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荨麻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17李小芹佘秋悦
李小芹,佘秋悦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盐城 224001
荨麻疹是临床上的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患者的表现主要为局部皮肤水肿和瘙痒,虽然荨麻疹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由于该病的复发率较高,因此在治疗上具有较高的难度,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荨麻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2]。为进一步分析护理干预在荨麻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该文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治疗的58例荨麻疹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荨麻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58例荨麻疹患者,该组患者均无认知障碍以及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全身性疾病及精神病者。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最小13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6.4±5.6)岁;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最小12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37.2±5.7)岁,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类型等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①常规护理。首先要确保病房环境的干净、清洁,定时将窗户打开保持空气流通,合理调节病房温度,做好病房环境的消除,消除各种引发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同时注意消毒剂应选择气味浓度较低的类型,及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体征变化等,做好各项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②病情护理。要求患者不可抓挠皮肤,避免出现感染;日常所穿衣物需选择轻柔、温和的棉质衣物,尽可能地不要穿化纤类、质地硬的衣物,贴身的衣物在清洗时应采取暴晒、烫洗等方式进行消毒,对于瘙痒的地方涂抹止痒药水,叮嘱患者洗漱时不可使用沐浴露、碱性肥皂,若患者为全身性瘙痒,则护理人员需按照医嘱实施静脉滴注药物干预,注意在滴注等操作过程中,确保全程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避免或减少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③饮食干预。临床表明,饮食是引起荨麻疹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的常见过敏原,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重点加强饮食干预,叮嘱患者日常饮食需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类型,禁止喝酒吸烟,避免摄入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而应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等,饮食量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防止由于饮食不当加重病情;④心理干预。荨麻疹患者由于瘙痒症状的刺激以及病情的反复发作,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在产生不良情绪过程中,往往会引起组胺以及乙酰胆碱等过敏性物质释放,从而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认识和了解荨麻疹的病理特点、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成功案例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树立积极的心态,并采取正确的护理配合措施,积极配合临床干预[3];⑤静脉注射护理。在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过程中,应选用刺激性弱的药物类型,在穿刺时尤其要注意做好穿刺部位的保护工作,防止出现皮损等,药物应尽量排除不良反应较强的激素类药物。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红肿和瘙痒消除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4-5]。护理效果判定:显效:患者完成治疗后红肿、瘙痒等症状彻底消除,且在出院后6个月内无发作;有效:患者完成治疗后红肿、瘙痒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但并未彻底消失,在出院后6个月内有发作;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医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评分总分为100分,85分以上则表示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该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s)以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红肿、瘙痒症状消除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红肿消除时间(3.44±0.27)d、瘙痒消除时间(3.05±0.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87、34.473,P=0.000、0.000),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红肿和瘙痒消除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的红肿和瘙痒消除时间对比[(±s),d]
组别 红肿消除时间 瘙痒消除时间观察组(n=2 9)对照组(n=2 9)t值P值3.4 4±0.2 7 7.2 5±0.5 5 3 3.4 8 7 0.0 0 0 3.0 5±0.2 1 6.6 4±0.5 2 3 4.4 7 3 0.0 0 0
2.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7例对护理效果感到满意,满意率为93.10%,对照组18例对护理效果感到满意,满意率为62.07%,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荨麻疹是皮肤科中常见的病症,该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皮肤、黏膜小血管渗透不断增长或扩张,并进一步导致患者局部水肿或皮肤瘙痒等症状出现,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6~7]。大部分荨麻疹患者的皮肤颜色变化为淡红色风团样、绛红色、苍白色,患者往往合并有灼热、瘙痒等表现,尤其是在傍晚和夜间加重,复发率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对于荨麻疹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方式,而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荨麻疹由于病情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因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治疗效果欠佳,复发率高,因此,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以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9]。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P=0.022),这一结论也与王彬彬等人[10]研究的95.66%基本相符;观察组中有27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3.10%,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满意率为62.07%,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31,P=0.005);观察组患者红肿消除时间为(3.44±0.27)d、瘙痒消除时间为(3.05±0.21)d,对照组患者红肿消除时间为(7.25±0.55)d,瘙痒消除时间为(6.64±0.52)d,观察组患者红肿和瘙痒消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33.487、34.473,P=0.000),提示该次研究的有效性和优越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荨麻疹患者应用全面的综合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积极学习,强化实践,不断完善,从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有关突发情况,采取更为高效的护理方式积极对患者实施干预,以合理有效的方法措施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控与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纠正不良情绪,并掌握正确的护理配合方式,积极配合临床人员干预,防止由于护理不当使病情受到不良影响,在提高患者病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临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荨麻疹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患者的症状消除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