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时机与疗效分析

2019-09-17付燕

系统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压氧脑组织炎性

付燕

淄博圣洁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淄博 2564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患者病情进展比较快,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若不加以及时治疗,则会进一步增加脑组织炎性反应,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高压氧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良好,该研究主要对其介入治疗时机及疗效进行研究,为相关领域治疗提供一定思路。为此,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期间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高压氧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所在医院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患均符合疾病诊疗标准及高压氧治疗指征[1-2],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波检查及颅脑CT检查等,病情明确,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昏迷表现,患者家属对治疗情况知情,签署治疗同意书。根据治疗时机分组,观察组(n=44)男性24例,女性 20 例,年龄 50~79 岁,平均年龄(67.56±3.69)岁。对照组(n=44)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7.77±3.58)岁。两组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意识昏迷、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均通过头颅CT、MRI诊断确诊病情。病例收集及研究内容符合伦理要求,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病例包括:①合并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者;②不满足高压氧治疗指征者;③多种原因致合并明显治疗风险者;④合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⑤合并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严重疾病者;⑥治疗耐受性较低者;⑦无法定监护人者;⑧合并其他脑部严重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者[3]。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实验室及诊断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包括神经保护、降低颅内压、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针对合并慢性疾病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结合患者病情及身体耐受情况,积极控制相关指标。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口服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等。两组患者均接受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结合神经功能评分,制定切实可行的高压氧疗方案。其中,观察组患者于入院1 d内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入院3 d后行高压氧治疗,治疗方法相同:高压供氧,将舱内压力设置为0.1 MPa,保证升压时间至少为25 min,每次吸氧时间控制在1 h,然后行减压处理,时间控制在20~25 min。高压氧治疗每天治疗1次即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周5~7次,治疗时间为2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效果 判断标准[4]:①痊愈:病残0级,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自理,动作协调,神经功能恢复>90%;②显著进步:病残0~1级,症状体征大部分改善,肢体欠灵活,生活基本可自理,神经功能恢复46%~89%;③进步:症状体征基本不好转,步行困难,神经功能恢复18%~45%;④无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4.2 炎性因子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TNF-α、NPY、ET值,做好详细统计及记录。

1.4.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对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包括意识水平、肢体协调、感觉、语言等,取分范围0~45分,得分越低说明神经缺损程度越轻。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vs 88.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炎性因子指标进行测量,治疗后观察组TNF-α、NPY、ET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p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pg/mL]

注: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对比,#P<0.05。

组别 时间 TNF-α NPY ET观察组(n=44)对照组(n=44)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前治疗4周后94.13±8.73(34.14±5.72)*#94.15±8.64(60.24±6.99)*182.16±6.65(96.18±4.64)*#182.78±6.65(128.91±5.55)*221.56±12.42(153.55±8.40)*#221.04±12.82(176.88±10.66)*

2.3 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NIHSS评分均下降程度更高,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26.32±4.25 26.86±4.41 0.585 0.560 14.56±2.45 20.52±3.63 9.027 0.000 9.47±1.47 14.89±2.59 8.639 0.000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病情危重,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生命安全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即使救治过来,对患者未来生活质量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权威研究[6]认为,血栓或脑组织供血动脉因粥样硬化后,可造成血管闭塞,影响血流正常通过,造成脑组织坏死。很多学者通过研究也证实[7],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具有较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风险,因此可明显增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

高压氧治疗主要通过高氧输送来改善神经元功能,改善脑水肿症状,从而对血脑屏障进行有效保护。史智超[8]等学者认为,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功能发挥保护作用,主要机制在于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氧分压,及时纠正患者脑组织缺氧状况,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强化患者脑组织供氧能力。李夏等人[9]通过对照试验对比,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显著降低致残率。陶晶等人[10]则认为,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除了能够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外,还能有效改善脑源性炎性因子,避免脑组织功能进一步损伤。但是,上述研究未对高压氧治疗治疗时机及效果进行探讨,该研究则选取入院1 d内和入院3 d后行高压氧治疗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1%vs 88.6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陶晶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发病第1d内行高压氧治疗和发病后3 d行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有效率92.15%、9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结论一致,说明高压氧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尽早(入院当天)行高压氧治疗者,治疗后 TNF-α、NPY、ET 值、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高压氧治疗时间延后 (入院3 d后)者,上述研究结果证实,越早开展高压氧治疗,患者预后情况越好,提示临床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满足高压氧治疗者应尽早开展相关治疗,避免病情延误,降低治疗风险。

吴云霞[11]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但是该研究未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开展专项研究,且未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也就是说,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因子影响,越早应用,效果越明显。虽然该研究在很多地方与权威文献研究结果存在重合,但是该研究也有未涉及内容,如上所述。因此,应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拓展临床研究内容,为治疗提供更多方向和思路。

综上所述,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通过临床实践经验证实,介入治疗时间越早,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指标改善越明显,对患者预后帮助越大。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组织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