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幼儿吸痰器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2019-09-11季美珺刘丽霞
季美珺*,姜 雪,刘 芳,刘丽霞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国际医疗部A区,甘肃 兰州 730000)
新生儿窒息主要是指新生儿分娩后无法自主呼吸,可出现多种病理性改变表现,如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是导致新生儿伤残、死亡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及时为患儿开展吸痰治疗,所在医院将实用新型婴幼儿吸痰器应用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选取6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新型吸痰器应用情况做出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所在医院6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所选病例均满足疾病诊疗标准,患儿家属对诊治情况知情,签署治疗同意书。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诊断及治疗标准者;(2)临床资料完整者;(3)满足治疗指征者;(4)监护人无交流障碍。观察组(n=31)男婴17例,女婴14例,胎龄34~41周,平均胎龄(38.50±5.13)周。对照组(n=31)男婴16例,女婴15例,胎龄35~41周,平均胎龄(38.52±5.12)周。研究内容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2)合并先天性严重疾病的患儿;(3)合并严重全身感染的患儿。2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电动吸痰器进行辅助治疗,正确连接冲洗管道,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处理,满足其就诊需要。观察组患儿给予实用新型婴幼儿吸痰器,主要制作材料报考储污瓶、吸痰管、瓶盖、负压吸管、负压囊各1个,单向阀2个。于瓶盖上打两个直径相同的小孔,吸痰管1端、负压管1端分别插入2个孔内,做好密封处理。吸痰管另1端管壁(与末端距离为5 cm)剪6个小孔(直径为0.3 cm),保证每个小孔之间呈交错,确定夹角为120°,每个小孔之间1.5 cm距离,对上述装置做好消毒处理。利用单向阀、负压囊,连接负压管另1端,使用的单向阀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气体能够单向流入负压囊。此外,新型装置是负压囊尾端与做特殊处理,加装单向阀,保证气体单向排出,见图1。
图1 实用新型婴幼儿吸痰器结构示意图
1.3 评价标准
对比2组新生儿护理前后PaO2、PaCO2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与统计。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组患儿护理前血气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2组患儿护理后相关指标均有明显变化,观察组护理后PaO2、PaCO2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1 2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护理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PaO2(mmHg) PaCO2(mmHg)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1) 61.13±5.29 76.47±7.52* 55.27±8.14 35.35±5.01*对照组(n=31) 61.21±5.31 69.64±6.82* 55.14±8.22 42.04±6.82*t值 0.218 17.031 1.024 12.637 P值 0.148 0.000 0.096 0.000
3 讨 论
与传统电动式吸痰器不同,实用新型吸痰器利用手动操作,对负压囊进行挤压,从而产生一定压力差,促进痰液及时排出新生儿体外。手动操作往往不会受到病房内电源布局的影响,且新型吸痰器体积比较小,在为新生儿窒息患儿开展相应处理时,可随时随地完成操作,无需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可根据新生儿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对舒适的环境开展吸痰操作,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使用实用新型吸痰器后,新生儿窒息表现得到及时诊治,且患儿血气指标恢复情况得到明显强化,临床应用情况良好。上述结果充分证实,新型吸痰器能够满足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临床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提高新型装置的使用效果,临床护理人员应不断熟悉新生儿窒息救治规范,完善操作技术,为新型装置正确使用创造便利条件,为患儿病情改善提供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