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2019-09-10肖营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4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商业银行

摘要:环保理念普及效应下,各类绿色产业随之应运而生,并逐渐蔓延至金融领域。在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下,“绿色金融”所带来的巨大发展前景已备受金融市场关注,且作为重要战略储备被国家所扶持推行。绿色金融视角下,金融市场的壮大与发展不仅依托于现行体制,同时也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格局、战略眼光及金融理念息息相关,尤其在商业银行的运作中,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道路、完成绿色化转型建设已成为关系到整体社会经济的重要问题。因此,现立足于绿色金融视角,由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出发,探寻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体论述如下。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发展路径

自我国经济发展格局逐步扩大以来,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已不仅仅停留于单一的融资创投,环保性、可持续性目标日益清晰。尤其对于金融市场主体之一的商业银行而言,与绿色金融的相互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旨在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相契合,另一方面,力求形成自身可持续发展内在驱动力,最终实现传统经济模式的绿色化转型。而要达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还需由本质战略体系的革新出发,在融合金融理念的前提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整体金融市场环境的重塑,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更为多元化、绿色化的转型空间,进而开辟全新的融资道路。

一、绿色金融与商业银行发展相融合的必然性

(一)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虽趋于稳定,但环保问题也随之突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金融行业共同面临的重点问题。绿色金融概念的提出,为社会经济的结构转型带来了新的空间与渠道,也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升级契机。一方面,绿色金融体系能够将社会资金引至绿色产业,从而扩大投资回报空间,获取更大的融资可能;另一方面,绿色金融能够抑制污染性项目的资金投入,从而降低损耗,由节能角度带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进一步化解金融风险

我国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是以政府为导向,依赖于政策的扶持,既有着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也能够有效解决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在与商业银行相融合的情况下,有利于扭转以存款为核心的运行局面,对于金融风险的化解与控制具有支撑意义。在双向运作中,政府的导向作用还可体现于对融资环境的把控当中,商业银行可在打造自身融资品牌的前提下针对客户群体进行审查与筛选,同时以绿色金融环境为转型契机,在提升融资质量的状态下于无形中降低金融风险与损耗。

二、绿色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集体性标准及其本地化问题

由于我国在绿色产业板块起步较晚,对于绿色金融领域存在经验不足、认知有限的问题,在绿色法规的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盲目性。同时,在构建绿色金融产业的过程中,集体性标准与本地化问题也相对突出,主要体现在各地区商业银行在引入绿色金融概念时缺乏特色化发展空间等处,也更多依赖于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不利于打造本地化的绿色金融产业链条。另外,在商业银行管理体系中,多引用国际标准作为管理依据,与国内商业银行的常规交易手续时常存在一定偏差,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阻碍。

(二)绩效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

融资难题面前,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视角下,大多以推行信贷业务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但在环境绩效管理上却缺乏规范化标准,不利于长线发展。在这一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在环境标准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且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形势不容乐观,将对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带来新的困境。

(三)信息披露透明化程度不足

商業银行在开发绿色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目标客户进行信息审核与管理来达到评估风险层次的目的,这也意味着信息披露透明化程度的重要性。而在现行信息披露制度下,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受限于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难以建立公开化、透明化的信息披露制度,致使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过程中时常面临较大盲区,对于风险因素的评估与控制也时常出现偏差,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宽。由此可见,信息披露问题应作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重中之重,需通过标准制度的建立、市场风向的把控等措施加以完善。

三、绿色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积极推进绿色信贷,构建弹性政策环境

绿色金融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融资环境的转变与融资渠道的扩大,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切实结合这一优势,以“绿色”为导向,打造可循环信贷空间,实现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绿色化转型。首先,需由政府角度明确对于绿色金融的扶持态度,在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兼顾银行长线发展需求与市场风险要素,以“刚柔并济”的力度完成政策弹性空间把控,在给予充足发展空间的同时规避风险因素的入侵。例如,在现有金融业务基础上,可尝试推行以灵活性、延续性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信贷业务,即通过对融资政策的利用来为商业项目提供贷款服务,用于转化环境风险、降低信贷门槛,最终达到刺激隐性市场开发的目的。同时,为对绿色信贷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把控,商业银行还可同步开发配套的风险预控标准体系,即通过对环境风险因素的预估分析,来拟定用于客户环境绩效评估的衡量方案,筛除存在高风险因素的目标群体,实现综合风险预防控制。另外,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需求,设置一定的弹性政策空间,在保证程序合规的前提下为部分硬件未达标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标准,将绿色金融的灵活性特征贯彻落实于实际运作当中。

(二)制定财政激励措施,鼓励创收产品推行

获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为最大限度利用扶持优势,还需制定与之配套的财政激励措施,用于进一步刺激市场融资需求,为创新性绿色金融产品的推行拓宽发展空间。制定财政激励措施时,首先,应当结合地域性特点,根据不同区域的企业发展优势、行业发展前景等要素,完成风险因素的客观评估,再确定激励措施力度调控范围,防止因盲目准入而造成金融市场风险剧增。其次,针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政府可推出绿色贷款通道政策,如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提供激励性信贷空间,扶持绿色项目发展,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绿色信贷业务中来。在此基础上,为扩大绿色金融创收格局,商业银行还可借势推出具有利润空间的绿色金融产品,以差异化利率为盈利空间,在持续化开发市场的同时带动特色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最后,政府可由宏观层面出发,将绿色金融政策作为经济调控手段,将风险定价机制的评定权交予商业银行,使其能够充分发挥配置调控水平,完成由传统金融模式向绿色金融模式的过渡。

(三)构建绩效评估体系,把控金融环境风险

商业银行的有序运行需要以严密的环境监测评估体系为依托,这便需要由内部角度出发,构建对应的环境绩效评估模式,用于对绿色金融视角下的环境风险因素进行筛查与评估。以国内环境现状为基准,重新审视当前绿色信贷政策下的不可控性因素,找出其中的潜在风险作用机制,按照相应标准加以处理。同时,依照当前商业银行当中的环境绩效要素,拟定标准化的绩效评估体系,用于衡量不同环境下风险变动情况,再逐层完善配套的治理模式,由政府负责出台一系列的立法标准,在后续运作监管工作及风险把控操作中加以落实运用。鉴于绿色金融概念在我国发展渗透时长较短,不成熟、不可控因素相对较多,因此在绩效评估体系的设置中应尽可能向国际化靠拢,借助发达国家经验力量,致力于制度性障碍的根本清除,将商业银行所面向的金融发展环境维持在相对健康的状态。

(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造创新信贷环境

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项目时,所获取信息的透明度与健全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查工作的精确性,需要以专门的制度建设来对信息审查工作提供支持。例如,商业银行可通过建立创新性信息共享机制来达到加大信息披露程度的目的,在降低环境信息搜集成本的同时,反向维护信息安全性,促使信贷环境趋于和谐、健康。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可立足于自身优势,在扩大绿色金融产品推行范围的同时,高度开发绿色债券市场,在信息交互环境日益优化的前提下拓宽创收空间,在循环收益中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助力。以浦发银行为例,该银行于境外市场尝试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来实现创收空间的开拓,同时建立对应的绿色信贷制度用于把控潜在风险,预计将开放基于绿色金融市场的环境压力测试,进一步完善流程管理。

(五)完善人才培养渠道,强化人力储备力量

无论对于商业银行还是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言,人才均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发展走向,需作为重点构建环节。一方面,商业银行需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以打造“绿色金融十商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现有人才团队培训中高度融合绿色金融概念,同時积极引进外来专业人才,为绿色金融与现行项目的融合提供指导支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考虑与相关教育机构、专业院校共同协作,由院校直接向商业银行输送专业人才,同时争取政策支持,开辟一条“点对点”的人才培养渠道,将金融专业学生直接转化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由根源上提高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发展竞争力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绿色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还需切实结合绿色环境优势,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以弹性的政策环境、创新性金融产品、共享化信息机制等方向共同着手,尽可能提供利好发展条件,促使商业银行朝着绿色化、创新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所晓磊.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探索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路径选择[J].金融发展研究,2016,(11):83-84.

[2]林倩.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探析[J].中国商论,2016,(26):79-80.

[3]王欣芳,胡悦.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实践及对策研究——以湖北农业银行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2):41-44.

[4]郑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23-26.

[5]傅京燕,原宗琳.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供给—需求”改革对接的新视角[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36-46.

作者简介:

肖营,广州商学院,广东广州。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