平台,并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质保障。共同体成员也会对照规划,分析自身目标达成情况,对照团队内其他成员,寻找差距成因和弥补差距的对策。他们身处同一团队,为团队荣誉而凝聚在一起,也因为处在同一团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互为榜样,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34.
[2]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M].許崇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8:52.
[3]刘本山.中学青年教师思想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 2017(1):138.
[4]谷凤艳,张太专,张克权.正视职业压力,促进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5):14.
责任编辑:石萍
Abstract: Such factors as the gap between educational ideal and reality, responsibility and pressure on teachers, and lack of career planning awareness shake the teaching original aspiration of novice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 To solve the dilemma,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and schools may take the paths of cultivating and enhancing their original aspiration of teaching, offering guidance to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aree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teacher community, guaranteeing that novice teachers can remain true to their original aspiration of teaching and grow up healthily.
Key words: no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dilemma; solution path; teacher community; teacher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