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口苜蓿干草营养成分分析与质量分级研究

2019-09-12王清华郭会茹郑爱荣贺永惠牛岩王跃先

中国奶牛 2019年8期
关键词:降级干草苜蓿

王清华,郭会茹,郑爱荣,贺永惠,牛岩,王跃先

(1.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新乡 453003;2.河南省畜牧局饲草饲料站,郑州 450008)

紫花苜蓿,富含蛋白质、有效纤维等,常被称作“牧草之王”,是我国主要种植的优质牧草。苜蓿干草质量受苜蓿品种[1~3]、当地气候[4]、生育期/刈割期[4~6]、茬次[7~8]、叶茎比[9]、调制技术[5,10]、贮存期[11]等影响。在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支持带动下,河南省苜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苜蓿产业化时间较短,苜蓿干草质量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与进口苜蓿形成竞争力,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奶牛养殖业的需要。而在进口苜蓿中经常存在质量不一的现象,为了了解进口苜蓿质量现状,开展了对进口苜蓿干草质量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进口苜蓿采样

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河南省111家奶牛场,共采集有效进口苜蓿干草(草捆)样本272个,计37个品牌,主要来自美国、西班牙、加拿大、新西兰、保加利亚等国。

1.2 测定指标

干物质(DM)、粗灰分(CA):采用张丽英[12]的方法测定;粗蛋白(CP):利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FOSS-8400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 D F):利用自动纤维分析仪(Sennen-F10)、滤袋(ANKOM-F57)测定;粗脂肪(EE):利用自动脂肪仪(G100)、滤袋(ANKOM-XT4)测定;钙、钾、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Optima-2100DV)测定;磷:利用分光光度计(Eppendorf Biospectrometer basic)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进口苜蓿干草营养成分分析

大部分进口苜蓿干草的颜色较好,绿色,无损伤。但也有部分来自新西兰、西班牙、美国的干草颜色枯黄,叶片损失较多,茎秆粗硬。个别杂草率较高、发生霉变甚至有人为掺假现象。

表1 进口苜蓿干草中营养成分分布(%,干物质基础,n=272)

从表1可知,进口苜蓿干草的D M含量在88.89%~94.50%之间,平均值为90.81%。CP水平在13.41%~26.33%之间,平均值为18.67%。值得指出的是,12个样品的CP值大于22%,占比4.41%;23个样品的CP值小于16%,占比8.46%。NDF水平在32.29%~56.20%之间,平均值为42.13%。ADF水平在17.48%~43.13%之间,平均值为30.84%。EE水平在0.53%~3.31%之间,平均值为1.45%。粗灰分水平在6.98%~16.61%之间,平均值为10.46%。钙、磷、钾、镁的平均值分别为1.45%、0.25%、2.01%、0.25%。

图1 进口苜蓿干草中CP、RFV、NDF、ADF分布(柱状图)

我国苜蓿干草质量分级标准(T/CAAA 001-2018)[13]中要求粗灰分含量应该低于12.5%,调查中超过该标准的有27个,占9.93%,多是由砂土过多引起,个别也存在人为掺假现象,掺有铁粉、石粒,甚至建筑废料。与美国农学会发布的苜蓿矿物质元素范围对比(钙为0.70%~2.50%,磷为0.25%~0.45%,钾为2.25%~3.40%,镁为0.25%~0.70%),发现进口苜蓿干草的钾、镁含量变化范围大,含量偏低,这与苜蓿种植土壤pH值、施肥量、气候等的差异有关。

图2 进口苜蓿干草中CP、RFV、NDF、ADF分布(散点图)

进口苜蓿干草中CP、RFV(相对饲喂价值)、NDF、ADF分布见图1、图2。在CP分布图中,占比最多的CP范围为18%~20%,占34.56%;61.76%的CP值大于18%,27.21%的CP值大于20%,8.46%的CP值小于16%。在RFV分布图中,占比最多的RFV范围为130~150,占31.99%;41.54%的RFV值大于150,13.60%的RFV值大于170,26.47%的RFV值小于130。在NDF分布图中,占比最多的NDF范围为40%~44%,占36.03%;32.72%的NDF值小于40%,7.72%的NDF值小于36%,31.25%的NDF值大于44%,11.76%的NDF值大于48%。在ADF分布图中,占比最多的ADF范围为29%~32%,占27.94%;61.40%的ADF值小于32%,33.46%的ADF值小于29%,16.54%的ADF值小于27%,2.94%的ADF值大于38%。

2.2 进口苜蓿干草质量分级

由表2可知,按苜蓿干草质量分级标准[13]来衡量,只有2.57%的苜蓿干草符合特级(美国Premium)草标准,37.50%的干草符合一级(美国Good)草以上标准,72.43%符合二级草以上标准,27.57%为三级草。分析降级原因,其中8.82%的干草因CP水平低而被降级,53.69%的干草因RFV水平低而被降级,57.71%因库存时间长(超过3个月以上)被降级。

表2 进口苜蓿干草质量分级分布(数量、比例,n=272)

在整个样品中,发现苜蓿的CP、ADF水平可与苜蓿干草质量分级标准相匹配,而RFV、NDF水平则无法与标准相匹配,分别要低1~2个等级。按一级以上标准具体剖析各指标,发现符合CP标准(≥18%)的占61.76%,符合NDF标准(≤40%)的占32.72%,符合ADF标准(≤32%)的占61.76%,符合RFV标准(≥150)约占41.54%。一级以上干草的NDF、RFV与CP、ADF的比例差异较大,降级的主要原因是苜蓿NDF值较高,这与进口苜蓿的二次加压加工工艺有关,也与进口苜蓿贮存期较长有关。

与国产苜蓿相比,进口苜蓿普遍使用了压扁处理、二次加压技术,能极显著提高苜蓿干草的叶茎比,有效地保存干草CP与RFV水平。但是在本研究中,发现相当比例的进口苜蓿是采取切短后二次加压制成的高密度草捆,切短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叶片的粉碎率,叶茎比较低,不可避免地造成叶片的大量损失,这种加工工艺是本研究中降低CP值、提高NDF值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值得我国养殖户警惕,因为这部分苜蓿干草在奶牛养殖中其优质性是要打折扣的。众所周知,苜蓿70%粗蛋白是蕴藏在叶片中的,叶片过粉除降低干草等级外,必将降低奶牛的有效摄入量,影响奶牛的正常反刍,降低其作为有效纤维的利用效率。此外,相当数量的养殖户质量意识较低,图便宜购买等级较低的进口苜蓿,而且囤货期较长,NDF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11],这是本次调查进口苜蓿NDF值普遍较高的原因之一。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在进口苜蓿干草时,需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质量等级、加工调制工艺、囤货期是选择进口苜蓿草捆时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很多规模牧场之所以选用优质进口苜蓿,是因为一级以上的优质苜蓿饲喂高产奶牛后,不但可提高产奶量,促进奶牛健康,还节约精料使用量。相比之下,部分国产干草由于未采取茎秆压扁技术或二次加压技术,造成叶片完整率较低、NDF水平较高,直接影响草捆质量,而且未压扁的苜蓿茎秆较硬,适口性较差。所以虽然进口苜蓿价格昂贵,但折算下来性价比还是相当的。但是,由于我国进口的苜蓿多集中在夏季草,干草质量并不是最优的,尤其是经过冬季长时间贮存后,质量大打折扣。且美国进口苜蓿提供的质量数据多为一次打捆数据,并非是进口的二次打捆数据[14]。所以不能盲目崇拜进口苜蓿,过度强调CP值,忽略NDF与RVF,这是当前需要纠正的现象。即使在美国加州的苜蓿干草市场,ADF或RFV值也是定价的关键值。

3 结论

进口苜蓿干草营养成分变异范围大,质量不一。干草的质量在一级以上的占37.50%,二级以上的占72.43%,三级的占27.57%。8.82%的干草因CP水平低而被降级,53.69%的干草因RFV水平低而被降级,57.71%因库存时间长被降级。这与进口苜蓿的二次加压加工工艺有关,也与较长的贮存期有关。

猜你喜欢

降级干草苜蓿
社交降级后,终于舒服了
难忘的体验
现代年轻人“消费降级”现象大扫描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Around the Farm
“赏石”会被消费降级吗?
消费降级了吗?
风铃
苜蓿:天马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