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用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2019-09-16陈凤清
陈凤清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福建福安 355012)
引 言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旨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1]。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技术意识、创新设计、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2]。这样的课程性质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认知,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尽量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关联,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多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灵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以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通用技术教学来说,若是其简单依照“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学生所能够学习到的实用性知识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通用技术课堂中,教师运用何种课堂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标呢?
一、以合适的生活案例为教学载体,让理论联系生活
通用技术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特点,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处理,挖掘教材的深度。选用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作为扩充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可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理论知识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3]。
选用恰当的、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的载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对案例进行“讨论—实践—总结”的过程,能提升学生在情境中的创新实践能力。这种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大脑潜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4]。
例如,在《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前往本地多个幼儿园参观,并按照表格1 中所设计的内容进行观察,记录、讨论、分析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与中学的环境设计的区别,并探究这些区别设计产生的原因,有效加强了学生对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考虑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认识与理解,并能将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其他的场景设计中。
表1
在这类案例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选择的作为载体的案例以及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情境,决定着学生的实践探究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在确定载体案例后,学生进行活动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实践活动观察中要注意的事项,并提示学生根据表格所列内容进行实地考察;活动中,学生前往实地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幼儿园与中学的环境设计的不同,并做好详尽记录;学生活动结束返回课堂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区别设计的原因。这样经过观察、对比、分析及总结的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并阐述自己观点见解的教学流程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为教学载体项目,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恰当的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听讲。经过教师的恰当引导、点拨,学生由浅入深地挖掘、理解教材中隐含的信息。之后教师通过情境讲解,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知识,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有目的地吸收知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经历亲身体验实践的过程,将自己在这些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与课堂知识内容相结合,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种以生活案例为教学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将已有知识、经验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高中通用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有效性的课堂教学。
二、在实践操作中实现技术素养的提升
除了选择生活中的案例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之外,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还应考虑将实践操作作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并体验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被要求熟练掌握某些技术的同时,能够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有效转化,从而在实践中探索理论,对理论进行研究,不断深化思考,提高理论本身的指导意义[5]。
例如,在《简单结构的设计》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技术制作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发挥创新精神。仅经过一次的实践活动,便可让学生深刻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并且熟练掌握设计方案的书写。该课的教学目标是熟悉一个简单结构的操作流程,并书写设计报告。根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展示单根木棍和多跟木棍的不同强度,并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承重结构的特点,启发学生开动发散思维,完成结构设计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在限定时间内利用8 根木棒制作一个承重结构的设计。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结构设计流程的把握。经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交流、实践、完成技术作品的过程,学生在创新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角度均得到了有效提高。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习主体的归还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帮助。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用技术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运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但课本所设计的内容有限,也无法提供充足的相关材料,单纯讲授教材知识会让课堂枯燥无味,无法有效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而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已被应用到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对于通用技术而言,信息平台上丰富的资源可以弥补通用技术教材的短板。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将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通用技术教学中,营造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构建一种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点的教与学方式[6]。
在备课时,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教材的表面,应该学会借助网络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寻找各种可帮助提高教学效率的文字、视频、图片等资料,使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并引入现代化技术,引导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并解决问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直观的互动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发现与明确问题》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经过“小组讨论—分工—网络查找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平台的帮助下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并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获得学习成就感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 语
不论是在实践中进行课程教学,还是以生活案例为载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抑或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平台让学生主动学习,其实归结起来就是通用技术教学需要教师灵活应变,根据学情选择合理教学方式,让通用技术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