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探究

2019-09-10张家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4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摘要】伴随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媒体行业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实力壮大过程中也衍生出了新的岗位,这些新岗位的出现,对高校专业造成了冲击,加快了高校专业的完善进程。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受瞩目,虽然是一项新兴专业,仍旧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报考,也正是由于此专业过于“新鲜”、过于收人追捧,导致此专业在大步伐推进中产生了定位偏差问题,急待解决。本文我们就针对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进行深度剖析,希望能给相关院校带去一些启迪。

【关键词】传播学视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在思考探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我国各大院校的新兴专业,旨在培养集编写、策划、创作等多方面内容技能为一身的综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广播学视野下显得弥足珍贵。也正是由于媒体行业对于此类人才的缺失,导致各大高校加快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从而导致这类专业教学质量不容乐观,这是专业定位偏差造成的结果,只有将定位切实与市场变化、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

1. 传播学事业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概述

1.1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的研究的是符号和信息交流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希望能够通过对符号的了解,促进信息的传达和流通。信息传播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功能,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产生关联,意义重大。传播学更是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内容于一体的全面化社会学科,其吸收众多领域内容也将研究渗透到广泛的专业中,如电影编导专业、广播编导专业等。

1.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概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人才是综合型的、复合型的,不能只具备单方面的能力,需要会节目编辑、策划、创作和制作,需要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单纯只掌握片面技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虽然是高校中的后起之秀,但是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有着较好发展前景,这也是高校重视这项专业的原因,也因此对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进行探索是有现实意义的。

1.3 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定义

在传播学视野下,编导定义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编导是一种表现媒介,包含传播媒体、表现传播信号等内容。狭义而言,是指传递信息的全部载体,编导的主要任务是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进行编码。这两方面内容,就是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定义。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素质

2.1 文人素质

传统纸质媒介虽然受到新媒体冲击,但是仍旧显现出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其优势主要取决于独特的文字符号媒介。文字媒介主要作用就是交流信息,它有着较强的传播目的,相对于日常用语,它有着严谨性的、严肃性的传播性质,更易让人信服,有较强的公信力。一般而言,文字符号是媒介性质符号中的一种,它可以形象表现事物之间联系、规律,可以更好的进行思维训练。文字在以往较长时间内占据了交流信息中心,在大众传播中形成了文人素质,其中不乏一些博大精深以及深刻大道理之类的内容,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上的,所处地位更是高高在上的。电视媒介的出现,大大冲击了纸质媒介,再创新形式的基础上传承了文字编辑表现形式。首先,在电视传播中,仍旧需要文字组成重要信息,仍旧包含了文字符号系统,有助于电视节目提高准确性、提供解说效果;其次,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同样以文字为主,大众常见的电视脚本、采访大纲等内容,都与文本相关,文本的质量决定着节目的好与坏;最后,传统编导能够赋予电视编导艺术气息,贯穿深层思想,可以使得电视节目更具质量、更具看点,不至于内容浮于表面、没有内涵,还能较好的抓住主题并进行深度剖析,可以更好的体现审美价值和情趣。

2.2 影人素质

影视媒介在现了以往大众的信息传播,而电视编导的影人素质也如影随形,这是影响文化形态不断演变、不断推动下的人格特征。它减少了文字干扰,使用物象形式进行展现,直奔主题。这是一种初始化思维,特点明显,如无意识、转瞬即逝、鲜明等特点。这是这些特点,造就了多重个性的电视编导,而在这里,电视编导更倾向于“导”这个字。其担任的职务是一种创造性的职务,主要在戏剧或是电影艺术中进行能力展现,进行一系列艺术处理,进行各方面导演与指挥,使得拍摄与后期制作难度降低,从而出色完成整套艺术作品。电视编导同电影导演岗位、职责大体相同,两个岗位都是将语言具象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冲击力,这样的方式,取缔了传统线性阅读方式,带给大众全新的体验,人们会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刺激,也能形成深刻印象。此外,两种岗位都属于集体创作形式,在创作队伍中属于核心职位,是重要的创作源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另外,两种岗位都会文本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有着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且能够轻松驾驭,这也是相似性中的一点。

3. 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的偏差内容

3.1 业界“编导”歧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一路突飞猛进,展现出惊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以此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带给人们更多全新体验,深受大众认可和欢迎。但是在大众广泛认可下,依旧对电视编导这一职称不太了解,理解的有些片面。在业界看来,编导是参与节目的整个录制过程的,主要负责选题策划、现场拍摄录制、视频剪辑、配音合成等多项工作环节中。当节目是现场直播或是演播室演播类型的,编导的职能有可能是记者、主持人或是导演。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中,编导这一职称被赋予了更多含义,是更倾向于文化还是艺术这是个问题。当下的电视行业竞争残酷且激烈,需要编导具备更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要求已经远超视听语言艺术范畴。

3.2 学界对学生专业定位的偏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出现可追溯到1998年,主要培养服务于电视行业的技术人才。站在学生角度来看专业目标,广播电视编导是划分在文学门类中的一个学科。伴随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大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门类,虽然每年的高校招生人数在节节攀升,但是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仍旧显现出较小发展格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并未对这个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知識片面的认为是一个单纯的职业、一个技术类型的职业,还会刻板认为此专业没有前景,正是这些错误观念,导致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出现偏差。

4. 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确定位发展策略

传播学视野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想要获取较大成功,需要具备长远眼光并做好当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计划,需要专业教师和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以下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能给相关教师带去教学帮助。

4.1 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实用人才,目的是造福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培养方面,需要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这里的实际指的是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各大高校需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不放弃对市场的观察,不放弃对媒体招聘要求的探查,将这些标准在教学工作中落实,采用不同手段不断提升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洞察市场要求当下,还应畅想出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领先一步做出长远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不落后,确保高校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战略是正确的,从而提升高校在众多高校中的竞争力,更好培养出传播学视野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型人才,更好服务于社会发展。

4.2 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最吸引人的优势在技术和思想上,需要针对两方面素质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学。高校在展开专业教学时,一定要将专业技术、专业思想牢牢抓住,并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并根据当下市场对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要求作为教学标准与培养方向,利用高校资源,有针对性的对两种素质进行精心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吃透教材内容,掌握理论知识,打好坚实基础。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辅助教学,帮助每一位学生认知自身能力、自身学习缺陷,在教师的协助下完善知识体系、打造过硬技术;最后,还需要紧跟教师引导,不断创新思想,将思想与现实贴合,做到与时俱进。由于电视编导专业对于学生的想象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注意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

4.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深厚实践经验,这也就需要高校教师充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一名出色的编导需是全能型人才,不可过多的在一方面展现优势和价值,这样是不利于在人才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更不利于日后就业在新媒体领域中迅速站稳脚跟。高校可以从教学中寻找理论知识和实践契合点,实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一边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一边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开拓创新。有条件、有实力的高校,还可以利用高校人脉及时和社会上的媒体企业达成合作,增加编导专业学生实习机会,让高校与企业实现双赢,有利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迅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脱胎换骨,适应市场。

结语:综上所述,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出现了偏差,需要及时纠正,而伴随市场对编导人才急切需求的提升,更是加剧了定位的迫切性。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还需要将发展眼光放长远,切勿因小失大,及时对电视编导专业进行详细分析,构建正确、合理、合情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市场输送大量专业人才,为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日后在社会上扎根、做贡献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岳辉.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西部广播電视,2019(12):67-68.

[2]张心怡.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1):11-12.

[3]朱国庆.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100.

[4]翟鹏,牛玉东.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111.

[5]刘如晴.关于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0):287.

作者简介:张家瑞(1984.08-),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编导
论偶像剧《奋斗》成功的原因
产教结合视域下的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
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特色发展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教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改进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