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9-09-12张子敏王耀申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组织化学胰腺影像学

张子敏,王耀申,杨 孟,彭卫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1 资 料

患者1:患者,女性,63岁,2016年3月因体检时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患者无异常症状,体格检查无特殊所见。2001年6月患者因右肾恶性肿瘤行右肾切除术,具体病理学检查结果不明。实验室检查:CA15-3为30.31 U/mL(正常范围0~25 U/mL)。影像学检查:胰头和尾部多发稍低密度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肿块;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低;较大的两枚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最小者无明显囊变坏死,病灶边界尚清晰,边缘尚光整,大小分别约51 mm×31 mm、27 mm×27 mm、15 mm×14 mm;胰管稍扩张(图1)。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患者于2017年3月行胰腺全切术、胆囊管肝总管成形术、脾脏切除术及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所扫除淋巴结无转移,组织学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免疫组织化学:CA9(+),CD10(+),Ki-67(+,10%),PAX8(+),Vimentin(+),p504s(-),CK(-)。结合病史、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该患者考虑为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pancreatic metastases from 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PM-ccRCC)。

患者2:患者,男性,60岁,2016年6月因体检时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患者未见异常症状,体格检查无特殊所见。2004年8月因左肾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ccRCC。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胰腺体部见稍低密度卵圆形结节;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低;内可见囊变坏死区,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大小约21 mm×15 mm;胰管未见扩张(图2)。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患者于2016年6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及胰腺修补术,组织学类型为ccRCC,所扫除淋巴结无转移。免疫组织化学:AE1/AE3(+),CA9(+),CD10(+),CHROMOGRANIN A(-),PA X 8(欠佳),PA X 2(+),HMB45(-),S-100(单抗)(-),SSRT2(+),SYNAPTOPHYSIN(-),Vimentin(+),p504s(-),CK(-),Ki-67(+,5%~10%)。结合病史、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该患者考虑为PM-ccRCC。

图 2 患者2影像学检查图像

2 讨 论

胰腺转移性肿瘤比较罕见,仅占胰腺肿瘤的2%~5%[1],其中以肾细胞癌来源较为多见,约占胰腺转移性肿瘤的一半[2-3]。肾细胞癌转移部位主要为淋巴结、肺、骨及肝等,仅1%~2%转移至胰腺,并且以ccRCC为主[1-4]。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均为ccRCC转移至胰腺。约50%的PMccRCC患者就诊时无明显不适症状[5],与本研究相符。少部分患者可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腹痛及食欲减退等。极少部分患者因病灶累及到十二指肠、胆总管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阻塞性黄疸。若病灶阻塞胰管,可出现胰腺炎症状。因此,肾细胞癌胰腺转移病灶往往因体检发现,且大多发生在肾癌治疗数年之后,肾细胞癌术后至胰腺发现肾细胞癌转移灶的中位间隔时间为93.6个月[3],有文献[6]报道,PM-ccRCC可以发生在肾细胞癌切除术后的32.7年。肾细胞癌转移至胰腺的机制尚不明确,有文献[7]报道可能为两种途径:① 血行转移,肾静脉瘤栓经过引流静脉转移至胰腺;② 淋巴转移,肿瘤侵犯腹膜后淋巴结,然后经淋巴系统逆行转移至胰腺。肾细胞癌胰腺转移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另外,PM-ccRCC患者并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5]。

影像学检查对PM-ccRCC有一定的提示价值。病灶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可单发、多发[5]。在超声图像上主要表现为胰腺探及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病灶主体部位通常位于胰腺轮廓之内。在CT图像上病灶主要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肿块影[8-10],大多数病灶在平扫CT图像上呈稍低密度影,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退,强化模式与ccRCC相似。有文献[11]报道,一些PM-ccRCC患者在动脉期呈相对明显的强化,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密度较实性部分更低,且主体部位位于胰腺轮廓之内,有少部分患者胰管可稍扩张。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扫描上,PM-ccRCC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较大时,内部可出现囊变坏死区,实性部分的强化模式与CT相同,呈“快进快出”表现[12]。另外,在MR化学移位成像上,因成熟脂肪的存在,PM-ccRCC在反相位上可出现信号减低。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PM-ccRCC因病灶内水分子扩散受限而表现出高信号。DWI及化学移位成像上PMccRCC的表现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肾细胞癌切除多年后,胰腺可以作为肾细胞癌唯一的转移点,并且呈富血供表现,因此影像学上PM-ccRCC需要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ur,PNET)[10,13-15]相签到。在平扫CT图像上,大多数的PNET表现为稍低密度、边缘清晰的肿块,增强后肿块呈明显强化。PNET可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种,功能性PNET较小,且临床上往往有激素相关性的症状,而非功能性PNET病灶较大,多在5 cm以上,内部可出现囊变坏死区,临床上并无此激素相关性症状。在MR图像上,PNET实性部分在TIWI上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大部分呈高信号,少部分可呈稍低信号,强化模式与CT相同。对于分化低的PNET来说,DWI表现为高信号。因此,PNET与PMccRCC难以鉴别。然而,有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影像上仍然存在一些差异,与PM-ccRCC相比,PNET相对较大、实性部分比例更高、内可见钙化、胰管扩张更多见[9]。另外,采用MR化学移位成像方法扫描,PM-ccRCC在反相位上可出现信号减低,而PNEN信号减低并不明显[14]。

PM-ccRCC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因此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是较为准确的诊断手段。但穿刺所取的组织有限,有出现误诊的可能。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于难以确定的病灶,需要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显微镜下,PM-ccRCC表现为透明的嗜酸性胞质为特征的肿瘤细胞,伴有质脆的肿瘤血管网和多发的出血点,这与ccRCC显微镜下的表现相似。免疫组织化学以PAX8(+)、SYNAPTOPHYSIN(-)、CK(-)等为特征[16]。

对于PM-ccRCC来说,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有研究推荐手术切除方案[2],但Santoni等[17]的研究表明,手术治疗与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行靶向治疗的方案相比,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的差异性。Mekhail等[18]推荐使用Memorial Sloan-Kettering预测因素模型来指导肾细胞癌转移的治疗,但尚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相比于其他来源的胰腺转移瘤,肾细胞癌来源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3]。

综上,PM-ccRCC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疾病,对于可手术的患者来说,推荐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无法手术或不接受手术的患者,靶向治疗也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得知ccRCC病史的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对其有一定的提示价值,确诊仍然依赖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组织化学胰腺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卷丹的显微及组织化学观察
勘误声明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胰腺超声检查
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地上部位叶的组织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