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是教育成功的绊脚石
2019-09-10刘启平
刘启平
前几天,读了一位学生在教师节期间完成的习作《老师,我想对您说》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感触颇多。
这位学生的话,句句戳在了我的心上。他说:“老师,您知道为什么在有些班里,差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差生吗?是因为他们成绩不好,经常被老师批评、责怪,不被老师表扬,不被器重,不能得到自信,所以他们自甘堕落。”读到这里,我不忍再往下看,抬起头,深深叹了一口气。是啊,想当初自己刚走上教师岗位不久,年轻气盛,对一些不完成作业的所谓“差生”,动辄吹胡子瞪眼睛;对一些智力发展滞后的所谓“差生”,偶尔也会奚落他们几句。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大错特错,太不应该了啊!我其实早已知道,轻待“差生”,会带来诸多不利的教育影响,然而,“恨铁不成钢”的怨气往往会遏制理智,使自己气不打一处来,既伤了学生,又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只能拉远师生距离而已。由此看来,善待学困生,感化学困生,任重而道远啊!
我怀着内疚的心情,继续往下看。这位学生说:“老师,那您知道为什么好生的成绩一直保持吗?那是因为他们能得到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表扬,一次又一次的鼓励,自信涌上心头,越自信就越爱学习,爱学习就会学得好。”读到这里,我又是一声长叹:“言之有理啊!”试想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正是这样“因材施教”的吗?优生听话,爱回答问题,写字好,考试分数高,上公开课到了关键时刻还能对答如流,救老师于水火之中,给老师争回了多少面子呀!正因为如此,我怎能不多给优生一些笑脸,多给优生一些鼓励,多给优生一些好听的话呢?然而现在想起来,“差生”更需要我的笑脸,更需要我的鼓励,更需要听一些温暖的话语啊!
接下来,这位学生还举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说:“我记得一次升旗,一个好生和一个差生都忘了戴红领巾。老师摸着好生的头,安慰他说:“这次忘了不要紧的,下次记得带来就行了。”老师一转身,拉下脸来对差生严厉地说:“你怎么搞的,别人都不忘记,就是你忘记,给我回家拿,不然丢我们班的脸!”通过这一次,这位“差生”立下誓言:“一不做,二不休,从此再也不戴红领巾了。”这位学生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是:“老师对好生和差生的态度简直是天差地别。好生有了错,轻描淡写地说;而差生有了同样的错,就声色俱厉地骂。这样对差生很不公平!”读到这里,我震惊了!想不到我们老师把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处理不当,竟然带来如此不良的教育恶果。然而细细想来,学困生产生如此不良的逆反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试想,为什么同样的错,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出现,老师会用截然相反的态度去教育学生呢?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恨铁不成钢”的怨气在作怪,是偏爱!老师总认为好生犯这样偶然的错误是“情有可原”,而学困生犯这样的错误是“罪不可恕!”回想自己以前刚当班主任时候,好像也犯过类似的教育错误。在今天看来,我当时的做法真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了。现在,我想对那些被我不當的批评伤害了的学生,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老师不该这样对你,老师错怪你了。”
但愿,我尊敬的同行们,以后都不要再犯以上错误。我会永远把这位学生的话牢记心里:“对好生差生一视同仁,永不偏爱!”到现在,我已深刻领悟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偏爱是教育成功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