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古典音乐鉴赏课教学方式初探
2019-09-10王秋实
王秋实
【关键词】 西方古典音乐 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053-02
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音乐鉴赏模块为主要的内容,高中音乐鉴赏课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拓宽学生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理解,焕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下,音乐风格,种类越来越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教材中包含了多个国家以及各种风格的音乐。其中,西方古典音乐几乎涵盖了从古典主义时期到近现代派的多个作曲家的优秀作品。
新课标指出要求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感知指的是感知音乐这门以耳朵为主的听觉特性的艺术、包括感知理解音乐内部的音乐表现内容、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表现要素和表现手段。艺术表现指的是培养学生通过歌唱、身体律动、演奏、舞蹈等形式去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的能力。文化理解指的是,学生在进行一系列对音乐本体的欣赏和表现后,达到对音乐背后所展现的人文内涵的培养。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除了中国以外,对世界上的其他地区的音乐,应该有尊重和包容学习态度,让学生理解文化多元化。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方向下实现西方古典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笔者将就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结合课堂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审美感知
1.选取适合高中生学情的音乐作品
就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情况看,各地方学校对音乐课的开设虽整体比以前更加重视和普及,但依旧普遍存在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情对教材的选择不一样。因此,教师在备课给学生选取作品要结合实際情况,课程应在整个学期安排上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设计一套适合学生具体学情的符合学生的音乐教学计划,并及时根据学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学生的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被动的,强制性的,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过程。一个音乐作品,教师应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做到深入浅出,以利于课堂被学生接受,强制性的被动学习可能是徒劳无功。
(1)将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实际和课堂内容结合谈论,引起学生的关注。如高中音乐课《生活之音》一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上所听到的声音,其实包含了音乐、节奏等音乐要素,启发学生其实音乐其实是时时处处存在我们身边的。
(2)合作探索,获得探索学习的快乐
高中鉴赏课设计的内容不仅仅是音乐本体层面的,还有知识文化层面的。教师在上课前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的形式自行了解音乐家的信息、作曲背景等资料,在课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分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收获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景教学,解决知识和背景关系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导入,问题设问创设情景,表演创设情景等方法。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果将音乐直接播放给学生听,提问学生是什么音乐情绪,学生很难回答出来。多媒体的情景创设导入有其数据丰富性,直观性,高效性。如在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草原、马匹、骆驼的壮观景象,背景音乐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乐曲,学生直观感受到了中亚细亚草原的广阔感,欣赏音乐也更加有所感触。通过设问创设情景的好处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聆听,分析音乐的内容。如在《命运交响曲》一课中,教师可提问贝多芬在什么背景下写出的作品?表达的什么情绪?教师的问题要设计具体,这样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才会有具体的方向,帮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在学生进行对作品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设置问题:作品的旋律走向是如何的?主题音乐在哪个部分出现?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会有意识地去思考,对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3.通过聆听,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聆听音乐,教师让学生直观感知音乐的画面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一个不同的画面建构。如在柴可夫斯基《悲怆》作品中,问学生:通过听这首作品你听到了什么形象?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听完音乐后属于自己的想象。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对旋律熟悉的同时想象力也得到了开发。教师还能通过音乐和其他姐妹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如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形式,在欣赏不同情绪音乐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画笔来表达音乐的情绪:听到热烈、豪迈的音乐,学生会使用红色的画笔来表现音乐情绪;听到比较抒情的、平静的音乐,学生一般会采用黄色或者蓝色的画笔来表现音乐情绪;听到比较低沉的音乐时,学生一般会使用灰色黑色系来表现音乐情感等。
二、艺术表现
音乐不同其他科目,通过讲解、反复练习就能获得知识。音乐需要学生亲身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去感知作曲家的音乐情感。因此,音乐必须通过唱出来,表达出来。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歌唱,舞蹈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
1.用身体的律动去感知音乐的节奏、情绪等内容
对于节奏感强、律动性强的音乐,教师可采用身体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可通过行走拍手、捻指、挥拍、踏脚、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跟着音乐的拍子律动,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也锻炼了节奏感。
2.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创编
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歌曲的内容发展成故事情节,在课堂演练。如在《卡门》一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扮演歌剧中的角色演出来。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深入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这样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也更加深了。
三、文化理解
在课堂的具体欣赏、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感受到了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但这只是停留于感性的认识和认知。教师应该在学生感性认识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背后文化理解。如在学习肖邦的作品《革命》时,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还应该结合肖邦的爱国情怀、创作的背景和故事、该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学。又如在学习《绚丽的世界音乐——舞蹈篇》一课时,教師直接视频给学生展示西班牙热情的舞蹈,学生基本上都能直观感受到西班牙音乐的热情和奔放,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问题,问什么西班牙的音乐听起来是如此欢快活泼的呢?接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呈现西班牙的地理地貌,让学生探究。最终获得答案,原来西班牙是沿海国家,国家面朝大海,与外界交流频繁,因此也养成了整个国家热情奔放的性格。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了文化,也影响了音乐文化。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学科素养的整体。“文化理解”、“审美感知”直接影响“艺术表现”的高低;“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又是“文化理解”的路径。西方古典音乐鉴赏课在高中音乐课程地位很重要,教师应立足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乐于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发挥自己所长,开展活动,以保证优质的古典音乐鉴赏课堂顺利开展。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基于高中古典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0754)】
[ 参 考 文 献 ]
[1]王胜.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1.
[2]余文森.核心素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2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