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安排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
2019-09-12吴芬芳
摘 要:重视实验教学,树立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自主学习生物知识技能的教学理念,实现快乐自主、积极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知识,形成相应技能,培养学科专业素养,从制订合理实验计划、设置浓厚实验氛围、倡导动手操作实验和注重实验结果反馈等方面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科学合理安排。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动手操作;合理安排;有效
生物学科是一门特别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来。特别在具体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们在生物概念的形成、实验技能的获得以及良好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等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重视生物实验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不经常进行生物实验的课堂就不是高效的生物课堂。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倡生物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树立起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自主学习生物知识技能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快乐自主、积极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不少的学校来说,生物学科往往是被边缘化了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想很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来,实验活动就是最好的抓手。这是由初中生喜欢新奇、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说,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形成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知识,形成相应技能,培养起学科专业素养的良好局面是符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基本原理的。需要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去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实验教学的组织与传统讲授型的生物课堂是截然不同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拥有绝对的课堂学习自主权,他们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与方式。正因为这是开放程度很高的课堂,所以更是需要生物教师要对整个的实验过程有合理巧妙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实验行为要有着高度的掌控。这样的话,生物实验课堂才能做到“活”而不“乱”,也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初中生物老师要如何才能做好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活动,以达到生物实验的轻松高效呢?
一、 制订合理实验计划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实验课应该是最受初中学生欢迎的课型了。这是由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的天性所决定的,也正是因为初中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才会从内心深处喜欢上思维活跃、行为解放的动手实验课。而事实上,初中阶段学生所拥有的敏锐洞察力、想象力、理解力以及联想组合等方面的能力对他们很好地完成实验过程并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都有着巨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专注力保持时间不够长久、意志力不够顽强、理性思维能力偏弱等心理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为了保证生物实验课堂过程的完整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控性,初中生物教师还是要重视合理实验计划的制订。通过实验计划的制订,充分考虑到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完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在教学《社会行为》这一章节知识的时候,为了探究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实验课题——《蚂蚁的通讯》。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生物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需要的众多器材以及学生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比如说要求各学习小组除了带玻璃瓶、纸片等基本的实验器材之外还要带什么样的甜品来引诱蚂蚁?带什么样的香料来影响蚂蚁的嗅觉(通讯)?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侧重于探究什么?不同的实验步骤,各学习小组不同成员的分工各是什么?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要充分考虑清楚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验过程才不致混乱,阶段的实验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并最终很好地完成动手实验的任务。
二、 设置浓厚实验氛围
初中生的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为了保证学生生物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生物教师除了在开始实验之前的情感调适准备之外,还要注意实验氛围的巧妙设置。因为只有这样,初中生才能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做到既保持适当的兴奋,又能够始终冷静沉着地完成既定实验步骤,取得理想的实验成果。否则的话,学生就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心理上的波动,甚至是不适,因此而影响了实验的进程,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如意。
以《观察蚯蚓》实验为例。对于蚯蚓这种软体小动物,不少学生会带有恐惧的心理。如果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没能很好地调适好学生的心理,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做好实验氛围的设置,那么就可能出现学生不敢动手进行操作的现象,这一点在女生方面可能会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如果学生不敢进行动手操作的话,那么要求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得预期的实验成果就很难了。所以说,生物教师通过讲述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来达到调适学生心理目的,通过亲自示范或者是请动手操作得比较好的学生来示范,加以适当的鼓励,以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通过这样的示范,甚至是手把手的教导,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投身到实验中来,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性、身体结构、呼吸方式以及用途等等实验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三、 倡导动手操作实验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实验教学方式主要有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两种。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有不少的初中生物教师喜欢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演示实验能够取得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得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的步骤。通过教师的阶段性讲解,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知道各个实验步骤的目的并看到不同阶段的实验成果。除此之外,演示实验还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秩序。但是如果生物教师因为担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得太开,导致课堂实验教学收不回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而总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就不可取了。因为教师的演示实验毕竟还是教师的主体操作,学生只能是被动地观察,没有取得第一手的感官认识与体验,实验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因此,我们还是更提倡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操作的方式。
还是以《蚂蚁的通讯》实验为例。如果是由我们生物教师来演示什么样的香料会影响蚂蚁的嗅觉与通讯方式的改变,学生可能会对某一种香料对蚂蚁的影响效果有所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香料的种类有很多,教师是不可能把每一种香料都带到实验课堂上来的。那么学生就可能对某一种香料可能对蚂蚁造成的影响感到困惑,对于形成他们个性化学习成果的效果就不佳。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们带着思考去各自准备香料,让他们在现场去亲身实验一下蚂蚁对各种香料的反应。这样的话,学生心中的疑惑才能在自己的亲身动手操作中解开,他们的实验印象才会深刻,实验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四、 注重實验结果反馈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实验对象、实验器材、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操作方法等意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实验数据的变化,甚至是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动手操作之后,生物教师一定要注意各学习小组对实验结果的反馈工作。因为只有通过学生实验结果的反馈,生物教师才有可能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哪些不足,并且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中存在着的不足给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指出他们改进的方向,并最终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否则的话,学生如果因为在实验过程出现的偏差而获得错误的实验结论,却没能得到应有的修正,使得错误的认识与理解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就只能说辛辛苦苦设计组织的实验教学起到了反面的作用了。
参考文献:
[1]叶妙莲.初中生物实验课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1(8).
[2]吴秀萍.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策略[J].河南科技,2013(10).
[3]袁维新.生物教学中学习策略指导[J].中学生物教学,2000(3).
[4]徐晓玲.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的深度融合[J].素质教育,2017.
作者简介:
吴芬芳,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火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