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为800岁《大宪章》策展

2015-03-19

环球时报 2015-03-19
关键词:杰斐逊原稿宪章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孙微

英国《大宪章》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件之一,《大宪章》激发了很多现代文件的起草者,被认为是除了英语之外,英国另一个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大英图书馆从本月13日开启主题为“大宪章:法律、自由、遗产”的展览,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

《大宪章》1215年由英王约翰与贵族在温莎堡附近的伦尼米德签订。该文件第一次通过法律限制封建君主的绝对权力,确立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原则。《大宪章》原本只是一个解决约翰王与贵族之间政治危机的文件,却在过去的800年里展示了极强的适应性。直到如今,《大宪章》仍有三项条文在当今的英国法律中使用:保护英国教会的独立性,保护伦敦金融城以及其他城镇的权利,最重要的一条——未经同级贵族的判决,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这些条文使英国《大宪章》日后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此次展览汇集了200多件展品,包括中世纪手稿、历史档案、画、图纸、书本以及影像资料等。展览从1215年6月文件签署开始叙事,讲述了《大宪章》的中世纪起源和历史传承以及如何逐步演化成自由的象征。记者在最后一间展厅里见到了“镇馆之宝”——两份幸存的《大宪章》原稿。为了确保文档不受到损害,展厅的灯光调至昏暗。其中一份曾经在280多年前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去年,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多光谱成像技术,对烧焦的羊皮纸上的文字进行了恢复。

在展览中,除了两份原稿,另外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两份文件——托马斯·杰斐逊1776的手写珍本《独立宣言》和美国《权利法案》。这两份分别收藏于纽约公共图书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文件是首次来英国。据说,杰斐逊在起草《独立宣言》时深受《大宪章》影响。

其他展出的受《大宪章》影响的标志性文件还有《权利请愿书》(1628年)、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和《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与这些重要文件一同展出的还包括从伍斯特大教堂借来的约翰王的两颗臼齿和拇指骨。

《大宪章》在其签署后最初的100年里,经历过多次修改和重新颁布。到了17世纪,议会在与斯图亚特王朝君主的斗争中,进一步弘扬了《大宪章》所蕴涵的宪法精神,使《大宪章》真正具有了宪法的重大意义。《大宪章》的精神被历史名人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提及和诠释,逐步演变成自由象征。如丘吉尔、甘地和曼德拉都曾引用过大宪章的精神。一些英国政府文件揭示,丘吉尔政府内阁在二战期间为争取美国支援,甚至考虑把其中一个《大宪章》抄本送给美国。▲

猜你喜欢

杰斐逊原稿宪章
朱自清不肯马虎
德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及其特点
带着老伴走天下
把这张报纸给人看
男人的友谊
《聊斋志异》原稿寻回记
不接待副总统的小旅馆
方寸春秋
总统的衣服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