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肝热血瘀型偏头痛45例
2019-09-16丁慧琴俞圆陈超叶
丁慧琴俞 圆陈 超叶 丽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2 杭州胡庆余堂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00
3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1300
偏头痛是生活中常见疾病,以偏侧或双侧头痛发作为特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肝热血瘀型偏头痛患者45例,其治疗效果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①符合《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②年龄20~50岁,并且无药物过敏;③中医诊断为肝热血瘀证[2],患者的中医证候由两名高级职称的中医师同时确认。并排除精神障碍患者;重大脑部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怀孕及哺乳期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观察符合偏头痛标准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36.6±3.4岁;发病时长3.9±1.3个月。研究组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37.5±4.1岁;发病时长4.2±1.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mg),服药方法:口服5mg,2次/d,饭后服用。
2.2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冲服)1.2g,钩藤(后入)、滁菊花、生白芍、茯神、川芎、藁本各9g,生地、竹茹、鸡血藤各15g,桑叶6g,生甘草3g。水煎,分2次温服,每次200ml。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判标准:头痛程度评分:0~3分为轻度疼痛;3~7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显效:头痛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85%。有效:头痛明显改善,且发作次数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5%~84%。无效:头痛未改善,反有加重趋势,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5%[3]。
3.2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2.2 两组患者头痛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头痛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头痛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头痛发生次数(次/周)治疗前5.5±0.7 6.1±0.8治疗后3.5±1.2▲1.7±0.5▲△头痛发生时间(min/次)治疗前18.2±4.8 19.5±4.0治疗后5.6±0.6▲3.2±0.3▲△
3.3 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出现嗜睡,乏力2例,口干以及胃部有灼烧感者均为1例。研究组有2例出现嗜睡,腹泻2例,胃胀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4 体会
偏头痛以单侧头痛剧烈为主要症状,常见于年轻者,又称偏头风[4]。笔者临床所见,凡病程较久、疼痛激烈者以肝热血瘀证为主。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羚角钩藤汤清泄肝热再加上川芎、鸡血藤活血通络,疗效较好,患者在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次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该疗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