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逆袭
2019-09-16张洋
文 张洋
作为一个成功的逆袭者,哈啰决定继续聚焦两轮业务,全面构建出行生态,坚定地把共享经济的故事讲下去
这是一个罕见的逆袭故事。
共享单车开拓者们一番激烈对决后,两大巨头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收场,摩拜卖身美团、ofo濒临破产。
原本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哈啰却胜利突围,在共享单车的硝烟中走了出来,站到了舞台的中央。
如今,整个行业繁华落尽,哈啰出行CEO杨磊却说,“要为共享单车正名,共享经济完全成立”。
作为一个成功的逆袭者,哈啰决定继续聚焦两轮业务,全面构建出行生态,坚定地把共享经济的故事讲下去。
踏入“换电”蓝海
哈啰“聚焦”两轮的新动作是切入“换电”赛道。
6月12日,哈啰出行牵手蚂蚁金服、宁德时代,三方首期出资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以哈啰为主导,推出两轮电动车基础能源网络的“哈啰换电服务”。
哈啰换电服务的推出,离哈啰成为“两轮领域生态公司”的目标更近一步,亦再添一项收割线下流量的业务。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统计,我国电动车的保有量为2.5亿量,年产量达到3000万辆,单从数量上看,这是一个比汽车更为庞大的市场。
汽车行业整体入冬,电动车却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2019年一季度,全国电动车规模以上企业产量572.3万辆,同比增长21.3%;累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7亿元,同比增长9.7%。
两轮电动车的强劲表现,快递和外卖的迅速膨胀功不可没,2018年蜂鸟配送注册骑手达到300万人,而美团骑手为270万人,骑手们首选的交通工具便是两轮电动车。
在出行领域摸爬滚打良久的杨磊从中看到机会,更看到其中充电、续航、电池失窃等痛点,而换电服务可以一次性解决上述问题。在他的设想里,“建立一个两轮电动交通工具的基础能源网络,就像汽车的加油站,城市里每500米到1000米,就有一个哈啰的换电站点。”
换电服务的难点在于,需要统一电动车电池的标准,否则面向社会的换电服务只能是空谈。拉蚂蚁金服入伙,便是最好的破冰方式。
蚂蚁金服共享出行服务部总经理徐哲说,阿里整个经济体除了蚂蚁,还有高德、饿了么、菜鸟、天猫、淘宝等,如果能够联动起来,对业务的价值更大。
哈啰将利用阿里生态系统对电动车的需求,逆向推动电池的标准化,从而为换电服务打下基础。
续航里程、电池轻量化则交给另一个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锂电池开发、生产制造商之一,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兼总监蒋理认为,“我们在汽车锂电池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同样可以在电动车电池上发挥作用,赢得市场认可”。
杨磊对换电业务颇有信心,“只要我们的换电业务做得好,电池又有宁德时代的技术作为保障,我相信电动车企业会抢着来合作,因为这对他们的电动车销售来说非常有利”。
杨磊在布一个大局。通过换电业务,哈啰出行大平台的触角将伸向电池共享平台,一边连接C端的客户,另一边连接B端的电动车制造企业,接入正处在“风口”的巨大换电流量池。
“下沉”收割流量
电商界的拼多多、资讯界的趣头条,都不约而同地走“下沉”路线,将触角伸向互联网服务尚未抵达的四五线城市。
共享单车大战之时,哈啰单车避开摩拜、ofo血拼的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安营扎寨,积累运营经验韬光养晦,反而幸运地存活下来,并成功“逆袭”。
与此同时,哈啰还成功布局了助力车,这为其进军换电业务提供了底气。
熟悉哈啰助力车业务的邢帅告诉记者,“哈啰助力车已经投放了220多个城市,骑行总里程达到12.3亿公里,一直保持良好的盈利情况”。
杨磊透露,目前哈啰每天可以为超200万哈啰助力车与电动车用户提供近50万次换电服务,而换电系统是哈啰自己负责的。进军换电业务,即把哈啰自用的换电系统对外开放,面对更为广泛的用户。
哈啰投放的助力车,兼具助力和电动两种模式。通过相关技术设计,用脚蹬时搭载的电池可以提供助力,用户骑行时不用太费力,30分钟的脚踏骑行可以达10公里以上。
助力车比共享单车的停放要求更为严格,需要停放在固定的范围内,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契合哈啰一直引以为傲的“精细化运营”的内核。
目前,哈啰助力车收费标准一般是2元/30分钟或2元/20分钟+1元/10分钟(20分钟内起步价2元,超出20分钟后续每10分钟收取1元),但会根据城市的运营情况对收费进行调整。
邢帅透露,助力车在二三线城市受到市民的欢迎,一直处于良好的盈利状态。
共享单车和助力车的大规模投放,为哈啰出行积累了庞大的出行数据,从而可以为投放城市的道路设计提供建议,并以此跟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
邢帅告诉记者,哈啰正在跟温州和呼和浩特的相关政府部门达成合作,为他们定制一批巡逻所使用的助力车,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后台对巡逻人员的轨迹进行监控,以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
助力车在“下沉”三四线城市的过程中,又创造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跟电动车厂商合作,推出哈啰电动车租售平台。
邢帅介绍,哈啰电动车租售平台已经和绿源、富士达、雅迪等电动车厂商达成合作。哈啰电动车在厂商或加盟商的线下门店进行展示,并提供租赁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哈啰出行APP选择租赁,也可以直接买断。这个项目已经在中山、开封等城市成功落地。
无论是共享单车、助力车、电动车租售,还是最新的换电服务,哈啰不断地在拓宽出行平台的边界,为哈啰出行APP嵌入更多业务流量入口。
打造出行plus
哈啰发轫于共享单车,但在杨磊的蓝图中,希望哈啰出行还有很多其他厉害的业务。
哈啰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哈啰已累计为用户提供超过120亿次的出行服务,遍及全国360多个城市,拥有超2亿用户。其中,共享单车的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单。
哈啰订单量和用户规模,已经跟ofo和摩拜的高峰时期持平,且有精细化运营的帮助。杨磊透露,“目前哈啰单车在超过半数城市已经实现盈利”,在他看来,“共享单车不仅是可以实现自我造血的业务,并且以单车巨大的流量入口为基石,还有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哈啰正逐步从单一的共享单车平台,变成出行大平台,并以此链接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超级流量平台。
2018年9月,哈啰单车升级为哈啰出行,新品牌发布会上还宣布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展开合作,共同探索“地铁+单车一体化智慧接驳”的合作新模式,推动地铁站周边单车版的P+R模式(Park+Ride,即停车换乘)落地执行,实现快慢交通的协同互驳。
一个月后,哈啰在81个城市接入嘀嗒出租业务,正式开启打车业务。首汽约车随后接入哈啰,在60个城市同步上线。哈啰还在2019年2月推出顺风车业务。
从两轮跨越到四轮,哈啰在出行领域不断摸索,杨磊告诉记者,“四轮业务是我们正在尝试和测试的业务,还包括一些智能硬件的东西,虽然是聚焦两轮业务,但这些东西我们肯定会去做,而且在未来我们会持续性的有更多尝试性的投入。”
哈啰试图通过提供更广泛的出行服务,开放流量和入口,从而使自己成为出行领域的核心平台。
这可能也是摩拜、ofo当初的梦想,但它需要一家精明、隐忍的企业去变成现实,这个使命现在落到了哈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