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 你了解吗
2019-09-12谭先杰
谭先杰
宫颈癌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但其实相对肺癌、肝癌、胃癌等更凶险的癌症,宫颈癌可以说是“不太冷”的杀手,甚至被认为是可以预防和可以治愈的肿瘤。的确,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90%以上。
针对宫颈癌,目前已经建立了“三级防控体系”。三级防控的最后一环是治已病,也就是对各种期别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和放射治疗,降低死亡率;二级防控是指宫颈癌的筛查和癌前病变的处理;一级防控则是指宫颈癌疫苗(或者称为“HPV疫苗”)的接种。
在我国宫颈癌一级防控(疫苗接种)才刚刚铺开的背景下,二级防控也就是宫颈癌的筛查非常重要。即使未来一级预防广泛开展、疫苗普遍接种后,也不能取代二级防控。
一、对于宫颈癌,知之甚少
提起宫颈癌,90%以上的受访女性表示她们多多少少还是了解的,但是大部分人的认知程度不高,多数人只表示“听说过”。对宫颈癌的典型症状——同房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接触性出血),竟然没有一位受访者能答出。尽管宫颈癌是唯一确定病因的癌症,但只有半数女性知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直接因素。
但也存在另外一个极端,有些人把HPV感染和宫颈癌直接画上了等号。这当然是不对的。如果不感染HPV病毒,一般不会得宫颈癌。但也并不是一沾上HPV就得宫颈癌,只有长期地、持续地与HPV亲密接触,才会引起宫颈的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事实上,女性在一生中遭遇HPV的概率为40%甚至更高,它通常作为访客出现,多半自动离开。但如果您的状态不好(免疫能力下降)、环境适宜(多个性伴、不洁性生活),它就会克服一下,“定居了”!
二、对于筛查,存在“不病不查”的误区
调研中被问及“女性应该在什么时候接受‘两癌筛查?”时,有57%的女性认为等到身体出现一定不适症状再去筛查即可。由此可见,“不病不查”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
实际上,宫颈的癌前病变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在妇科门诊中见到的有出血、恶臭白带的患者,多半已经到晚期,后者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另一方面,有些宫颈病变看起来不太好,但它并非癌前病变,例如宫颈严重的“糜烂”样外观,而且有接触性出血,却不一定是癌前病变;而有的人宫颈看着很光滑,似乎一点儿问题没有,但筛查结果提示为癌前病变。有句话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在宫颈疾病上,眼见都不为实,要靠定期的筛查才能发现。
宫颈癌有一个很长的癌前病变过程,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一级、二级、三级需要几年,再发展成癌又需要几年,如果有多次机会接受定期的宫颈癌筛查,就可能把这个过程阻断,将宫颈癌扼杀在摇篮当中。显然,“不病不查”不可取。
三、关于筛查的认知,比较混乱
在对宫颈癌的筛查手段和频次的认知上,女性朋友们的观念似乎还停留在“昨天”。仍有16%的受访者错误地认为传统的巴氏涂片对宫颈癌的筛查更准确有效,只有不到半数(48%)的受访者认识到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HPV检测联合筛查更为准确有效。
多久筛查一次最好呢?2017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指导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编写并出版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做出了如下推荐:
25~29岁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检查结果阴性,则每3年重复筛查一次。
30~64岁的女性,首选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和 HPV 检测,双阴性结果每5年重复筛查一次。如单独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则每3年重复筛查一次;如单独进行HPV初筛,阴性则每3~5年重复筛查一次。
有以下高危因素的女性需要縮短筛查间隔时间:艾滋病病毒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如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出生前有过己烯雌酚接触史,CIN2、CIN3 或宫颈癌治疗后随访。
一般认为终止筛查年龄是65 岁(前提是近十年筛查结果均为阴性,连续3次细胞学检测阴性或2次联合筛查为阴性)。
TCT主要关注的是宫颈细胞在致病因素下是否发现了异常变化,是看结果;HPV检测更关注的是有无可能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病毒感染,是查病因。TCT的敏感性较低,依赖于细胞学家的阅片水平,需要通过增加筛查次数来弥补不足;HPV检测为(半)自动化操作,敏感度高,能显著减少筛查次数,但特异性不如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如果有条件,采取两种筛查方式进行联合筛查,能获得更为准确的筛查结果。
总体而言,希望女性能在健康的时候就关注自己,从现在开始,主动获取宫颈癌筛查知识,定期接受“两癌”精准筛查,远离风险,拥抱健康!
小贴士:关于乳腺癌的筛查建议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建议(节选):
40~45岁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X线筛查,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45~69岁的女性每1~2年做一次乳腺X线检查,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70岁以上的女性每2年做一次乳腺X线检查。
建议对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手段除了X线检查外,还可以应用 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