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白内障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的临床对比

2019-09-16周军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老年性光度乳化

周军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眼科,江苏徐州 221011

年龄增加造成的晶状体透明性下降和退行性病变,是导致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80岁以上老年白内障患者致盲率为45%[1]。该文在此基础上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对比研究分析老年性白内障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60例,排除黄斑病变引发的视力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9.75±3.21)岁;观察组 30例,男 17例,女 13例,年龄 60~81 岁,平均年龄(69.71±3.25)岁。 患者及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72 h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50278)预防感染,参照组行超声乳化术治疗,常规散瞳、表面麻醉后,于颞侧角膜缘行三平面隧道切口,切口长度2.8 mm,前房注入粘弹剂后行环形连续撕囊,直径设定为5.8 mm。行角膜辅助切口后伸入超声乳化头,乳化流量38 mL,能量设定50%,负压控制380 mmHg,吸出晶状体皮质后行前囊袋口、后囊膜抛光。再次注入粘弹剂以撑开囊袋,后置入人工晶体,吸出前房内、晶体后粘弹剂,水密主、侧切口后检查确认渗漏情况,涂典必殊眼膏,术眼采用无菌纱布、眼罩包扎。术后给予局部抗菌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常规表面麻醉、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后,于上方剪开球结膜,充分暴露巩膜并行止血,于角膜缘后2 mm位置行5 mm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注入粘弹剂后行环形连续撕囊,水分离后劈核,采用圈套器娩出晶状体核,灌注抽吸去除皮质,抛光后再次注入粘弹剂,置入人工晶体后灌注抽吸粘弹剂,水密后检查渗漏情况。复位球结膜,并行结膜切口烧灼关闭处理。给予典必殊眼膏凃眼,无菌纱布及眼罩包扎。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视力检测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角膜散光度和前房深度,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2]。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视力检测情况对比

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检测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 d、术后 30 d,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同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视力检测情况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前房深度对比

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7 d、术后30 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前房深度情况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膜散光度、前房深度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前房深度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前房深度对比(±s)

组别角膜散光度(D)术前 术后7 d 术后3 0 d前房深度(m m)术前 术后7 d 术后3 0 d参照组(n=3 0)观察组(n=3 0)t值P值0.8 7±0.2 1 0.8 4±0.1 9 0.5 8 0 0.5 6 4 1.9 2±0.5 3 1.3 8±0.4 9 4.0 9 8 0.0 0 0 1.5 2±0.4 8 1.1 5±0.4 5 3.0 8 0 0.0 0 3 1.5 1±0.2 6 1.5 4±0.2 5 0.4 5 6 0.6 5 0 1.8 7±0.4 8 2.2 3±0.5 3 2.7 5 8 0.0 0 8 2.1 6±0.6 2 2.5 4±0.5 8 2.4 5 2 0.0 1 7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67%(8/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白内障已成为当前导致老年群体眼盲的主要原因,有临床数据显示盲眼病患者中白内障患者比例为50%以上,且75%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最终结局为失明[3]。另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双眼视力0.3以下患者人数为500万人次,每年增长数量为40~120万人次,老年性白内障已成为临床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4]。引发老年性白内障的因素较多,研究称可能同老年患者年龄增加、机体内脏器组织新陈代谢能力降低、生理老化等因素有较大关系,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难度大[5]。

临床治疗白内障常用术式为超声乳化术和非超声乳化术两种,研究实践证实两种方法均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6]。近年来,部分学者[7]推崇将超声乳化术作为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首选方案,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散光度轻等优点。但从操作层面来讲,该手术方法设备设施昂贵,手术操作要求精细,并不适合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实践。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近年来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中得到更多临床实践,经由该种手术治疗后,患者矫正视力恢复正常范围,且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加宽情况均可得到明显改善,可获得同超声乳化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从手术方法来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对术者操作水平和医疗器材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或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的基层地区而言,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适用性更好,推广难度小。该次视力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30 d视力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均在改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方面近期疗效基本相同。该次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前房深度情况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前房深度情况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前房深度情况表现优于参照组。综合考虑可能同超声乳化术过程中的超声能量和乳化时间有较大关联,超声乳化过程中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一定损伤。曾光[8]在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中指出,两组患者术后7 d、30 d视力检测结果≥0.5比例为:非超声组 67.92%、75.47%,超声组:49.06%、73.58%,两组对比无较大差异;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30 d视力检测结果0.5~1比例分别为观察组53.33%、83.33%;参照组组46.67%、80.00%。该次研究结果相符合。而超声能量和乳化时间的控制,主要受患者晶状体核硬度和术者操作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而言,普遍存在囊袋弹性差、核硬度大等特点,导致超声乳化时间较长,且手术操作难度高,势必会加重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不利影响。鉴于此,患者年龄、晶状体核硬度、术者操作水平等,均应作为手术方法选择的重要参数。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角膜内皮充血、前房积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首先可能同乳化超声能量控制和乳化时间有一定关联,其次术中造成的角膜内皮和虹膜损伤,也是引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进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操作,以减少对角膜内皮和虹膜的过度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老年性光度乳化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光度曲线反演空间目标形状的发展现状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