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香玉和陈宪章:妇唱夫随树丰碑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焦仲卿宪章刘兰芝

谈起豫剧,无人不晓常香玉,谈起她与丈夫陈宪章的爱情故事,却鲜有人知。实际上,陈宪章是常香玉的知音,也是她豫剧事业的推动者。两人自1944年结婚,到陈宪章2000年逝世,在56年的生活历程中,夫妻二人自始至终全心全意地扑在豫剧事业上,妇唱夫随,开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常派艺术,给中华民族的戏剧宝库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偶然相识

常香玉和陈宪章的结识,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1943年正月,20岁的常香玉在宝鸡为河南难民募捐演出,排演了黃自芳先生写的一出新戏《鸳鸯梦》。唱词很多,比较文雅不易理解,黄先生就亲自教她。一天,黄先生正在教常香玉学唱词,河南同乡会的几个负责人找他来了,其中就有陈宪章。黄自芳把剧本交给陈宪章,说了声“你先替我”,便招呼另外几个客人走了。

陈宪章教常香玉的唱词,正是恶婆婆无事生非,强逼儿子休妻那一段。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他虽然一再替心爱的妻子求情,最后还是跪在母亲面前说:“儿遵从母命就是!”陈宪章读到这里的时候,常香玉愤愤不平地说:“焦仲卿真是个糊涂虫,窝囊废!我看不起这样的男人,怎么就不知道心疼自己的老婆。”陈宪章笑了笑说:“这不能全怪焦仲卿,只能怪封建礼教害人。这一对恩爱夫妻不是没有反抗,在那个时代,自杀就是他们的抗争……”

听了陈宪章这一番讲解,常香玉心里豁然开朗,而知书达礼的陈宪章,也走进了她的心中。

喜结连理

1943年5月的一天晚上,常香玉演完了《卖衣收子》正在卸装。一个戴着墨镜、流里流气的家伙窜到后台,指名要找剧院孙经理和常香玉的父亲张福仙。“明天李二爷娶新太太。请常香玉唱几段,热闹热闹。下午一点开场,准时到。”来人粗声粗气地丢下一句话,头也不回地走了。

谁都知道李樾村(即李二爷)是宝鸡的青帮头子,地方上的一霸。而性格倔强的常香玉心里早已拿定主意,不去!

到了第二天,常香玉假装头痛,一直躺着不起床。李樾村一再派人来催,愤怒的常香玉再也忍不下去了,爬起来冲出大门。

在李家的大院里,常香玉唱起了《鸳鸯梦》里刘兰芝投河自尽前的一段戏。直唱到“苍天降下无情剑,斩断夫妻好姻缘。”底下的人坐不住了。

“你这不是咒我们李二爷吗?”

在怒骂声中,有人高举手枪,喝着:“常香玉,你不想活了!”常香玉没等他说完,把左手戴的两枚金戒指抹下来,说了声“姑奶奶今天非死在你们家里不可”,便把一对金戒指塞进嘴里吞了下去。

常香玉被送到医院后,众人劝她喝蓖麻油,吃韭菜,她都不张嘴,她闭着眼睛说:“活着,到处都得受气受欺侮,倒不如死了干净。”

“这样烈性的女演员也真少见!偌大一个宝鸡,还有谁敢惹李樾村?她这一骂,不知给多少人解了气。只可惜她刚刚20岁啊……”这是陈宪章的声音。常香玉不由得睁开了眼,陈宪章反而把话收住,只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的意中人。求生的欲望忽然在常香玉的心中燃烧,她大声说道:“我不开刀,我喝蓖麻油,我吃韭菜。”

折腾了大半夜,才最终把戒指打了下来。

一个是红得发紫的演员,一个是清贫的知识分子。但爱情的力量最终战胜了横亘在二人之间的任何艰难险阻。1944年6月3日,常香玉和陈宪章结婚,开始了他们长达56年的妇唱夫随的生活。

妇唱夫随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满腔报国热情的常香玉萌生了捐献飞机的念头。那一年,她28岁。而陈宪章就是常香玉最坚定、最有力的支持者。

在半年时间内,常香玉行程万余里,演出180场。到1952年2月初,她的宏愿终于实现了,义演收入不仅达到15亿元,还多出来2700万元。常香玉安排陈宪章把这笔巨款一分不剩地全部汇给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

常香玉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花木兰》,也是在抗美援朝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而这其中,陈宪章功不可没。

1950年冬天,陈宪章将马少波先生编写的京剧剧本《木兰从军》改编成适合豫剧演唱的剧本,搬上舞台,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常香玉真情投入、豪情满怀的表演,让人百听不厌。至今,“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几乎成为流行曲,在全国各地到处传唱。《花木兰》历经60多年的舞台实践,至今仍常演不衰。

常香玉、陈宪章相亲相爱,相辅相成,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豫剧事业。经过近60年的奋斗,终于树起了一座艺术丰碑,为豫剧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摘自《大地》)

猜你喜欢

焦仲卿宪章刘兰芝
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情感变化
德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及其特点
带着老伴走天下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英国为800岁《大宪章》策展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