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2019-09-16李龙天
李龙天
(台前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台前 457600)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多由外力所致,常伴下尺桡关节、桡腕关节损伤,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1]。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钢板内固定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前者是经外固定支架对骨折部位两侧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提供牵引力、张力,促使骨折位置的解剖结构恢复正常;后者使用金属螺钉、钢板等连接固定断骨,可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2-3]。本研究对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台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9例。A组男15例,女34例;年龄31~82岁,平均(47.84±10.19)岁;AO分型:A3型13例,B3型19例,C型17例;受伤原因:坠落伤28例,事故伤15例,跌倒伤6例。B组男18例,女31例;年龄32~80岁,平均(47.78±10.26)岁;AO分型:A3型15例,B3型18例,C型16例;受伤原因:坠落伤25例,事故伤16例,跌倒伤8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O分型及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处活动受限、剧烈疼痛、骨擦感、畸形;闭合性骨折;单侧桡骨骨折;无周围血管损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凝血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腕部骨折史;骨折同侧伴有严重的神经损伤、软组织损伤;患处皮肤感染严重者;复合伤、多发伤。
1.3 治疗方法
A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第二掌骨折与桡骨中段1/3处分别打入外固定针,并安装外固定支架,牵引闭合复位(C臂机透视下确认),并对外固定架位置进行调整,复位满意后,锁定支架与螺丝。对骨折块较大者,用克氏针辅助固定;关节面有塌陷且难以闭合复位者,则在桡骨管段背侧行小切口用小剥离器实施撬拨复位;骨缺损者,则以髂骨进行植骨。术后(2周、4周)行X线复查,并指导患者行肘关节、掌指关节功能训练,术后6~12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将固定架拆除,并指导其实施腕关节康复训练。
B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气囊止血带绑于上臂中上1/3处,取一6~8 cm切口于掌侧桡骨近端,钝性分离桡侧屈肌腱、桡动脉,将桡动脉外拉,将旋前方肌切开于桡骨止点,将骨折端显露,复位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确保桡骨高度、掌倾角、下尺桡关节间隙正常且关节面平整。完成后在骨折面使用适宜长度的锁定加压钢板以螺钉固定,C臂机透视下确认内固定位置与骨折复位良好后,将切口缝合。术后使用48 h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对切口按时消毒换药。术后第2天行掌指、指间、肩、肘等关节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行腕关节的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2)比较2组术前术后1年尺偏角、掌倾角、关节面台阶、活动时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活动时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疼痛程度(VAS)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值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比。3)记录2组术后创伤性骨萎缩、关节疼痛或功能受限、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B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手术时间t/min术中出血量V/mL骨折愈合时间t/d住院时间t/dA组4930.74±5.3755.07±8.1382.78±9.46 7.59±5.42B组4970.29±6.5980.24±9.27114.53±12.8712.53±2.74t32.56714.29013.9145.694P0.0000.0000.0000.000
2.2 尺偏角、掌倾角、关节面台阶及VAS评分
2组术前尺偏角、掌倾角、关节面台阶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显著低于B组,而关节面台阶、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n尺偏角 θ/(°)掌倾角 θ/(°)关节面台阶 l/mmVAS评分/分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A组4917.08±3.8822.64±2.45-17.68±2.8911.18±2.074.05±0.621.46±0.495.97±1.181.59±0.63B组4917.21±3.6424.96±2.31-18.05±2.3713.57±1.563.94±0.590.81±0.425.84±1.071.28±0.84t0.1714.8230.6936.4550.9007.0500.5712.067P0.8650.0000.4900.0000.3710.0000.5690.042
2.3 术后并发症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临床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原则在于恢复桡腕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强化固定,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钢板内固定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4]。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主要经牵拉韧带实施复位,将外固定架在掌骨与桡骨间持续牵引,经掌背侧方向韧带与尺桡方向韧带的牵拉作用,维持肌肉与肌腱的紧张,而骨折块的复位与复位后位置维持依靠经轴向牵引力[5-6]。切开钢板内固定是使用钢板连接固定骨折块,复位桡骨远端骨折的粉碎性骨折块,防止其丢失,稳定性较好;取掌侧桡骨近极端入路,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便于解剖复位[7]。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术中出血量、尺偏角、掌倾角低于B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B组,关节面台阶、活动时疼痛程度高于B组,且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2种术式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各有优缺点,A组手术情况优于B组,但B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更好,临床应针对患者病情,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措施。切开钢板内固定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对线对位更加精准,解剖复位效果更好,患者术后可早期实施腕关节功能锻炼,且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8]。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操作简便,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不伤及骨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针对难以复位者,可在克氏针辅助下撬拨复位,使创伤面积缩小,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术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牵引的力度进行调整,防止畸形愈合;此外,当桡骨远端粉碎的骨折块难以锁定钢板提供充足的支撑,外固定支架固定可在不损伤骨折局部微环境的情况下实施功能或解剖的复位,对骨膜的影响较小,骨折断端的血运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不会影响骨折愈合。但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中固定支架于术后6~12周拆除,患者才能实施早期的恢复锻炼,可能会造成桡骨高度、尺偏角与掌倾角的部分丢失,影响腕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各有优劣,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