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通心脉稳心律

2019-09-16汤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9期
关键词:桡侧俞穴中脘

文/汤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主任医师

现代医学所说的心律失常,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有类似记载,如“心澹澹大动”“心下鼓”及“心怵惕”等,皆为心悸类似症状的描述。

中医认为,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等症状,患者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其病位主要在心,且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

辨证使用中药、方剂且要配合“调情志”

在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这两部书中,正式提出了“悸”和“惊悸”的病名。如“动即为惊,弱即为悸”,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提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作为治疗心悸的重要方剂而影响至今。

在现代医学对中药原理的研究中,有很多的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中药,对心律失常有效。如黄芪、党参等能够改善冠脉血流量,丹参、三七等可以改善缺血的状态。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药物,譬如生脉饮。

此外,临床上还常用稳心颗粒、补心气口服液,丹参滴丸、参松养心胶囊、麝香保心丸等来治疗心律失常。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中医辨证论治,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根据患者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的情况进行调整,可改善血供不足,用益气养血及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值得指出的是,中医更注重配合情绪的调理,很多心律失常,尤其是功能性的心律失常,通过调节情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所以情志调畅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方法之一。

4种针对性外治法选准穴位很关键

1 手法按摩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独具特色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按摩心经、心包经的穴位进行调节治疗。例如,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等心系疾病。手厥阴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在前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时用拇指的指尖垂直掐按相应穴,以有酸胀微痛感为佳,注意力度,不要掐破皮肤,先左后右,两侧穴位各掐按1~3分钟即可。

2 拔罐

拔罐治疗心律失常可取心俞穴、厥阴俞穴、肺俞穴、脾俞穴,每次取1~2穴,交替使用。用中号口径玻璃火罐,在穴位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3 耳针

耳针治疗心律失常可选心、小肠、交感、皮质下、神门反射区,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种子轻刺激相应部位,一般压子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夏天出汗多,时间不宜过长,建议3天更换一次,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患者每日可自我按压已贴部位,每轮按压需在一分钟内按压相应穴位30次,每天自我按压3轮。

4 艾灸

艾灸治疗心律失常取心俞穴、内关穴、神门穴、巨阙穴为主穴。如辨证心血不足配脾俞穴、足三里穴;阴虚火旺配太溪穴、三阴交穴、肾俞穴;心阳不足加关元穴、通里穴;痰浊中阻加丰隆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水饮内停加阳陵泉穴、胃俞穴、三焦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每日1~2次,每穴艾条间接灸10~15分钟,10次为1疗程。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通常以生姜、大蒜等辛温芳香的药物作衬隔,隔物灸可充分发挥艾草温通经络的功效,又避免了艾火直灸灼伤皮肤的可能。

猜你喜欢

桡侧俞穴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指动脉迂回式供血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拔罐治疗脂肪肝
桡侧腕短伸肌副腱变异1例报告
易感风寒 搓迎香点太渊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