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2019-09-17包生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问题

包生良

摘 要 近年来,全国各个地区的部门都在全面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保护环境的重要决定,坚决的加大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发展,同时,也要创造创新新的环保制度,以保障农村的环境保护可以获得一个新的提高。可是,农村在环境治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新旧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篇文章就是针对乡村生态污染原因和污染程度等進行的讨论。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环境保护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X521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到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乡村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民工有了稳定的工作,经济收入便大幅度的提升,随之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相对的提高了很多。但是,在这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就是农村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伴随着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全面解决乡村污染环境问题已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生态治理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在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关于保护环境的战略,都清楚的提现了党和国家对乡村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

1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伴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城乡建设也在迅速提升,伴随着的就是许多农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着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不仅如此,这还直接限制着当地农村的产业链发展,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甚至是国家经济的运行。

1.1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我国现在大多数城市发展都是十分迅速的,但是对于污染物和垃圾的清理方式还是很落后的,大多数的城市都会选择将垃圾堆放在集中垃圾场。就算有的城市之后会做一些措施,可是处理方式也是十分简单的。因此,大多数的城市都会出现随处可见的大型垃圾填埋场。这些堆积的垃圾中不乏有一些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品、钢化玻璃品或者废弃电池板等等,这些垃圾都是化学物质十分复杂的,并且回收率和可用率极低。正是因为很多乡村对环境治理不到位,才会导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1.2种植、养殖业造成的污染

大多数的乡村都以种植业为主,然而,种植业所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秸秆所产生的垃圾都是造成生态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的起因都是十分复杂的,但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的污染。这些污染都是复杂隐蔽并且具有潜在性的。因此,在治理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且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

除了种植业,养殖业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家农业部调查的结果表示,在我们国家农村养殖中的猪、牛、鸡这三种牲畜的粪便每年就达到了30亿吨。甚至每年都会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污物会进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据科学研究调查显示,圈养一头牛产生的污水超过了22个人的生活用水,一头猪产生的则等于七个人产生的污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会养殖兔子等动物,这些都是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同等级的污染。

1.3工业化转移带来的污染

伴随着城乡发展越来越迅速,造纸、冶炼、化工等都是会消耗大量能源、污染十分严重的企业,这些企业纷纷在农村建立,但是规模却是很小的。因此就伴随着一些机器落后,技术落后,甚至没有预防污染的环节。再加上,当地的农民知识落后,没有很强烈的环保意识,还有一些地方的领导为了想要在企业方面做出成绩,于是便给一些企业进行私下的保护,这就更加导致污染加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最近几年中,因为固体废弃物堆积存放的垃圾占用的土地面积已经高达13.3万hm2,有533.3万hm2的田地已经受到不同等级的空气污染。然而,全国各地利用污染水源浇灌田地已经达到了总面积的百分之七点三。因为现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所以就导致了我国粮食的产量急剧减少,每年都会减少100亿kg以上,所达到的经济消耗损失高达125亿元。

1.4旅游业对农村造成的污染

因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是依靠着大自然、风景名胜和一些民风民俗等,所以一些地方发展旅游业早已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城乡旅游会带来大批的的游客,这样人口十分集中的地方就会出现“农家乐”,但是随着”农家乐”的出现,对当地的环境也造成了急剧的污染和破坏。饮食消费会带来许多废水,宰杀牲畜会带来许多无法处理的污物,为了搭建临时的棚子都会造成植被的大规模破坏,肆意堆放的生活垃圾更加剧了当地环境的污染。这也就暴露了许多城镇旅游文化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管理不严的状况。

1.5工业开发造成的污染

在小部分的农村地区,会出现挖山采矿、掏河挖沙、乱砍滥伐和围湖造田的情况,这些都会对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破坏。还有一些地方领导,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甚至以牺牲土地作为砝码,大规模的胡乱开采矿石。最终都会导致土地使用率退化,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不单单会造成土地内营养成分的流失,还会使大量的地表土流入河流,严重的会造成淤泥堵塞,致使蓄洪能力下降。这样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就会出现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些放牧地区的过度使用,更是会造成草地减产,随之出现沙化等现象。

2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及其成因

2.1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差

在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许久,甚至已经纳入教育,但是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心一直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城市,对于农村来说还是展现的很弱化,普及范围仍然比较小,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农村的居民对于保护环境意识较弱,缺乏价值观念。经济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居民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薄弱也存在矛盾,还有个人投资和国家投入之间也存有矛盾,更甚有保护环境和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之间也是存有矛盾的。这些矛盾都是限制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薄弱的主要因素。

2.2新型农业格局使农村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

对于传统的养殖业和种植业是不可分开的,经营范围也是相对比较小的,而牲畜的粪便大多数都用于农作物施肥,这样便有效的减少了环境污染。因为许多农村越来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养殖发展,污染的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并且还是比较集中的,从而就产生了一个大的“污染源”。但是對于水产的养殖,大部分在养殖的过程中都会投喂活着的饵料等,这也就会带来河流水污染的问题。还有在种植业行业中,大部分的种植者都会使用化肥农药,这样简单的方式就让他们抛弃了传统牲畜粪便作为肥料的方式,因此就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分离。

2.3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资金管理不到位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的环保工作,大多都会投资到城市和工业化中,这样的情况就使得乡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管理等方面严重缺乏资金的支持,对于申请专业的治理排污更加困难。乡村的投入力量不足,资金利用率不高和环保机制等不顺畅都是突出问题。由于为了加强农村农村保护环境的力度,就必须努力积极的进行创造创新管理使用方法等,更要循序渐进的创建相应机制。

2.4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已开始全面的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但是因为还没有专业的监测环境的机构,专业的治理人员和机器都是落后的,所以还没有在农村形成专业的监测。因此,大多数的农村生产产品都没有专门化的生产流程,缺乏相关质量的检测力度,同时也缺少监督手段。

3促进农村环保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3.1要确实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环境意识

要全面彻底的解决我过得农村环境问题,就要努力的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放在主要地位。还需要进行不间断的宣传,让农民树立起真正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加努力主动的加入到环境保护中去,争取提高每个人环保意识。对于宣传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我们要追求当今的新趋势,采用多种手段对无意识的居民进行科普宣传,努力唤醒他们的环保意念和可持续性观点。加大力度让他们找到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只有当地的居民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做到解决问题的根本。

3.2建立有效的农村环保管理机制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要把农村的发展工作带入到城市中,加大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基础设备,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3.3确实健全农村环保机构,加大执法力度

要全方位的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准确的保证每个企业的排放指标合格,同时也要对不达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严重者应立即停产。在人员和机构运行方面也要保证全面的制度,并且有规律的公示环境相关信息,保证村民的知情权。还可以进行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控制产生新的污染。加大执法力度,毫不犹豫的打击污染环境现象,创新改变领导者的考核制度,把农村环境作为重点的考核内容。

3.4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农村环保资金来源

对于环境治理,因为有了中央财政的支持,各个地方部门财政也要保障乡村的资金问题,要把乡村的环境作为重点的保护对象,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与此同时,相应的政府部门也要健全相应的政策,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一些地区也要加大治理相关企业污染的问题,做好防御措施,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监管和检测各级地方部门和企业投入治理的力度,一步步的共同推进保护治理工作。

3.5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为了更好的加强农村治理污染技术,就要在各个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降低成本,高效率的处理污水的废弃物,将养殖业产生的粪便秸秆等垃圾加大利用率,并且在各个地区宣传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最大力度的改变化肥农药等粗放有污染的生产方式,着力打造无污染的蔬菜产量基地。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改变施肥技术,着力使用农家化肥,控制污染面积的扩散。在有条件的乡村中,科学的进行牲畜养殖,规划养殖区域面积,建造牲畜养殖场等,通过这一途径来对一些企业适应限制性的处理,从而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养殖,提高经济和环境共赢的局面。

3.6强化监督和管理,建立农业污染监测体系

各个地区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努力保障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因此,在这基础上就要各部门加强对灌溉水源、种植土地以及一些生产的基本环境进行严格的检测。

与此同时,也要对对一些地区的农村实行一定的村规民约,争取做到全民参与到治理污染中来。更要注意引导所有的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积极的协助政府部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努力做到经济与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最终改善乡村生态发展平衡。

4结束语

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紧跟着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更应该把农村环境问题放在城镇发展的首位,努力做到早规划、早防范、早治理。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农村治理的步伐,改善农村环境,创建创新相应的环保机制,保证治理的效率,争取使现在的农村走上高水平,高质量,好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鲁尚斌.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10).

[2] 张志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时代科学,2018(06).

[3] 李丽敏.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环境保护,2017(08).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