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羊”符号在影视作品中的传达和运用

2019-09-10吴小雯胡少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4期
关键词:电影符号运用

吴小雯 胡少婷

【摘要】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影视作品创作和影视解析中,越来越多的影片创作者和影评人站在符号学的视角和立场,分析解读影片。由此可见符号学在影视创作评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作为具有强大艺术价值的独特视角被学界人士所青睐。近期国产电影《误杀》的上映伴随口碑票房双丰收,作为符号学运用成功的案例之一,导演在悬疑犯罪题材外壳的包裹下,伴随行云流水的缜密叙事,借助符号“羊”引发创作议题,使得观众在不禁为高潮迭起的犯罪剧情直呼过瘾的同时,产生对社会阶层矛盾冲突和人性善恶的深入反思。因此,本文以影片《误杀》为研究对象,探究“羊”符号的多层含义和内容。

【关键词】符号;电影;羊;运用

羊作为一种符号,不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种种复杂丰富的含义。符号是由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构成,通过影视作品具有戏剧张力的情节环境表现出来。羊这一符号贯穿影片《误杀》始终。《误杀》是由陈思成监制,柯文利指导,由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领衔主演,秦佩特邀出演的剧情犯罪片。该电影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了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

1. 替罪羊—荒唐的牺牲

羊在基督教中意义为“替罪”。古希腊神话里最高地位的宙斯是众神之神最爱的祭品之一就是母山羊。传说上帝为了检验亚拉伯罕是否忠誠,让他带着他唯一的儿子以撒去一个地方,让身为父亲的亚拉伯罕杀死以撒,最后作为祭品献给上帝,显示他的忠诚。亚拉伯罕拔刀准备杀死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你的忠诚已经得到验证,你不必杀死自己的儿子,前面的林子有一头山羊,你把它杀死献给上帝就行了。不仅是在基督教中相传的故事,在如今现实社会,从古至今很多人都用替罪羊一词隐喻替人承受罪孽的人,大多为弱者。法国著名哲学家吉拉尔的名著《替罪羊》中的替罪羊理论得以阐明:欧美国家普遍一种社会现象,为了防止整个社会危机的爆发,而利用所谓的替罪羊机制“替罪羊理论”让民粹主义得以缓解,让更深层次的非理性行为得以实施。

影片中男主与警察发生争执,警察怒气正中想开枪打死男主,一声枪响,路过的羊倒在血泊里。羊替男主死,替男主牺牲。羊此时代表替罪者,本该由男主引起的罪恶和惩罚最后换到路过的无辜的羊身上。羊年出生的人通常被认作被动、忠诚、慷慨和善良的人。这些品德在现实世界中只会成为跟随者,遭受命运不公。替罪羊可怜又可悲,正所谓“无知者无罪”,这里恰恰相反,暗示当下社会万千像这里替男主挡枪的替罪羊般的活人荒唐的牺牲,刹那间失去生活的条件甚至资格,没有理由,没有结果,被动接受无法预料和改变的荒唐结局。影片中没有花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交代被枪杀的羊如何处理,当羊倒在血泊中一动不动,镜头展现的是周遭人的淡漠旁观。此处以羊喻人。在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暗含对弱势群体勉强苟活的无奈与悲悯。

2. 善意—纯洁与救赎的象征

在亚伯拉罕教的经典中,羊是善意,有益,柔弱,自我牺牲象征。《示部》“祥”下说:“福也。从示羊声,一曰善。”“善”字也与羊的性格很相近。羊也是在畜牧文明中最常见最温顺,可利用价值最高的动物,衣食用都离不开羊。14—19世纪欧洲标志的圈地运动,就是围绕着羊,可见羊和人一直保持亲密的关系。

在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字都具有丰富美好的审美意义,例如美好的美,榜样的样,吉祥的祥,善良的善,都包含羊字。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义”(繁体为“義”)中之“羊”象征崇高,“善”中之“羊”象征德,“美”中之“羊”代表美;“样”中之“羊”象征楷模,“祥”中之“羊”象征吉祥。

影片开头“误杀”片名出现的时候,背景音是羊叫。紧接着画面转向寺庙中的布施,一头羊跟随在正进行布施的僧人背后,此时羊代表怜悯与善意。布施一是指金钱等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二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羊此处即代表善意和纯洁,暗示男主本性善良。影片结束也是在寺庙中,男主李维杰坦白罪孽之后,在他面前出现一只活羊,代表救赎,男主李维杰为了保护家人(其中被素查强奸的女儿)将处于假死状态下的素查关进棺材导致无罪变成成真正的罪孽,影片中后半段大雨中警察联合撬棺后棺材盖上被鲜血染红的痕迹是男主造成罪孽的证明(也是素查死于男主之手的证明)。在一系列瞒天过海逃后男主选择承担罪孽,完成救赎。与男主先前在进行逃脱罪孽计划时来寺庙布施,收到僧人拒绝的阴暗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这时男主在阳光普照的寺庙中,面前一直活羊安然自若的行走在寺庙中,代表着直面罪孽的救赎和男主内心的真和善。真相最终总会面临真理的审判,黑暗阴霾之处必将迎来光明。

3. 愚民—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狂欢

羊在《圣经》中也指迷途者。电影中羊代表集体愚昧从众的社会人民,即“迷途羔羊”。影片中警察来学校盘问男主女儿素查之死的相关信息,男主女儿的课堂此时正在讲解关于羊的常识:羊的视力不好,容易离群,被动型动物。“视力不好”“被动型”即暗示百姓大众容易相信眼前所见的片面事实,往往容易忽略真正存在的客观事实,全盘被动接受眼前充斥的碎片化信息,男主恰恰好是利用群众的集体无意识思维编造毫无破绽的不在场证明,正如牧羊人引领视力不好的群羊般轻而易举。在这场男主与警察瞒天过海的斗争中,男主以惊人的智慧通过时间空间的交叉拼接组合,以绝对性优势占据主导地位,群众眼中耳中接收到的信息源以及对此的反应成为环环相扣的案件中各个分支,无意识的被动承受来自周遭的信息点。其中此处羊代指普通老百姓,亦愚亦善。

最后在影片接近末尾采访的时候,影片中其中一位群众提及“羊只要能好好吃草,才不会管谁在薅它们身上的毛。”此处也代指平民老百姓,这句话极端讽刺了面对社会阶级对立的矛盾冲突,百姓多贯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传统美德”,正是目光短浅,理所当然的忽视和妥协隐匿在平静背后的巨大危机,即使是感受到被剥削,被压迫,被折磨,却依旧无动于衷安然自若的咀嚼脚下逐渐发黄的草叶,将身体上皮毛的缺失抛之脑后避而不谈。此处映射了当下社会群众自主反抗的缺失。影片中男主一家被警察带走引起民愤,群众面对警察的冰冷棍棒公然反抗,代表了创作者对当下群众意识觉醒的美好期望和理想化诉求。期望百姓脱离只专注于吃草山羊的命运,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成为真正的“人”。

4. 见证者—处于上帝视角的真理和公正

片中男主在河边进行抛车毁灭证据的过程中,一群羊群经过,男主掩埋真相的过程被羊凝视。随着汽车逐渐浸没水面,牧羊人对行径的忽视而羊却始终注视。暗示着真相最终将会浮出水面,接受审判。此处山羊即是见证者也是审判者。指代真理和公正,宛如上帝俯视尘世渺小而清晰。为男主最后自首接受正义的审判埋下伏笔。揭示当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眼中看见的事物。往往忽视了事物的本质。缺乏客观理性的思维逻辑,即自我认知的能力。羊群在汽车淹没的最后一秒都没有停止凝视,暗示对此事件具有整体的把控,通过不具备理性思维的动物表达人类所缺乏的理性思维,更深层次讽刺了人性的弊病,揭露了群众愚昧的集体无意识行径,对真理和事实的忽视带来的极端后果。站在公正的角度,牧羊人对真相的忽视无疑成为男主天衣无缝逃脱罪行的最佳掩盖。画面中羊与人两个不同物种在同一场景,面对同一事件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正是对人性原罪的实质性揭露。在羊群的注视下,在真理的审判下,真相终会浮出水面,正如那辆被警方打捞出的浸入湖中的黄色轿车。

羊在此处代表事实的见证者,代表真正的理性和公正。创作者不仅通过影片情节的设置(特写镜头展现羊的双眼凝视)抒发讽刺意味,更是为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群众集体敲响警钟,当我们不再具备客观理性的思维建设,终将成为信息烟尘的俘虏。

总结:在电影中,出现在情节画面中的符号意向往往具有多层含义,同时还具有与创作者精神领域互通的引申意义。影片《误杀》中“羊”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影片情感表达之间形成约定的桥梁。羊代表纯洁、善意、愚昧、救赎、罪恶、真理和公正。随着剧情的推进,在影片整体的叙事框架中羊在不同情节环境下代表不同意义,突破了单单指代一个物种的独立名称,此处可引申源于与麦茨的第二电影符号学,以精神分析法为基础理论的学说。更侧重于对符号精神领域深层含义的赋予和挖掘。使其电影情节表述更加立体饱满,在有限的时间轴线上传达更加广泛的作者创作意图。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系统表意层面具有共通之处,其意在指都具备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是创作者在进行影片表达和抒情表意的最佳辅助手段。

影片在展现一场瞒天过海的逃脱事件中反映了对立阶层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的社会现实,讽刺了“人民的守护者”警察的残忍行径,歌颂了亲情的伟大。这部影片抛向我们每个平凡群众的疑问,同时也向阶层矛盾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发问。当法律不足以公正审判是非对错,你是否愿意打破世俗的枷锁承担救赎的代价。影片结尾男主选择承担自己的罪孽完成救赎,当他再次去向寺庙,一直羔羊走在陽光下,白色的绒毛与金黄色阳光混为一体,向真向善。

参考文献:

[1]赵晓珊.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及其意义[J].文学研究,2017(10):4.

[2] 张媛媛.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3](英)保罗·科布利,莉莎·詹茨.视读符号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35-38.

[4]李小斌.麦茨电影符号学理论的解读[J]电影评介,2013(19):9.

作者简介:吴小雯(1999-),女,河北廊坊人,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编导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胡少婷(1991-),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电影符号运用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