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探究,建构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模式

2019-09-10李海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数学应用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李海华

【摘要】现如今,学校愈发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基于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循序渐进地在课堂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培养办法,通过联系生活情境,设置悬念;给予实践空间,自主揣摩;组织小组辩论,强化思维;归纳知识体系,发现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尝试应用这五个步骤展开高效的合作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数学应用;高效课堂

合作探究式教学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但是在组织合作探究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避免出现课堂混乱的情况。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因此,循序渐进式的探究模式就更为适用,一步步地给予引导,充分地吸引其注意力,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其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能有一定的收获,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一、联系生活情境,设置悬念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每一次的新课题引入也都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课程初始阶段一定要充分地设置悬念,联系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们比较容易接受,并且通过悬念的设置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置悬疑点出这些新知识所主要包括的内容和重点知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比如,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的小数的乘除法时,设置一下情景:小明陪奶奶去超市买菜,白菜标价1.2元一斤,奶奶想买两斤白菜需要花多少钱?或者奶奶想买6块钱的白菜能够买几斤?借助这一生活情景将带有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引入到课堂中。结合学生们已经学过的整数乘除法引导学生思考,对于第一问是在已知单价和数量的情况下计算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奶奶需要花2×1.2元才能买两斤白菜,此时学生们就迫切的想知道小数点后面的应该怎么计算,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情况下讲解小数的乘法计算,明白2×1.2=2×1+2×0.2=2.4。同样可以将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述,数量= ,所以奶奶花了六块钱买到了5斤白菜。

由此可见,通过买白菜这一生活情景,设置相应的悬念,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同学们基于问题和悬念进行思考讨论,合力探究出问题的答案。由此也就完成了循序渐进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第一部分,高效地引入了教学新知,点明了思考的方向,为之后的合作探究打好了基础。

二、给予实践空间,自主揣摩

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主探究,学生只有经过自主揣摩才能够有问题去和同学们谈论探究,而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浪费时间。因此,教师应该在设置好悬念之后给予同学们实践的空间,让同学们基于现有的知识水平结合给出的问题引导去思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中可能性这一章的内容时,为了使同学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就需要给予其实践空间,尽力地自我揣摩。在讲解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指出什么是可能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后,给出以下命题供学生思考其可能性:1.三天后会下雨;2.地球一直在转动;3.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4.一个封闭箱子里有四个小球,要想拿出的球是红色的这一事件是一定的,应该怎么给小球涂色?第一个问题显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是也有可能发生,所以其是可能事件,第二个命题显然是必然事件,第三个问题则是不可能事件。对第四个问题可以理解为要求每次拿出的球都是红色的,所以只要给每个球都涂上红色就可以使其为必然事件。

可见,通过自主思考揣摩之后同学们才能够对问题有着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得更为透彻,可以灵活地进行思考,将之实践在所遇到的不同问题中,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组织小组辩论,强化思维

合作讨论是活跃同学们的思维,吸收别人想法的最佳手段,这也是合作谈及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辩论,激励同学们结合自己精心揣摩之后得出的想法在组内积极地讨论,之后开始小组间辩论,得到最好的方案,在辩论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得思维,加深理解的深度。

比如,当讲解五年级上册的“植树”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讨论。题目如下:某地政府计划在一长1000m的马路包括路的两端上种上绿色树木,国家绿色规划要求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50m,政府共要采购多少棵树苗?有一组的同学们并没有仔细地思考,就简单的做一个除法, =20,然后就认为需要准备20棵树苗才行。但是这样简单地得出的结果是不对的,并没有考虑到马路的两端是否种树。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了一种数形结合的解决方法,在纸上做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从线段一段开始打点,每隔5毫米打一个点,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方式,然后很直观地得出总共打出21个点,也就是需要21棵树苗才够用。然后可以进一步的得出结论,在“植树”问题中如果马路的两端都要种树总共需要的棵树= ,并不能简单地用平均分的方法。

可见,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小组之间交流,学生们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得自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将脑海中的想法转换为语言进行描述,提升了自身的数学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强化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归纳知识体系,发现规律

归纳总结是学习进步的最好的方法,在每次讨论完成之后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讨论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和提出的独到之处提炼出相应的数学规律,帮助同学们搭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梳理清知识点之间联系,为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打好基础。

比如,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就需要对这两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这种类型题目的解决规律。有题目如下:将下列狮子分别进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 、 、0.35、0.013、0.5。结合同学们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前两个分式其分母可以化成10、100、1000这样的数字,然后就可以直接将分子的小数点左移写作小数0.7、0.16,然而第三个分式就没办法这样化简,因此就需要计算除法四舍五入得到答案为0.22。对于小数化为分数就更为简单,直接写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即可,但是要注意对结果进行约分,使其最简,得到0.35= = ,0.013= ,0.5= 。从而整理出了小/分数互化的规律,帮助同学们掌握类似问题的求解。

掌握数学规律对于减轻同学们理解数学内容的难度,提高其解决问题的速度都有着十分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时常引领同学们对相关知识展开归纳总结,通过总结分析是同学们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在理解的基础上搭建相应的数学知识架构,提炼出解决问题的规律,提升数学素养。

五、解决具体问题,尝试应用

实践是检验学生们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同时也是锻炼数学学以致用能力的最高效的办法。因此,在引領学生经过合作探究掌握了相关的数学规律之后就要给出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尝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在应用中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掌握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方法,培养自己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我就鼓励同学应用所学解决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比如例题:小明家盖了一间新屋子,屋子长6米,宽4米,现在要给屋子的南墙面刷上粉色的漆,南墙上有一扇面积为4平方米的窗户,每平方米的面积要用0.4kg的漆,问至少需要买多少漆才够用?大多数的同学,出现思维定式,仅仅考虑了刚刚学过的知识,没有注意题干的条件认为:所要刷漆的总面积等于墙壁的面积减去窗户的面积也就是6×4-4=20平方米,因此需要8kg才够用。这种解法就是因为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式,看到了题目中的长和宽就认为墙壁的面积为长乘宽,然而这样算出来的是屋子的面积而不是墙壁的面积,要想算出墙壁的面积首先要知道屋子的高度,并且还需要知道南墙的长度是6米还是4米,用高度乘以长度再减去窗户的面积才是需要刷漆的面积,也就是说这道题目题干并没有给清楚条件,没有正确的结果。

可见,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同学们尝试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思维不足,提高其分析题干条件联系生活实际作为已知条件的能力,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并且在应用的过程里还需要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这样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

综上所述,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开展这种模式教学时应该注重方法,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循序渐进地引领课堂的教学进度,鼓励学生经过自主揣摩之后参与讨论之后才开始归纳总结实际应用,充分地利用合作探究模式的优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家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8(24):117-118.

[2]蒋文和.浅析打造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2018(12):178-178.

猜你喜欢

数学应用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浅谈初中数学应用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于数学应用能力若干问题的探讨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