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三系统”背景下的纳税征管新趋势

2019-09-12汪新慧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9期

汪新慧

关键词:综合比对  信息管税  区块链发票  由外及内

在政府“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和“税务”有关的热词持续不断,这些热词总结起来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减税降费不遗余力”,尤其是2019年正式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法改革和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使得普通老百姓和企业主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另一个是“税务征管越来越严”,是以“信息化、大数据”为背景的征管系统以各种维度的纳税评估指标为指引自动对企业进行持续性的扫描,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税务部门约谈。这个征管系统就是“金税三期”。金三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技术的完美统一,在我国的纳税征管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金三系统”的背景之下,纳税征管是如何演变的?

 一、从“以票控税”到“信息管税”

涉税单位和个人都知道,“以票控税”是 税务部门通过企业用税控装置开具发票后获取企业收入信息。纳税人都有这个意识,用税控机开了票,就没有隐匿收入的可能性。

但在金三系统背景下,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监控不再局限于税控装置和企业本身的数据,而是通过对企业外围的相关数据来对企业内部数据进行分析,用“综合比对”来发现企业的数据异常点,并以此为突破点来锁定企业的涉税风险。

金三系统留有大量的外部接口与外部数据相关联,并对归集的数据分析、比对,企业如果还像以前一样隐匿收入、虚列成本费用偷税漏税,只能说是无路可走。此外,金三系统与电子查账系统选案系统无缝对接,金三系统监控到的高风险企业会随时被稽查系统接收并预警。

当然,所有的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以票控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执行层面,大多数地方税务部门在处理涉税争议的时候却变成了“形式重于实质”,只认发票,而不管经济实质。基于此,国家税务总局在2018年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文件再次从操作层面明确了发票不再是唯一的扣税凭证,对于弱化发票在税务征管中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税”也会越来越简便易行,而且更符合税务处理原则,当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會受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但是“信息管税”的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在“信息管税”的思路之下,虚开虚抵也终将成为历史。

二、从“一般发票”到“区块链发票”

这里的“一般发票”指的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发票,包括税控机里面开出来发票也包括非税控发票。而“区块链发票”是一个新的,正在探索中的发票形式。广东省深圳市从2018年开始试点“税链”区块链电子发票,区块链电子普通发票,是“互联网+税务”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科技创新+”的税务管理现代化的全新尝试。区块链技术具有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与发票逻辑及需求高度吻合,能够有效的规避假发票、完善发票监管流程。区块链电子普通发票将每一个发票关系人连接起来,方便追溯发票的来源、真伪和报销等信息,有效解决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等难题。

在未来,如果区块链完整的运用到企业的税务管理的话,发票全在区块链上,是不可篡改的,发票、资金、货物或者服务、物流等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看到,这就意味着企业接受的任何发票都是没有办法在当中做手脚的,是不可能打断它的链条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发票也只是发票,但是未来我们看到的发票,不仅仅是发票,而是整个交易信息的集合。现在已经开始试点区块链电子普通发票,未来会怎样,取决于区块链技术和税务管理的深度融合程度。所以应用区块链技术,最终的目的是做到“交易数据即发票”,实现从“发票管税”到“信息管税”的革命。

三、从“由内及外”到“由外及内”

“由内及外”和“由外及内”是针对税务检查来说的。内,指的是企业帐,或者我们称它为小数据;外,是企业以外的各种外部信息,或者称它为大数据。以前的税务检查基本围绕着企业的小数据来进行的,首先审核纳税申报表,审核纳税人申报的资料是否齐全,纳税申报表数据是否与财务报表数据相符,申报表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对应,税款是否计算正确,享受税收优惠事项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初步判定企业纳税申报工作是否规范合法,是否存在偷漏税等违法行为。然后再审核原始凭证,检查人员对原始单据和经济合同进行审查,判定经济交易是否发生,账内列支的发票是否合法合规,利用税负率、毛利率、成本利润率、投入产出比等纳税评估指标分析判定企业各项支出是否虚假,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如果这些小数据没什么破绽,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就通过了,这就给很多两套账的企业偷漏税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他会把企业的各种数据相互配比,让他们看起来比较合理,这个时候税务部门的税负率、毛利率、成本利润率等纳税评估指标就失效了。如果税务依然强烈的怀疑企业,才会去调查外围数据来核对企业的内部数据。这就是“由内及外”。在“金三系统”上线之前,调查外围数据消耗的人力物力极大,从征管成本的角度考虑,税务部门也没有能力普遍开展。

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跳跃式发展,并通过金三系统的数据集成,收集外围数据,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工商数据、银行数据、供应商数据、水电煤数据等反而成了征管成本最低的一件事情,利用收集到的外围数据来匡算企业应该的产量和营业利润等,然后再跟企业申报数据比对分析,以此来确定税收风险点,有的放矢。这就是“由外及内,风险前置”。

在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中,税务信用体系已经成为我国信用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达到一定涉案金额的偷税、逃税、骗税、抗税、虚开发票等违法案件信息将予以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公布后,税务部门会采取直接将当事人纳税信用级别判为D级、限制发票使用、缩短纳税评估周期等税收管理措施,当事人还将面临着30多个部门的联合惩戒,包括被金融机构限制融资、被工商部门限制担任相关职务、被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28项措施,让直接责任人事业发展受阻,让违法企业寸步难行。

我国纳税征管正在处于深度变革的时期,随着金税三期系统的进一步完善,配套接口的不断推出,金税三期将融合越来越多的涉税信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行为将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控,会越来越容易掌握纳税人的真实财务和财产数据。未来所有的税务违规违法行为都会被税务部门实时捕捉,纳税人应切实做好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切不可再抱有任何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