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绘本阅读与幼儿情绪社会化探析

2019-09-17覃丽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读幼儿

【摘要】本文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情绪起伏大、情绪表达能力欠佳、消极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问题,基于幼儿情绪社会化直接影响幼儿个性、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论述以情绪绘本为媒介,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提问、角色扮演、讨论等多种途径深入理解情绪、掌握丰富的情绪词汇,并运用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表达情绪、掌握消极情绪的积极处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 情绪绘本 情绪社会化 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6A-0154-02

情绪社会化是指个体根据社会要求理解、表达、调节自身的情绪,以实现与社会要求或预期相一致的过程。幼儿情绪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三方面,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家长、同伴、幼儿园、大众传媒等。大众传媒中的绘本以生动的故事情节、精美的画面深受幼儿喜爱。阅读治疗理论提出,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可以让读者在与文本的互动中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与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而以情绪为主题的绘本将情绪教育渗透故事中,正面的故事人物形象为幼儿提供了情绪认知、理解的榜样,幼儿通过模仿可以更好地理解情绪、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情绪社会化。

一、幼儿情绪社会化过程的常见问题

(一)幼儿对他人消极内隐的情绪理解能力有限

情绪理解能力包括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和理解,3—6岁幼儿对自身情绪的理解能力较好,能理解一般情绪,如喜怒哀乐,别人送给自己玩具会很高兴,别人抢了自己的玩具会生气。这种对自我情绪的认知是理解他人情绪的基础,是移情能力发展的基础。在理解他人情绪方面,幼儿往往能理解他人外显的积极情绪,但不能很好地理解内隐的消极情绪,如当其他幼儿表现出高兴、兴奋等外显情绪时,幼儿多能理解。但当其他幼儿出现悲伤、内疚、害怕等消极内隐情绪时,幼儿往往难以正确理解,更无法共情去安慰别人。

(二)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单一

幼儿情绪表达的社会化,是幼儿在情绪表现规则的习得过程中进行。情绪表现规则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指导特定社会情境下表现社会期望情绪的一套规则。在幼儿情绪社会化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习得和内化情绪表现规则,懂得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但在情绪表达方面,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幼儿期语言表达不够丰富等,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尚低。幼儿只能用一些简单的形容词,辅以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我很高兴、我生气了。而当消极情绪处于非常强烈的状态时,幼儿往往不知道怎样表达,可能会出现哭闹、摔东西、打人等行为,以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另外,幼儿年龄段越小,情绪表达方式越倾向于肢体语言。如小班幼儿往往通过哭闹、打人等表达自己的情绪,难以清晰地用语言表达此时的情绪和感受,需要成人耐心地寻找幼儿哭泣的原因。

(三)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少,消极策略居多

情绪调节是幼儿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情绪调节能力越好的幼儿,社会化程度越高,问题行为越少,人际关系更和谐,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在情绪调节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策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俗话说: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幼儿遇到挫折容易发生较大的情绪起伏,且消极情绪比较强烈。幼儿受制于自身发展水平,多采用哭闹等消极策略宣泄情绪,而不是调节情绪,即使有些幼儿尝试着调节消极情绪,也多以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为主,调节策略较单一,幼儿急需掌握并运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二、多途径丰富幼儿的情绪认知和理解

(一)开放式的提问丰富情绪认知和理解

幼儿在情绪社会化的过程中,对情绪的认知是基础,需要学会辨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其中,辨别他人的情绪需要从语言、表情、动作等线索进行判断和推理,这是幼儿理解他人情绪的难点。运用情绪主题绘本进行教育时,成人要注重利用绘本中生动的图片,通过针对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等,从而促使幼儿准确地判断、推理人物的情绪。以绘本《生气汤》为例,成人带着孩子阅读时,要注重引导幼儿看图思考:找出小男孩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你找找书中表示生气的词语,小男孩为什么会生气。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幼儿从表情、动作、语言,辨别和理解小男孩的情绪,寻找情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针对开放式问题的思考,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积累关于情绪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准确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为良好的人际互动打下基础。

(二)角色扮演,通过移情内化情绪

在情绪社会化的过程中,幼儿情绪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内化才能转化为行动。在内化情绪的过程中,幼儿的移情能力是关键。幼儿的移情能力表现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幼儿能产生与主人公相一致的情感,能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进而迁移,促进自身情感的发展。在学前阶段,角色扮演是产生移情的重要方式。情绪绘本为幼儿提供可模仿的人物形象,幼儿在扮演人物角色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扮演人物的一言一行,再现、体验他人情感,從而设身处地理解和体验人物的情绪和情感,唤起共情,实现情绪的内化。

(三)丰富情绪词汇,促进幼儿情绪表达的多样化和准确性

当幼儿能较好地理解情绪时,还需要采用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进行表达,幼儿需要逐渐习得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应怎样表达情绪。如中大班的幼儿已经逐渐习得在成人面前控制愤怒的情绪,要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情绪表达的过程中,对情绪词汇的掌握是关键,当幼儿情绪词汇越丰富、表达的选择性越多,表达也会更准确。一般而言,在情绪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小班幼儿先掌握简单的、基本的情绪词汇,如高兴、生气等。中大班幼儿应掌握丰富的表达情绪的形容词,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表达相同情绪的近义词,如生气可以用“生气、愤怒、怒气冲冲、火冒三丈”等来描述情绪,高兴时可以用“兴奋、开心、快乐”等近义词。在情绪绘本的阅读中,成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找出表示情绪的词汇、学习情绪词汇,进而在生活中运用这些词汇准确表达。当幼儿能准确地向成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就有了初步的情绪调节意识。

三、生活实践中掌握并运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调节是幼儿情绪社会化的难点和重点。学龄前幼儿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情绪起伏变化大、情节调节策略缺乏。幼儿应采用积极的调节策略转化自身的消极情绪。情绪主题绘本的内容都会涉及情绪调节的积极策略。如《生气汤》中的小男孩在和妈妈煮汤的过程,将心中的不愉快通过尖叫、大喊等途径发泄出来;《宝贝,别生气》中的恐龙姐姐学会通过深呼吸、数数、想象美好的事情来调节生气等。成人在引导幼儿阅读情绪绘本时,可以通过讨论、情境模拟等方法,帮助幼儿总结和掌握调节消极情绪的主要方法,如转移注意力、自我安慰、绘画、深呼吸、数数、大声说出来、寻求大人安慰等。但是,即使幼儿懂得情绪调节的策略,也并不意味着幼儿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成人需要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引导幼儿运用这些策略来调节情绪。

当幼儿处于强烈的消极情绪时,成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认同和尊重幼儿的感受,给予幼儿描述情绪的机会,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缓解消极情绪。成人再运用故事中的榜样,激励幼儿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引导幼儿运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来转化情绪。只有在生活中反复实践,幼儿才能主动、独立地运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处理消极情绪,从而实现情绪的自我调节。

幼儿情绪社会化直接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成人有责任,也有义务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积极的情绪表达,从而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艳等.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2]姚端维,陈英和,赵延芹.3~5岁儿童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3]周宗奎.儿童社会化[M].武汉:湖北少年出版社,1995

[4][美]施塔等.情绪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5]陈幗眉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文学及早期阅读活动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实践研究”(编号:2015JD4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覃丽(1982— ),女,土家族,湖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阅读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