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探讨

2019-09-10于同英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4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政府对基层设施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必须要处理好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研究优化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关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会计核算

一、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业务过程中,通常是以年度预算编制内容作为依据,但也无法忽视会计核算的作用。一方面,会计核算是预算编制的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预算管理对会计核算发挥着主导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以预算执行作为支持。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财政部门自2013年新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该准则中明确对部门预算相关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科目设置进行改进和调整,这也促进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走向融合。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关系协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以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现状为依据,各单位组织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难以协调发展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的会计核算工作往往是以预算管理作为导向来落实的,但预算管理本身存在着缺陷,会影响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内存在着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单位内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评价环节,无法全面反映预算控制的实施效果,同时也降低了会计核算对预算管理的参与程度;行政事业单位内信息沟通不畅,财务部门既要主导预算管理工作,还要承担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单位内预算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贯彻落实,影响了会计核算与会计审计的独立性,同时也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顺利开展。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存在着问题。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与过渡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内容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造成预算支出细则不够全面;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所设置的会计核算科目不够完整,一些部门在项目支出方面存在系统漏洞,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全面覆盖性。

最后,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联性较差。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全面反映出各职能部门的项目支出情况、资金运行情况以及资金的流入动向等,在这一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其核算流程应当与预算编制内容进行匹配,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为单位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但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年底突击花钱或随意追加预算的情况普遍存在,而相应的预算评价监管部门也往往只关注了预算目标的完成进度,对各个职能部门实际的资金需求和使用情况并没有进行过深人调查,造成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二者关联性较差,从而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关联性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在《项目预算管理规定》的指导下,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以会计报表为基础,全面考量各项财务指标,如预算收支比率、人员经费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公共费用支出比率等,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配合,定期召开预算编制会议。预算项目编制要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尤其要加强对“三公经费”的预算控制,既要在前期做好对各预算支出参与部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还要在后期发挥预算监督职能,保证预算管理贯彻落实。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大力推行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更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的预算编制办法,提高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例如:对于一些乡镇财政经管事业单位来说,其基本职能就是完成全镇各村的清产核资工作,并对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进行汇总编制,在这一过程中,财政经管中心的预算编制内容应当包括农业事业费用、文体广播事业费用、教育事业支出费用、财政部门支出费用、行政管理费用、民政经费支出费用、司法检查费用、城市维护费用以及专项支出费用等,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主要以缓解收支矛盾为主,严格控制办公费、会议费和招待费,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推动预算改革

要想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协调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要以预算管理制度为基础。首先,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内部人员的业绩创新进行评价考核,充分发挥会计核算职能,对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作为预算增减以及员工奖惩依据,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调动各部门對预算编制的参与性,加强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以财务会计部门对各项经济活动所收集的信息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关系。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建立完善的预算审查制度,以独立的审计部门为核心,对各项预算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执行不规范问题进行监督整改,不仅要体现会计核算作用,还要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预算目标细化成各个指标,落实在每一个部门和岗位上,并建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度和预算审批制度,要求各部门人员要严格按照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内容有序开展业务活动,严厉打击“突击花钱”或随意追加预算的现象,并要求超预算职能单位在申请预算追加时,必须要细化超支原因,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批以后才能落实预算追加,同样,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对一些频繁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的部门进行追究责任到个人,强化预算控制力度。

(三)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要深入部门会计制度建设,结合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责任制,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职能。其次,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应当先明确会计核算方式,再在各经费项目支出下建立二级或三级分支明细科目,并增加预算外资金项目和基建资金项目,优化会计核算体系。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各职能部门也要强化资金核算职能,明确财政资金的配置,尽快清除各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不良账目,利用会计核算来提升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

(四)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动态协调

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要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稽查或抽样调查.让专业的审计监督部门人员来分析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内容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依据《新预算法》,全面把控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年度的预算收支情况,酌情对预算执行进度方面的差异性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会计核算方法与预算改革要求的一致性。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挥会计核算的动态管理效果,以预算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进度进行调整,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紧密结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过渡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预算管理与新会计核算制度的有效衔接,就必须要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不断改进预算控制方法、健全会计核算机制,依托信息技术,从内容、进度以及方法等各个方面发挥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促进的作用,贯彻落实预算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媛.就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2]付莹.试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J].时代金融,2018,No.703(21):281+287.

[3]马红梅.浅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纳税,2019(9).

作者简介:

于同英,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财政经管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探讨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互联网金融下的会计核算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