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9-09-12庄辰
摘 要:《語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这样的提法确定了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教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解决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长久以来,在我们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普遍重于分析和理解,重于人文性的解读,唯独缺少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用训练,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用教学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也不再是教会简单的识字、理解体悟,而是理解之后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需要语用教学的介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注重并落实语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会读、会说,还要会写、会用。
一、 提高自身语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老师的引导,课堂上艺术语言的灵活运用。这就必须让教师转变其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因为语文教师承担着课堂教学任务,如果他们在一线的教学中重视语言实践,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养成语用的意识,并受到良好的训练。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文本的特点,对于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创设语境,找准训练点
阅读教学应以语言应用为主线,促进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即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语境,结合文本设计训练点,为学生的言语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以读引写,循序渐进
低段的语文教学,是以识字为主要任务。但是识字应与阅读的文本相融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抓住关键的句式进行训练,让孩子运用句式,仿说仿写,培养孩子的造句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南极的主人》时,文中“有人靠近时,他们或羞羞答答,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办,或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中的“或……或……”的句式,老师可以在教学时,让孩子理解“或”的意思是什么,再让孩子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学的时候,逐步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此外,中年级学生可以采取分布引写的方式,让学生在体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在教学《掌声》时,通过朗读体悟感受小英前后的变化,从而抓住人物内心的想法,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以小英的身份给同学写一封回信。
高年级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注重篇章阅读,理解性的阅读比中低年级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心里时时刻刻装着这些教学目标,钻研文本去寻找每一个训练点,从篇章结构到具体表达,从句子到词语、标点,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二) 仿写练习,模仿迁移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文打功底的时候。对于中低年级,老师可以设计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本中精彩的句子,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比如在教学《西湖》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仿写比喻句;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时,可以设计让学生仿写拟人的句子;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课文前四个自然段都是在描写汤姆钓鱼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中的片段,将汤姆改成自己,仿写一段。
(三) 抓住重点,有效生成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篇文章我们不能每词、每句、每段都练。如果要做到面面俱到,则会事倍功半,只有做重点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词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例如学生不理解或虽然接触过,但理解不正确不会运用的词语,例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的“谈笑风生”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可以设计语境,进行练习;例如表现课文中心的关键词语,也可以从人物特点的角度出发,例如才华横溢、才思敏捷的王勃、深明大义的蔺相如等。
句子的训练可以从几方面考虑:有的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例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的一段话,是文章的中心,可以抓住这句话进行重点教学。有的是在文章结构层次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例如《长城和运河》《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用到的反复的句子。
而段落、篇章其他方面,如总起段、总结段、过渡段等典型段落,首尾照应、托物言志等写作方法,以及小到标点运用、词语解释、概括段意,大到归纳中心思想等方面也应是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
三、 突破创新,灵活运用
模仿虽然可以给学生一个参照,但是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模仿,要让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这肯定要突破模仿的局限,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创新。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进行创作,打破禁锢,在创作过程中对比反思,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培养小学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作者简介:
庄辰,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