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微血管显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异位脾种植1例

2019-09-12张龙辉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门脉包膜异位

张龙辉,韩 红,丁 红,王文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32

1 资 料

患者,男性,43岁,因增强CT检查发现“肝右前叶富血供病灶”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既往史:19年前因车祸行脾切除术。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乙肝两对半(-)。超声检查:肝右前叶包膜下见24 mm×19 mm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块内出现短线状彩色血流;超微血管显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检查:肿块内血流呈分支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注射造影剂声诺维2.4 mL后,病灶动脉期(17 s开始)迅速增强,门脉及延迟期呈持续增强为高回声;超声诊断结果为肝右叶实质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病变,可能为异位脾(图1)。磁共振增强检查:肝右叶病灶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增强,延迟期为等信号;磁共振诊断可能为肝右前叶肝细胞肝癌。术中所见:紧贴肝右前叶Ⅶ段包膜下见1枚占位性病变,边界清。病理学检查所见: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围绕中央动脉,形成淋巴细胞鞘,其旁可见淋巴小结;被膜下见血窦,内衬内皮细胞,血窦间见由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形成的条索状分隔,符合脾脏白髓红髓组织学特征,病理学诊断为脾组织。

图 1 肝内异位脾种植SMI及CEUS检查图

2 讨 论

脾种植是指脾外伤或脾切除术所引起的脾组织异位种植再生现象,又称自体异位脾种植(ectopic splenic autotransplantation,ESAT),可能与脾破裂后脾脏组织碎屑进入邻近腹腔或随血流种植于其他脏器有关。有研究[1]报道脾种植从脾切除术后到被发现的平均发现时间为18.8年。异位脾种植绝大多数发生于腹腔,其次为盆腔、胸腔及皮下组织等部位,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常为体检或术中发现。由于异位脾种植生长缓慢、无侵袭性,一般无需特别处理,但因为临床少见及脾种植位置特殊、大小形态各异,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如果能在术前或术中确诊,可避免手术或手术范围扩大。

既往有研究[2]报道异位脾种植在胰头的患者,CEUS后动脉期及延迟期呈均匀持续增强。本研究患者异位脾种植发生于肝包膜下,CEUS也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增强且门脉延迟期持续增强。异位脾不同于副脾,异位脾种植血供来源于周边组织,通常走形扭曲,无明显的门状血流;而副脾供血来源于脾动脉分支,呈门状血流。本研究患者SMI中可见该异位脾种植病灶内血流呈分枝状,周边血管稍扭曲。CEUS诊断肝内异位脾组织时还需要与肝内其他富血供肿块鉴别,特别是延迟期持续增强的富血供良性病变如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鉴别。但如果患者既往有脾切除病史,肝内病灶位于膈肌处或包膜下,应考虑到有异位脾种植的可能,必要时行术前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近年来,有研究[3]认为锝标记的放射性胶体或热变性红细胞对脾显像有特异性,放射性浓聚脾比肝脏高2~4倍,对肝内异位脾组织诊断有特异性,是无创诊断脾种植的影像学“金标准”。

猜你喜欢

门脉包膜异位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