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巢肿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与开腹剥除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2019-09-16王景福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术式开腹卵巢

王景福

邳州东大医院妇产科,江苏邳州 221300

在妇科疾病中卵巢肿瘤属于临床多发且常见症,患病率高,一旦病情发作,则易导致患者出现发热腹水、腹部肿块和下腹部坠痛等症状表现[1]。手术方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的常用手段,以往临床多选择实施开腹剥除术治疗,但因创伤面积大,且难以有效控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等问题,从而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伴随近几年微创术式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对卵巢肿瘤者实施腹腔镜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使患者痛苦减轻。故该文以2016年3月—2019年2月接收的卵巢肿瘤者60例为对象,分别开展开腹剥除术和腹腔镜术式治疗,二者的术式效果情况做如下归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病例以该院接收卵巢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患者均是单侧肿瘤。根据数字随机列表法分设组别。在对照组30例中,年龄31~52岁,均龄(43.6±2.3)岁;卵巢肿瘤直径 4~10 cm,平均直径(6.5±0.4)cm。 在观察组 30 例中,年龄 32~53岁,均龄(46.4±2.4)岁;卵巢肿瘤直径 5~10 cm,平均直径(6.9±0.2)cm。 对比对象的基线资料,数据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此次研究患者经影像学超声、肿瘤标志物测定均已确诊为卵巢肿瘤者;无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对于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均知晓同意并已签字。

1.2.2 排除标准伴手术禁忌症证;伴其他肿瘤疾病者;伴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行开腹剥除术治疗对照组,指导患者行仰卧位,麻醉诱导成功后予以开腹剥除术式进行卵巢肿瘤剥除,待剥除肿瘤后用3-0或2-0可吸收线连续性修复缝合创面,保证卵巢完整性。术后,给予患者导尿管留置,实施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治疗。

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指导患者行仰卧臀高头低位,随后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做一弧形切口于脐轮上缘,切口长度控制在1 cm左右,构建气腹,向患者体内置入45°镜体后进行盆腔和上下腹探查,在锁骨中线和脐下、左“麦氏点”2 cm水平线位置的交点处进行穿刺,分别置入10 cm与5 cm穿刺套管后将手术器械插入实施操作;在肿瘤表面用单极电钩灼开包膜形成小裂口,经卵巢皮质和肿瘤壁间隙实施肿瘤剥离,用弯钳把裂口扩大后以锐性和钝性结合的方法采取肿瘤剥离,待剥除肿瘤后用3-0可吸收线对患者基底部进行间断缝合,实施连续缝合卵巢成形术。一旦出现肿瘤破裂情况,应马上把肿瘤液吸净并给予冲洗;剥除肿瘤壁后,把剥除物置于乳胶袋内取出。术后对患者是都出现活动性出血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4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可以早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效果情况;比较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FSH(促卵泡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E2(雌二醇)等卵巢功能情况;比较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

1.5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对比

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均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手术效果对比(±s)

表1 手术效果对比(±s)

院时间(d)P值0.0 0 1 0.0 0 1 0.0 0 1 0.0 0 1 4±1.1 5±0.5.1 4 6 0.0 0 1

2.2 卵巢功能情况对比

对照组的FSH、LH等指标情况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E2指标则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卵巢功能情况对比(±s)

表2 卵巢功能情况对比(±s)

组别 F S H(I U/L) L H(I U/L) E 2(m m o l/L)对照组(n=3 0)观察组(n=3 0)t值P值1 0.1 6±3.1 5 7.7 0±3.0 3 3.0 8 3 0.0 0 3 1 1.9 1±3.5 4 9.1 2±3.7 8 2.9 5 1 0.0 0 5 7 8.2 7±1 7.8 2 1 2 2.7 4±2 2.2 3 8.5 4 9 0.0 0 1

2.3 不良反应率对比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0.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不良反应率对比[n(%)]

3 讨论

卵巢为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其主要作用是对体内内分泌机械能调节,特别是雌激素水平。因20~50岁女性为卵巢囊肿的主要病发群体,则会对卵巢正常功能产生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还易导致生殖功能缺失情况发生[2]。卵巢肿瘤是临床常见肿瘤疾病,疾病的发生主要因卵巢部位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症状表现包括月经不调和不孕、痛经和性交通等,因此建议患者应立即、及早实施治疗。有研究表明[3],在卵巢肿瘤患者中,伴不孕症者能达到30%~60%左右,所以,在行临床治疗时,对治疗方法有效合理选择尤为重要。

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以开腹手术与药物保守疗法的应用最为常见,其中药物疗法的应用无法做到有效根治,且会易导致肿瘤恶化情况发生;开腹术式的应用因存在术中出血量多、手术创伤大等局限性,从而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如感染等。而且,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盆腔粘连等情况,易出现术后瘢痕,导致外形美观受影响,使得能对患者预后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伴随近几年医疗研究的深入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腹腔镜技术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因该手术疗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恢复快递等优势,因此深受患者、医护人员青睐,致使在目前卵巢肿瘤的治疗中,腹腔镜术式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4]。有报道指出,实施腹腔镜术式治疗,经利用腹腔镜,便于医护人员仔细观察患者病变部位,对微小病灶更容易发现,便于开展彻底性手术,相比以往常规开腹剥除术,则能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手术切口,降低对神经、组织和血管的损伤[5]。该研究以该院接收的卵巢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归纳总结,并结合所得结果得出,对照组术后可以早下床活动时间为(2.4±1.2)d,住院时间为(7.4±1.1)d,均长于观察组的(1.2±0.4)d 和(4.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术式的开展,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更简便,将不必要的手术时间减少,而且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机体恢复,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除此之外,因腹腔镜术式得到实施能有效降低对组织的损伤,可有效保患者卵巢功能,加快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妊娠机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上述的分析研究,对卵巢肿瘤者采取腹腔镜术式治疗的优势作用总结如下。可对卵巢正常组织最大限度保护,使其损害情况的发生降低。如果在行手术治疗时损伤卵巢,则会影响其血液供应,诱发区域炎症,降低卵巢储备功能。正因如此,选择应用腹腔镜术式治疗,不但能有效保护患者卵巢功能,而且还具有止血功效。而减少手术出血量的原因如下:①腹腔镜术式的开展无需在体表做大切口,从而能使切口部位的出血情况减少;②腹腔镜图像放大功能,能清楚显示局部细微解剖结构情况,便于术者对出血点更直接的观察,能准确、快速止血;③腹腔镜器械比较精细,创面小、画面清晰,从而能在手术操作期间减少出血情况发生;④腹腔镜术式的实施主要是以电凝、电切操作为主,能量器械对组织分离时,如单双极钳、超声刀等,先凝后切,从而能有效减少出血情况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术后通气快等原因如下:①腹腔镜手术出血少、创面小,冲洗彻底,能够对腹腔清洁予以保持,对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推动作用;②腹腔镜手术切口小且被套管封闭,予以患者脚高头低位,便于在手治疗期间降低对腹腔内脏器的干扰,如肠管等;③腹腔镜手术切口小,便于患者术后及早拆线,加快患者出院;④腹腔镜手术腹壁切口小,能有效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快患者下床活动。另外,该术式的实施不会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反应,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使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降低,加快患者康复。

在陈芬等人[6]研究报道中,以我该接收的良性卵巢肿瘤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组别,即对照组(开腹卵巢肿瘤剥除术)和研究组(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其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可以早下床活动时间(2.4±1.2)d,肛门排气时间为(3.1±0.6)d,住院时间为(7.4±1.1)d,均明显长于研究组的(1.2±0.4)d、(1.1±0.3)d 和(4.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对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卵巢剥除术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行开腹卵巢肿瘤剥除术的治疗疗效。上述研究报道[7]此次研究所述内容和所得结果相一致,由此能证实,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患者,对改善患者病情,加快其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8]。

综上所述,相比开腹剥除术式,对卵巢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术式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卵巢功能改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机体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术式开腹卵巢
保养卵巢吃这些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