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2019-09-10顾燚
顾燚
摘要:英语教师要积极的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采用分层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进一步的提升英语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的促进班级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巩固。本文将结合自身分层教学经验总结,就初中英语课堂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探索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结合学生英语知识储备量、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潜力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指引性教学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紧紧依托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初中英语教师要对此有一个较好的理解。
一、全面了解学生,进行精准分层
全面化、精准化的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分层教学高效开展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师要在分层化教学中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量、个人学习能力、个人学习状态等情况进行细致化的了解。当然,为了更为详实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掌握,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动态化的电子档案,例如,对学生每节课的互动参与度、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度、个人作业完成度、单词积累量等进行精准化的记录,并对学生每个阶段的考试成绩、进步情况等进行重点关注,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有效掌握,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层次划分,如可以分成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层次,而在层次划分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其一,结果隐蔽性。对于学习层次的划分结果教师不进行公布,只是自己知道这个层次划分就可以,避免对基础层次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到学生在课堂的英语学习。其二,动态性。所划分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动态化的调整,如某学生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进步也比较快,教师可以将该学生的学习层次适当的进行调高,以进一步的挖掘该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技能。
二、结合学生特点,有效布置任务
布置分层化的学习任务是开展分层学习的重要环节,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的提升对分层任务布置工作的重视力度,积极的提升分层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让学生围绕着这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英语学习任务开展学习。而在分层任务布置中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和所提出的学习要求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数量也要适中,难度适当,避免难度系数过高或者过于简单,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或者没有成就感。其二,任务布置要契合教材内容。所设计的学习任务要紧扣教材的内容,基本的涵盖教材中的主要模块、教学重难点,如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等。也只有这样的学习任务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才能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全面的掌握基本的英语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Where's my schoolbag?》单元内容时,对于拓展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口语交际类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而对于基础和提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以下任务:掌握关于物品的单词,如table、bed、bookcase、chair;②熟练运用介词in、on、under;熟练运用where问句及其回答等等,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三、发挥教师作用,开展分层指导
分层指导同样是分层化教学的关键一步,英语教师要积极的在分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有效的明确自身的职责,给予学生快速及时、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让学生较好的将分层任务完成。例如,在学习《This is my sister.》单元内容时,对于拓展层次的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突破自我,积极的去拓展自己的英语学习空间,从而不断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对于基础和提高层次的学生,在辅导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该单元表示家庭成员称谓的单词、介绍家庭成员的句型、包含指示代词的语法等基础性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尤其要给学困生一些温馨的关怀,不断的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源动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从而让有效的分层指导助力分层教学的高效开展。
总而言之,英语教师要积极的在尊重班级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开展分层化的教学,并在具体的分层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全面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精准化、科学化的学习层次划分,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并充分的发挥教师在分層教学中的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扶,进一步的提升课堂分层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栾苗.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谈初中英语后进生的转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83.
[2]成东.试论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78.
[3]胡万宏,肖玉梅.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