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议论·引导”框架下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
2019-09-12张云
张云
[摘 要] 初中数学课堂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好的情境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显示出更加强大的活力. 文章分析了“自学·议论·引导”框架下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基本思路,并且还结合实例分析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自学·议论·引导
当我们以“自学·议论·引导”这一模式来建构初中数学的教学框架时,学生必然会被推到探究活动的最前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彻底成为一个甩手掌柜. 须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因此教师要能够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探究色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开展数学探究的机会. 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发效果呢?下面是笔者的分析和思考.
“自学·议论·引导”框架下情境创设的基本思路
在任何教学形式下,情境创设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实现理解,这应该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之一. 没有实效的问题情境,即使再好也应舍去,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学习效果. 在“自学·议论·引导”的框架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无限放大,而情境的创设尤其要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自学、议论等环节之中,而学生的效率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的创设.
为了让情境达到相应的效果,笔者认为,我们的情境创设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1. 情境务必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精力也容易发生分散,所以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研究和讨论,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 情境的创设应该围绕学生而展开
我们的情境必须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尴尬场景,教师通过自己的描述来创设情境,讲得头头是道、唾沫横飞,但是学生只是这些情境的旁观者,他们游离在情境之外,这样的情境创设显然是失败的.
3. 情境的创设应该鲜活而生动
鲜活而生动的情境才能彻底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让他们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依托于情境来进行教学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较为直接的情感刺激,由此来强化学生的内驱力,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情境创设的优化策略
当我们以“自学·议论·引导”的模式来优化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的特点,重点关注情境创设的基本目的,这样就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对情境展开优化设计,从而让情境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1. 注意启发性情境的创设
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他们的群体议论,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富有启发性的引导.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来引导他们,从而让学生全面进入一种“愤悱”状态,进而彻底打开思维,充分进行联想、类比和猜想.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师要注意情境创设的开放性,即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些条件不完备或存在冗余性的问题,也可以设计一些结果不确定或思路不唯一的問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产生不同的认知与观点,这样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才会产生交流的欲望,甚至在某些细节上,学生还会相互争论,这也正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所追求的一种效果. 在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太过简单的问题往往无法激起学生探索和讨论的欲望,因此适当的难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情境问题的挑战性,学生也将由此而产生斗志,进而在自主学习或群体议论等环节积极表现.
比如在研究“相似形”的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先为学生展示同一张底片冲印出来的但是大小尺寸存在不同的照片、两个尺寸不一样但都有一个角等于60°的直角三角板、五星红旗上的大小五角星,提出问题:请说明上述图形之间存在怎样的特点?由于学习的材料非常形象,因此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来:这些图形大小虽然不同,但是形状却完全相同. 上述情境有着很强的启发性,不但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相似图形的本质,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实现新课的导入.
2. 情境创设应该突出合理性
数学是一门非常强调严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都应该与事实相符,并且还要匹配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激活效果,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自学·议论·引导”的课堂模式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不可否认,一个逻辑严谨,且符合事实的情境才能真正地激活和打动学生,如果情境结构千疮百孔,处处都是破绽,这样的情境创设将很难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这也正是我们强调情境创设合理性的缘由. 而且,我们还希望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真正让学生感悟数学研究的严谨之美和理性之美,由此让学生的思维也充分得到训练.
比如在“同类项”的概念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类比思想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现在老师的讲台上非常的乱,怎样整理才合适呢?学生观察讲台的特点,上面有粉笔头、卡片、书本等等,学生自发地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研究,最终形成认识:粉笔头是一类的,各种卡片是一类的,书本又是一类. 学生在自主观察和讨论中形成共识,这也就是“同类项”在生活中的投射. 随后,教师让学生展开分析和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3. 情境创设要凸显真实感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教师的情境创设也应如此. 正如有人曾经指出,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本真在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所以,当我们采用“自学·议论·引导”的课堂模式来建构课堂时,务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背景,让学生经历一个将真实场景数学化的过程. 当学生采用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为素材来创设情境时,学生的理论研究将有一个相对扎实的依靠,这样对学生建立更加严谨的认识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比如当我们指导学生研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来创设情境:一只小壁虎在捕食蚊子,但是它现在的位置位于圆筒的正下方,蚊子则位于圆筒的正上方,如何选择路径,可以最快吃到蚊子?这是一个现实且富有趣味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与学习之中,从而建立正确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推进“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我们务必要精心设计各类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专注、更有兴趣、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