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和在“舞台上表演”的区别
2019-09-10蔺然
蔺然
摘要:笔者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微电影《雨中人》,在这一学期学习过程中,通过阿尔斯郎老师对关于在“镜头前的表演”介绍、讲解、指导以及实践,以及笔者自己对作品的編剧、导演、拍摄,明白了在“舞台上表演”和在“镜头前的表演”,同时对在“镜头前的表演”有了基础的了解,为笔者今后在戏剧表演与创作的道路丰富了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
“镜头前的表演”即影视表演,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其代表门类电影表演——由演员扮演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电影演员的表演是通过银幕间接地与观众交流,银幕上的最后形象是经过摄影艺术处理和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段的艺术再创造才能完成。它的特点是纪实性、综合性、时空性等。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依次完成了对自己微电影剧本的故事大纲、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的创作,剧本的拍摄,微电影的剪辑,在课上老师从导演角度、拍摄角度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提出问题并一同商谈解决方案。
微电影《雨中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的小然,经过毕业后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自己设计的衣服终于被客户选中,公司批准决定生产。小白是一名IT男,一心想参加与赛车相关的设计、研发,但一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与器重。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小然带着这个兴奋的消息来到她常去的这家清吧,正向老板分享喜悦举起酒杯一同干杯时,失意者小白淋着雨走进了酒吧。面对像“落汤鸡”一样的小白,老板和小然疑惑油然而生。当老板关心的问起小白关于工作的问题,小白一脸迷茫而又不愿回答,一边回忆着工作中受挫的情景,一边低头回应“重要么”,湿身又失着神的小白喝了一口酒便转身离去,即使老板关心着询问“外面还下着这么大的雨,你也没带伞”,小白也无动于衷、向前走着消失在雨中……
笔者赏析话剧《过客》时,一方面感受到了这部意识流作品带给观众的迷离与思索,另一方面感受到了作者的无助与绝望,笔者不由地联想到当今社会生活。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求学压力、就业压力、住房压力、生存压力以及赡养父母、培养下一代的压力无时无刻无不充斥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出生后要健康成长,成长时要学习书本知识,毕业后要找适合的工作,工作后还要找配偶……等等,就像大山一样,一座大山接着一座,环环相连。人生就像闯关一样,闯过了一关,就会有新的一关,好不容易渡过了难过,又有一个大boss出现,就像《过客》中的过路人一样不知从何起,亦不知何时终。
笔者便创作了《雨中人》的剧本,小白这样一个积极向上又有自己主见的职场新人,工作不到一年,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雨天不打伞”、“明明很在意却说着不重要的话”、“要了一杯啤酒却只喝了一口”,“‘落汤鸡’一样的来又走向大雨中”……
笔者联系了一家清吧,与老板约定好时间前去拍摄。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最触动笔者的是表演方法。
关于表演方法:与话剧表演要求夸张、夸大、强调舞台调度与肢体语言不同的是,电影需要的是自然、生活化的表演。笔者是话剧演员出身,在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表演过于“戏剧化”,偏舞台感,拍摄下来会让观众觉得过于刻意、夸张,与演员还有摄影师相互磨合,最终拍摄成功微电影《雨中人》。
二、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
“舞台上的表演”即话剧表演,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与传统舞台剧、戏剧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进行的对白或独白,会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笔者本科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于影视系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新疆艺术学院戏剧系戏剧表演与创作方向,学习表演已有近6年的时间。陆续饰演过《雷雨》中的四风、《日出》中的翠喜、《坏话一条街》中的郑大妈、《群猴》中的冯霞造、《我在天堂等你》中的产妇与曹行长等,以及编创的小品和部分影视剧经典片段的扮演。
在话剧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台词、舞台调度、行动(心理行动和肢体行动)等。笔者在扮演《我在天堂等你》中的产妇时,产妇生产时的呼吸状态、面部表情的练习进行了专门的训练,曾一度缺氧甚至有些岔气。当时班里还有一名同学也饰演这个角色,在一次排练中直接当场晕倒,以及在期末舞台汇报表演时演完再次晕倒。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身体素质差导致,另一方面是呼吸的方法不对。笔者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最终找到了“轻吸深呼”配合生产的表情、声音的方法,最终成功驾驭产妇这一角色。
如果将产妇这一角色进行影视化拍摄,表演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摄像师会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多角度拍摄,逐一捕捉产妇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至于产妇的呼吸声可现场多次拍摄,亦可后期配音,表演难度会降低许多。
三、在“镜头前表演”和在“舞台上表演”的联系与区别
1.二者的联系
在“镜头前表演”和在“舞台上表演”都是表演艺术的范畴,都对演员有较高的要求,都利用舞台、演员、道具、台词等来构成故事的框架、人物的性格、冲突的产生、剧情的发展,最终表现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完成作品的最高任务。
演员要有坚实的表演基础,才能驾驭好角色,无论是话剧表演还是影视剧表演,都能游刃有余。
2.二者的区别
对于演员而言,最主要的区别是演员在表演时“度”的把握:话剧表演要夸张,影视表演要自然。演员从话剧舞台切换至影视拍摄时,一定要丢到“话剧范”,拣起“生活感”。在“舞台上的表演”演员表演力度不够、缺乏张力,会让观众觉得难以入戏、不够吸引眼球;在“镜头前的表演”演员表演力度较强,会让观众觉得不够生活、不够自然,像是作秀一样,导致用力过猛,失了初衷。
总结: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笔者已初步掌握在“镜头前的表演”,同时还自编、自导、自演的笔者的处女作品《雨中人》,收获颇丰。希望在表演的路上可以越走越远、越走越广,感谢阿尔斯郎老师的耐心教导、认真传授,期待阿尔斯郎老师可以带领我们一起进行之后表演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