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2李丙泉
李丙泉
摘 要:针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够帮助教师营造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先介绍了该模式的优势,然后具体分析如何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以期为我国的数学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教学;数学课堂
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交流互动时,其在课堂中的活跃程度和兴趣都会有效提升,同时,班级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互帮互助,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竞争性,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更好地利用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来帮助课堂效率和质量得到更大的提升。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优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同,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当中,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而是让学生自行去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在小组的讨论之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力被很大地激发出来。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方法[1]。
(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合作解决有利于学生之间距离的拉近,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培养互帮互助的品质。在实际生活当中,学生需要有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共同的任务。这一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如何在小组内进行任务的分工,当小组内的任务进展出现问题和障碍时该如何解决。另外,对于这一类知识有良好掌握的学生也能够为其他知识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这一过程当中被辅导的学生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同时辅导的学生也能够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共赢的局面。
二、具体方法
(一)开展小组讨论
教師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的环节,将学生分为小组,指定一个讨论内容,之后让学生共同来找到答案。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2到3人的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各小组需要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班级内的不同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比拼,最终看哪个小组给出的答案最多。在这样的小组讨论过程当中学生可以交换自身的意见,共同进行问题的解决和探讨,这样学生对学习过程当中的练习任务就会有更多参与的热情。
(二)布置小组任务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小组任务。学生领到这一任务之后,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来自行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检索,小组之内可以安排各个任务的分工,最终将资料整合后带到教室内与其他的小组成员进行分享和交流。在这样的小组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很好地进行任务的规划和安排,同时学生自身的资料收集能力和整理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另外,学生在小组内的贡献和参与应当有良好的记录,这将有助于教师对最后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打分。
(三)开展课下小组共同学习活动
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内,小组成员也可以自发进行共同学习的活动安排。各个小组成员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选择每个成员都有空的时间聚集在一起,这种共同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下时间更加高效地专注于学习任务,同时当学习中出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及时求助其他的学生。当问题出现时,大家都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份意见,推动问题的解决。另外,课下共同学习活动的安排也能够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身学习时间的能力,为自身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同时为整体的共同学习小组制订一个学习主题,这些都要基于学生对于已有知识的整体了解和对自身学习水平的良好评估,以此来对学习任务做出最为有效的安排。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于课下的共同学习活动做更多的记录,将共同学习中学生碰到的所有问题都详细地记下来,教师可以依据这些记录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疑难点问题,以此来对自身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及课堂设计做更多的调整和改良[2]。
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吸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自身的经验,不断地对这一模式进行调整。另外,教师还应当使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发现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上的困难,及时给出学生指导意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当通过这一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
参考文献:
[1]乐维英.合作学习模式下数学拓展课的教学研究:以分数拆分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6):102-104.
[2]张春标.团结合作 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3(8).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