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9-17王颂杨胡有志徐伟健吴家伟
王颂杨,胡有志,徐伟健,吴家伟
(湖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武汉 430061)
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加以及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的发病人群逐渐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本身出现病变,或冠状动脉粥样出现硬化,这些现象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心脏病等症状[1]。冠心病在中老年人群众属于常见病,患者年龄段多分布在40岁以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纤维蛋白原(Fib)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炎症标记物,同时也是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指标。本院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后对患者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IL-6、Fib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9~80岁,平均(52.2±2.6)岁;研究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3~85岁,平均(49.6±4.9)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依据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2]。
纳入标准:(1)患者实验前4周未服用过钙拮抗剂类药物等;(2)患者精神正常,可以进行正常交流。排除标准:(1)患者的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重度损伤。(2)患者患有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冠状动脉搭桥术1个月以内。(4)合并免疫性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瑞舒伐他汀(每片10 mg,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每天服用两片,同时对患者给予利尿、吸氧、扩血管药物等常规的治疗方法[3]。研究组在同等标准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基础上服用曲美他嗪治(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6534,规格20 mg),每次20 mg,每天3次[4]。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飞利浦Affiniti5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后壁厚度等数据,同时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体内的hs-CRP、IL-6、Fib水平进行检测,仪器购自南京德铁实验设备有限公司(HBS-1096A型),检测所需试剂盒均购自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5]。
1.2.2疗效标准[6]显效:临床症状减少80%以上,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有效:临床症状减少50%~80%,心电图ST段向基线靠近0.05 mV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减少不到50%,心电图ST段无明显改变;加重:临床症状加重,心电图ST段下移更多或出现其他严重表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3观察标准 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数据,进而分析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Fib水平的变化情况。根据疗效标准对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判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治疗状况的满意度,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康复状况、专业医疗水平、不良反应等指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热、胸痛等。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 ×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Fib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6、Fib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hs-CRP、IL-6、Fib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Fib水平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恢复状况,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原理主要为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的现象,进而导致处于继发性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的血栓形成,其中大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7]。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症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属于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轻度患者会出现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病情严重甚至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现象的发生,此疾病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本研究表明,在接受临床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曲美他嗪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抗心绞痛心血管药物[10]。该药物的作用原理为在缺氧或缺血的情况下,维持细胞进行正常的能量代谢,促进细胞内ATP水平下降,维持离子泵的正常功能和透膜钠-钾流的运转,保证细胞内环境处于稳定的状态[11]。对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的储备量,减少患者进行运动时心肌缺血发生的概率[12]。曲美他嗪可以对血压的快速波动进行限制,保证患者的心率不会出现明显改变,可以减少机体对硝酸甘油的消耗。据研究表明,该药物可以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13]。患者对药物进行口服后,曲美他嗪可以迅速被机体吸收,口服20 mg曲美他嗪2 h后,血浆峰浓度可以达到55 ng/mL,该药物的清除半衰期长达6 h,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除到患者体外[14]。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重复给药后,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在整个治疗中患者的状况非常稳定。该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的现象,运动方面会出现震颤、强直等现象,但这些症状停药后可消失。据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IL-6、Fib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hs-CRP、IL-6、Fib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s-CRP的本质属于急性相蛋白,当机体受到外来微生物入侵以及组织性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由肝细胞对此类蛋白进行合成。当炎性反应发生后数小时之内,患者体内的hs-CRP水平出现明显升高,并在炎性反应发生的48 h,其含量达到峰值,随着病变的消退以及相应功能的恢复降至正常水平[15]。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hs-CRP的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状况的监测,抗菌药物疗效检测。据研究表明,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瑞舒伐他汀的化学本质属于选择性羟甲基戊二酰辅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瑞舒伐他汀起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肝,同时肝被称为降低胆固醇的靶向器官。瑞舒伐他汀对肝低密度脂蛋白(LDL)细胞表面受体数目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加速LDL的吸收与分解,对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肝合成起到了抑制的效果,进而降低了VLDL和LDL微粒的总数。据研究表明,血清中hs-CRP水平增加与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度密切相关,hs-CRP具有较高的冠心病预测价值,准确度显著优于传统的以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等作为冠心病预测标准的因素。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恢复状况,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6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其本质为细胞因子。它的产生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细胞分化而来。正常细胞产生IL-6是在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病毒感染时。IL-6的主要作用为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相应的功能。T细胞的增殖可以在IL-6与IL-1的协同下得到促进,IL-6对IL-3的多向祖细胞的刺激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IL-6同时可促使B细胞的分化。IL-6和IL-1可以参与炎性反应、发热等反应,人体肿瘤细胞,特别是骨髓瘤细胞,可分泌IL-6作为自身生长因子刺激其生长。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hs-CRP、IL-6、Fib的水平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