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提升策略
2019-09-12罗谢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及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成效”进行探讨。
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分组过程次序混乱,缺乏标准规范
由于小学生在性格、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依据,合理的进行分组。但是绝大多数的教师均没有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组,因此导致了分组过程次序混乱,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 学生缺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可知,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根本就不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因此,严重缺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展现
经研究表明,有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均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具体策略
(一) 合理的划分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最有效且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学习能力为依据,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分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首先,将小组成员的数量定为四至六人,并在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习能力及组织能力都很强的学生任命为组长,与此同时,始终坚持组内讨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及优势互补的原则。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持续了一定的时间后,教师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让每一小组的不同成员轮流担任组长;也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调整,对不称职的组长进行批评并将其做撤职处理,同时鼓励学习态度良好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要坚持检查与督促,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解决,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完成既定的目标。
(二) 创新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就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从而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顺利的完成既定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从而更好的去学习、去积累,以获得学习知识。如此一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就能够更加的顺畅,从而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若想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创设适宜的且丰富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对于改善学习态度以及提高学习成绩均具有一定的作用,还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进取心。例如,在为四年级的学生讲解《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分组讨论,待各小组组内形成一致的意见后,教师再做出点评,随后各小组之间展开互动交流,最后教师以学生组内交流和集体讨论的结果为基础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得出的结果就被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这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及创新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效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更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參考文献:
[1]刘艳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101-102.
[2]杨彩凤.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63.
作者简介:
罗谢安,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岷县闾井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