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创新表达
2019-09-10韩玉娟
韩玉娟
【摘要】2004 年湖南卫视音乐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的播出,在全国掀起了一阵超女热潮。2018 年,偶像养成选秀类节目在发展势头迅猛的网络视频中崭露头角,以全新的面貌——“偶像养成类节目”重回观众视野在新媒体语境下,诸多网络偶像养成综艺节目也逐渐以其新颖、开放、活跃的节目特点吸引公众视线,所以本文选题以“偶像养成”类节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节目的创新表达方式,指出其成功原因、并对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发展路径及对策,以对我国综艺节目良性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偶像养成类节目;创新性
1. 新媒体语境下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创新表达
1.1 节目创作思路:“偶像养成”为主的造星模式
1.1.1 节目选手的选择——“纯素人”转变为“练习生”
2018年,全新的选秀类节目,既偶像养成类节目占领了各大视频网站,其中由腾讯视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出品的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该节目在筹备之初走访了国内外400多个团体,接触了1.3万多女生,充分整合了国内行业女团资源,从43家娱乐经纪公司中选出101位偶像女团练习生。节目通过完成任务、训练、考核等,让各个选手在明星导师的训练下进行公演,完成舞蹈、创作、声乐等,最终由创始人、观众点赞选出11位组成全新偶像团体出道。这100名练习生都是来自各大经纪公司,比如香蕉娱乐、乐华娱乐等,大部分拥有一定的舞台经验和唱跳经验,其中还不乏有许多原本已经出道、有一定粉丝量和曝光度或者出过个人作品的学员。比如孟美岐和吴宣仪已经在韩国以组合“宇宙少女”出道,早已积累了较高的粉丝和人气;陈芳语早在2014年已经发行过个人专辑,2017年发行个人第三张专辑,并获得过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具潜力新人奖;段奥娟则是当下多火的短视频软件和微博上的歌唱红人。这些非素人的练习生不仅自身具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节目的质量,同时也为节目带了流量。
1.1.2 节目赛制的安排——灵活设计的赛制突破传统节目
偶像养成类节目突破原有的传统选秀节目模式,赛制比较灵活多变,每期具有不同看点,能够抓住粉丝和观众眼球。以《创造101》为例,选手从最初开始选座位,按照自我定位和排名选好位置。然后根据第一期才艺表演划分等级,最终被决定分到A—F 不同的班级。这样的赛制增加节目的吸引力,粉丝可以看到偶像成长的过程,看到从F到A的晋级。划分的班级也并非一成不变,根据每一期的任务完成情况、公演效果和点赞数量改变等级。这样严格的命题考核增加了赛制的残酷,但在练习生激烈的竞争下也不忘挖掘背后的温情和友谊,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选秀节目的模式。除此之外,与往常选秀节目不同的是《创作101》一期节目就有二人battle、素人踢馆等激烈的正面竞争环节。其中素人踢馆在第一期节目分级定班中出现争夺A班资格,争夺101一席之地,其中不乏选手曾经的舞蹈老师、模特经纪等。在已经确定A版选手资格后,再将具备A班资格的备选选手与已经拥有A班的选手进行公然battle,随后经过舞蹈、声乐和即兴创作rap的直面PK,根据导师投票选出最终优胜者进入A班。这样的环节设置悬念和矛盾冲突与节目的调性和节奏相互吻合,即青春梦想理念的传递,以及倡导阳光自信、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节目宗旨。如此一来,便大大增加了节目的紧凑性、可看性、节奏性,并且也将一些有争议的选手、话题挤上微博热搜榜,无形中也提高了节目的点击率。
1.2 节目传播策略:多元渠道整合 打造品牌IP
1.2.1 整合媒介平台资源 衍生节目多角度宣传
《创造101》、《偶像练习生》、《创造营2019》等网综作为产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其传播策略的渠道方面大多以依靠社交媒体为主,互动性强、平台多样、场景切换多元化的传播特点。而作为独家播放和制作平台,腾讯视频在推广前期使用了一个自创的平台 IP——“大首发日”。该板块聚合了内容与平台的双重优势,集中配置资金,并且采用当前活跃在音乐和舞蹈节目中最顶级的嘉宾、导师和制作团队以及技术数段和硬件设备,比如积累诸多网络自制剧和网综经验的企鹅影视,拥有超高人氣和粉丝的罗志祥,流量明星黄子韬、王一博等,从节目内容和制作上保证了对粉丝的绝对吸引力。
以《创作101》为例,处了观众看到的节目正片以外,还可以看到其他与观众互动的衍生节目,包括《创造101悠享版》《创造101导师教室》《101进阶练习室》《101宿舍日记》《创造101评级连连看》。正片是在每周六播出,周日微博话题不断,周一到周五到有不同的节目进行全方位的展现练习生们生活、训练、交流的成长过程,最大限度的满足粉丝对偶像和对成团的女孩的好奇心,并且可以很好地保持粉丝与平台和节目的黏性,利用观众或微博用户自发的传播提高节目的话题度和讨论量,进一步为节目带来巨大的流量。
1.2.2 粉丝经济:网生窥私欲驱使下的互为养成
自选秀节目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粉丝的话语权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之前是“粉丝追明星”,而现在粉丝被赋予了全新的身份和权力,两者“互为养成”。偶像与粉丝互为养成的过程实为情感积淀的过程,偶像依赖粉丝的支持投票,粉丝见证偶像的成长历练。比如《创造101》将粉丝变为101女团创始人,选手的去留、表演的主副、王座的得到与失去都有现场粉丝点赞量决定。节目拍摄镜头下的日常陪伴会让粉丝对自己喜欢的选手形成强烈的依附感,而通过其他平台如微博、微视等形成交流互动,则会使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更加亲密,这种粉丝全程参与陪伴的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选秀节目偶像与粉丝分离割裂,粉丝只有单方面联系交往偶像的尴尬局面,进一步实现了粉丝群里的集体在场。对节目宣传效果方面来讲,网络投票、线上互动、粉丝应援等行动,需要粉丝通过VIP会员、购买投票卡或者购买赞助商产品完成,并且粉丝每一次窥视欲和好奇心的满足、每一次互动和交流都需要粉丝花费一定的金钱实现。这种练习生与赞助商之间的价值链接也就理所应当成为偶像养成中重要的环节,除了互为养成的情感投入,粉丝必然予以偶像经济支持。社交媒体、视频网站以及赞助商之间的合作互通,不仅扩大了节目的宣传力度,提高选手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为促成强强联合的双赢打造了全新的互动模式。
2. 新媒体语境下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热播的冷思考
2.1 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目模式大多模仿日韩,缺乏原创力,同质化现象严重。中国偶像养成类真人秀的出现无疑是受到了这股强势“韩流”的影响。比如《偶像练习生》从赛制设置、节目流程到舞台效果的韩国男版选秀《Produce101》节目如出一辙,而腾讯视频推出的《创造101》则买了韩国版权,并且节目本身并没有太大改动,因此同类型的综艺界的复制粘贴不仅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并且一味效仿外国节目模式,缺乏原创力和创新性的节目,如何进行本土化,适应国内观众审美趣味也是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面临的一个问题。第二,国内大环境下造星体系不成熟 ,无法体现偶像价值,缺乏提供偶像长期发展的长久策略。相对于偶像造星模式比较成熟的日韩来说,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匹配的那女团偶像文化市场和体系也不够成熟,多数参赛选手的热度和关注度只停留在节目播出时期。第三,节目剪辑放大“矛盾”,热衷制造噱头和话题。以《创造101》为例,它的后期剪辑无形中放到练习生之间、导师之间、选手与导师之间的意见和分歧,从而产生有冲突性、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镜头画面,增加节目”噱头“和热点话题。另外节目的”恶魔剪辑”也容易导致有实力、低调的选手被忽视,因为节目市场有限,镜头有限,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选手,剪辑师偏好将将头给一些话题性人物,无形中增加他们的粉丝量和关注度。
2.2 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针对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予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第一,必须建构成熟且有效的偶像体系,而不是“昙花一现”。各级卫视、视频网站和影视传媒公司是我国目前偶像養成最主要的合作方,后期培养与节目制作方有着密切关系,偶像的出道成名、流量多少决定了节目存在的合理性和生命力。因此赛后公司的培养决定着偶像的未来发展之路,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同类综艺节目的生命力。第二,针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粉丝低龄化的情况,粉丝的消费能力和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和健全对我国偶像选秀节目的发展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在运作模式中关注粉丝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不盲目的以经济利益或收视率、点击率为目的,提高节目质量,传播有意与低龄粉丝成长的正能量,否则将会丧失节目的品牌和公信力。第三,一档节目要想在激励的网络和电视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突破自己。因此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根据国内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实际情况进行创作,而不是一味的走模仿、复制、照抄之路。
结论:以《创作101》、《偶像练习生》、《创造营2019》为代表的偶像养成类节目为我国综艺节目的舞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节目模式、节目内容、传播策略等方面表现出了新思维和新逻辑。比如赛制设置的灵活多变,节目选手的选择、以及多角度利用衍生节目宣传推广,利用多媒介、多平台联动整合营销,商业化运作日益成熟。另一方面利用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互为养成,所选拔和推出的偶像女团男团不仅能够满足观众的投射需求,更可以根据粉丝大见证、参与和投票推动节目的后续发展、增加偶像的持续曝光度。偶像养成类节目获得了观众、网民、粉丝的极大关注,展现出平台化和个性化的创新性,,但若要想在日益激烈的节目竞争中永葆青春活力,获得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引领网络综艺新时代,还需创作人员在互联网偶像类综艺节目的新纬度和新逻辑、新思想的生态中不断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