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企业财务管理探讨
2019-09-12毕继德
毕继德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财务管理 探讨
一、目前污水处理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弱化
污水处理厂属于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往往注重社会效益,而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缺乏精细化管理,内部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诸如项目资本性支出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缺失,财务报表的不规范致使投资运营过程中的会计信息没有更好的披露。多数企业没有内控制度或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地覆盖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比如个别小污水厂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职务未分离、容易出现舞弊现象,账簿管理混乱也无法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及完整性。预算管理制度缺失,无法进行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对比分析,因此不能发现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能提前预防应对。
(二)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推动供给侧改革,通过减税降费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因此各种新的财税政策不断出台,这就为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企业财务重核算轻管理,对最新的税收、资产管理、债券融资、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工具等新政策理解深度不够,不能更好地把政策法规融入到财务管理业务的流程之中,因此,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三)资金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污水处理企业缺乏科学的项目资本预算体系,项目建设前对资本性支出没有进行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往往导致投资过大造成资金浪费;项目前期调研对污水量估计过于乐观,建成后由于污水量不足出现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的现象,导致大量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资金管理不规范,没有资金预算和拨付流程,资金支出随意,不能严格按预算和合同进行审批。不能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下降。
二、污水处理厂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运行的有力保障,科学公正的企业文化、精细化的各项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要建立健全项目可行性实施制度、资本性支出制度、日常维护运营费用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制度、风险管控制度以及预算管理制度等,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工艺流程进行完善,更好地覆盖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细化各種财务报表,客观公正的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做好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分离,记账、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分岗设置。根据公司战略规划,投融资决策、成本控制等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将预算指标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定期分析实际与预算指标的对比差异,尤其对超预算的指标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规范资金管理
建立科学的项目资本预算体系,项目建设前,首先对规划范围内排污企业的当前以及未来新增的污水量根据企业规模和历史数据进行充分调研,对资本性支出建立财务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重点分析项目投资回报率、内含报酬率、净现值以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将工程建设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投资过大造成资金浪费和资产闲置;设立资金池,对同一集团内的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控,制定资金归集及拨付的审批流程。通过资金池,集团内各单位调剂余缺,盘活了存量资金,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将闲置资金进行保本型理财,提高了资金收益;同时对下属公司的资金可进行动态监控,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财务专业技术人员应对不断变化的税收、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控制、工程经济以及污水处理厂运营等知识加强储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驾驭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
三、结束语
污水企业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主动适应新的财税政策,加强企业投融资、资金管控、预算等方面的管理,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仕娴.当下污水处理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整改措施 [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