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静”而生“慧”

2019-09-12李兴锐

新课程·小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兴锐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紧锣密鼓,课改理念渐入人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特別是公开课、竞赛课出现了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作为具有“思维体操”属性的数学课堂却缺少了真正的数学学科应该有的思维运动,课堂被一个个小活动分得支离破碎,被一个个浅问题问得分崩离析,数学课堂很是“热”,却没有数学课堂也应该有的“静”。当繁华落尽,数学课堂究竟给孩子们的数学思维留下些什么?“热闹”的数学课堂是不是该有点“静气”。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一、止而后有定,创设情境点到为止,切忌“买椟还珠”

毫无疑问,创设情境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以至于许多数学老师在导课时可以说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变魔术……一时间,仿佛没点才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数学老师。教师常常为了追求“不一样”,追求“新、奇、趣”,去创设各种标新立异的课堂情境,甚至编纂些虚假的情景,这些情景真的有用吗?教师每天花大量的精力来创设情境,却忽视了课堂内的实实在在,把课堂前的“甜点”当成“主菜“,所以我们更多地要上“家常课”备“家常菜”。

二、定而后能静,使用教材回本溯源,切忌“蜻蜓点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越来越普及,眼下有一种现象: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本课本的教学就不是新课程下的教学,就不符合课程改革的思想,只要有多媒体的运用就是新课改理念下的好课,甚至有的课堂中以多媒体完全代替了课本,忽视了课本的作用,更别说深入地挖掘了。然而,教材才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只有静静地阅读数学课本,让学生与数学课本自由的对话,深入体会教材,让学生自己感知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教材知识点间初步建立起联系,才能使学生悄然地建立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搭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也就水到渠成。而要做到水到渠成就必须要给学生宁静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静地“读”,且批且注;静静地“思”,且圈且画,这才是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才是利用教材教学生。

三、静而后能安,课内问答静待花开,切忌“急于求成”

数学课堂离不开数学问题,教学组织也离不开提问,一堂课因为热热闹闹的问题而精彩,也会因为热热闹闹的回答而让数学学习失了本真。教师精心设计一个接着一个的数学问题,造就了“满堂问”,学生对于问题应接不暇,这样的问答接力,学生根本没有安安静静想一想,认认真真悟一悟的独立思考空间,更别说会有灵感的深层次的顿悟了,听的学生也没有时间去领悟,根本就没法跟上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思维,问题浮光掠影,思考浅尝辄止,问题惠及的学生就少,教学的目的就大打折扣。

数学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别忙着“点将”,唯有历经静静的思考而豁然贯穿为一体,历经“顿悟”,学生才会享受到柳暗花明的成功感觉,心智随之得到提升,过早的启发与引领,只会适得其反。

四、安而后能虑,数学活动扎实有效,切忌“合而不作”

现在的新课程,强调体验、经历、合作。小组活动、讨论、情景表演,总是课堂里不可缺少的元素,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热情高涨,丝毫看不到安静,成了课堂常态。当然课堂确实需要这样有激情主动地参与,只是这种参与必须以学生安静思考为前提,无法独立完成才需要小组合作,才需要集体讨论探究,才是真真正正的小组合作,而不是“小组合坐”,更不是“合而不作”。小组合作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安静思考和独立探索试图解决的这个预备过程,只有在合作前给课堂留点安静的预备过程,小组合作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质量的提升。这时的安静一刻,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若学生独立思考能解决,小组合作就无实际意义,如果独立探索不能解决,小组合作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选项,同时先前的安静思考也就成了小组合作的“垫脚石”。否则,小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看着热热闹闹实则主动参与者甚少,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这样的讨论和合作就变成了简单的赞同和反对,沦为基础稍好学生的追随者,没有独立思考后的修正与内化,对其他人的观点难以理解,一来二去这些学生就游离于合作的形式之外。对同伴的观点难以和自己的想法有效结合,修正自己的观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优化自己的方法就成了空中楼阁,自己独立思维和小组的团队思维的整合共融就成了“画饼充饥”。

总之,数学课堂不能缺少安静的元素,因为静静的数学课堂也有活跃的思维,表面的安静也可能孕育着激烈的思维碰撞!给浮躁的数学课堂留点“静”气,我们才能“此时无声胜有声”;给繁华的数学课堂留点“静”气,我们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给热闹的数学课堂留点“静”气,我们才能“非宁静无以致远,而这恰恰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孙凤山.数学课堂教学中“静”的艺术[J].才智,2008.

[2]邵雯轩.静能生慧,相信安静的力量[J].新课程,2017.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