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现状与对策

2019-09-10唐彬董国强王庆段妍妍李洵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工作体系现状对策志愿服务

唐彬 董国强 王庆 段妍妍 李洵

摘要:在当前社会改革与管理治理转型大背景下,在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要求中,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志愿者具备医学专业背景,作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中的重要参与力量,将其工作体系实现规划化建和好管理,有利于推动更好实现其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品牌化目标,让高职青年医学生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现状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深入天津调研志愿服务,为志愿者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这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列入十大重点项目。为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共青团中央印发了《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团组织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立足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在《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中提到“志愿”次数总计38次,其中“志愿服务”为17次。从党中央到团中央、从中央到地方,无不体现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党委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作为医学高校,推动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管理,鼓励和引导青年医学生将所学、所能服务社会,对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也具有时代意义。本研究针对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现状进行研究,为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四川省三所高职医学院校,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为调研单位,调查对象为该校分管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老师,参与该校志愿服务工作日常管理的协会会长、部长和或志愿者骨干成员等,以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调查问卷涵盖基本信息、制度建设、实施概况三大类内容共计40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主观答题,问卷覆盖内容详实,可较好达到调查目标。

二、调查结果

(一)基本信息

三所院校均为公办卫生类高职院校,在校生总人数近3万人。其中,仅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上万余人。总体来看,三所院校分布在自贡、成都、德阳和绵阳四市,三院校、多校区分布呈撇字弧形,覆盖面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川中、川南人口集中地区,学生人数总体较多,办学规模较为庞大,在志愿服务上可以为该区域提供较丰富的志愿者人力资源。

(二)制度建设

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是指导、引领和管理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其体系健全程度关系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服务对象。在制度建设问题上,了解调查对象对国家和省市、学校和学生志愿者组织三个层面制定出台的有关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熟知程度。

1.国家和省市制度文件熟知情况

90%以上的调研对象知道国家和省市制定了关于志愿服務相关制度文件和管理办法。其中,“3个及其以下”的占47%,说明调研对象虽然知道有一些相关制度文件出台,但从总体来看,对其了解和熟知的程度很低。

2.对学校制度文件熟知情况

学校是执行和落实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科优势、专业特色等制定符合本校的配套志愿服务制度文件可有效推动该工作发展。

从总体来看,98.44%的调查对象了解学校有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或管理办法。其中,从校团委、校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与大学生志愿者三者的互动程度来看,前者强度总体要低于后者且频率较低。可分析得出,学校主管部分层面有出台相关制度文件,但在具体落实和引领指导中的力度还不够强。

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方法上,主要以大会、部分会议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对志愿者的组织与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粗放型现象,效果不佳,学生志愿者认可度和归属感不高。3.7%的调研对象表示,对于其管理不太具备针对性,时效性、目标性、实用性还不够强。

3.学校制度文件执行实施情况

三校均有制定关于志愿者注册、志愿者培训、星级志愿者评选与表彰、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经费管理等管理办法或细则,对学校志愿服务相关制度文件执行较为满意。89.95%的学生知道注册成为志愿者及其所需的材料和办理流程,认为注册流程方便合理、快捷有效,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实施中可以起到强化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作用,同时对于志愿者的评优表彰办法公平公开,优秀志愿者在同学间形成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但在志愿者培训上,对于特殊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培训深度和强度还不够,14.1%的学生认为在合适时候有必要面向全体同学设置志愿服务的基础课程。8.55%的学生认为制度文件相对宽泛,因所开展项目具有差异性,所以指导性还不够强。

(三)实施概况

1.引领与管理志愿者情况

志愿服务工作是校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所学校从校党委层面出台了相关指导办法,积极推动其开展。志愿者注册制度是志愿者管理的第一阶段,但注册情况却差异很大,有的注册率仅占到全校在校生人数的10%,而有的注册率高达近70%,总的来说实现全覆盖均有差距。

对志愿者及其相关人员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是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和实现服务目标的重要保证。87.33%的学生认为有参加过相关培训,但41.27%表示培训内容与培训效果不好,未形成较为合理训练体系。92.11%的学生表示学校有开展优秀志愿者、星级志愿者评定,但评定结果与推优入团入党、奖勤助贷等的结合度不够,希望可以建立更全面的表彰与支持体系,完善以支持优秀志愿者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志愿服务经费上,三校上一年度经费使用总额均不高于一万元,经费少、物资缺,受访学生表示希望在学校设立志愿服务专项经费,从而保障足够服务质量。

2..指导老师设置与指导情况

指导老师直接影响着志愿者服务,而培训师则是撬动服务内生力的助推器。三校均设置了1名志愿服务指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指导频率平均为每周0.8次,基本满足学生志愿者指导需要,但指导老师总体缺乏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专业化背景知识,对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指导存在不足。

在对学生培训中,以医学背景开展的专业化培训较多,如“防艾抗艾”“公共卫生基础知识”“急救员培训”等,但未从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项目化、常态化等角度去提升品质和质量,仍未脱离传统志愿服务运营模式。

3..上一学年度活动开展情况

在对三校上一学年度调研反馈中,各校均开展了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参与学生对象不广,主要集中在志愿者骨干等少部分學生身上,其他学生参与较少。二是学生志愿者组织不规范且不统一,不论是叫“青年志愿者协会”还是“志愿者协会工作部”亦或是其他名称,有的为单独学生组织由校团委直接管理指导,有的隶属于其他学生组织作为一个社团组织存在。三是服务活动呈现一定程度形式化现象,服务活动以自身喜好、时间等为依据去开展,80%的活动没有以服务对象需求出发设计和提供服务。四是志愿者服务能力不足,绝大部分在校学生均有意愿和兴趣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因自身能力不强只能驻足不前,这也是参加学生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的重要因素。五是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活动缺乏,多数活动“打一枪放一炮”,没有很好的延续性,未能形成品牌化项目。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校党委引领强度,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党团协同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这为高职医学院校志愿服务工作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提出了新使命。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党委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引领力度还不够强、重视程度不够高,这不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推动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大学生正常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高职医学院校党委要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将此作为师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之举,提升党员教师和党员学生参热情,突出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增加对申请入党对象、党员的志愿服务与奉献精神的考量,同时稳抓“大健康”“全民健康”发展趋势,引领探索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志愿服务亮点,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团建,健全党团协同机制,推动本校志愿服务工作发展。

(二)挖掘校团委指导力度,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服务功能格局

高职医学院校团委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排头兵、指挥手,其内在建设情况关乎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和质量。一是健全指导和管理体系,细化和优化志愿服务工作相关规定和办法,在指导老师、培训师、学生干部、志愿者骨干、志愿服务所需物资和经费等上面给予合理保障,形成校级-院级-班级与学生社团组织等之间的闭环联动机制,推动把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份、学分、评优评先中,构建全面合理、有效可行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自身队伍建设,在人员配备上要充分,敢于走出学校学习取经,改良和提升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式、结构和动力,开展指导老师、培训师、大学生志愿者等能力提升训练计划,让师者有才为导为训、让学生有力可爱可为。三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联动社区服务本地居民,鼓励学生充分调研,以社会和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开展服务,以学生所学医学专业为基础,深挖“大健康”为核心的志愿服务活动,理清并合理处理专业实践、短期实践和志愿服务之间关系,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培养和扶持具有医学特色且为常态化、专业化、持续化的志愿服务项目。

(三)丰富校文化内涵深度,提升服务品质升华育人目标内涵

志愿服务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极为重要,是青年学生奉献社会热情的体现。一是把志愿服务文化教育更好融入“大思政”教育体系,内塑医学生奉献品德,强化医学生社会使命。二是将志愿服务文化融入校史文化、校园文化、党团建设文化、专业建设文化、学生活动文化、学生生活文化中,激发全校奉献社会内动力。三是转变思维适应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趋势,运用好“互联网+”模式,在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特色服务项目及其推广中发挥足够作用,主动链接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提升服务成效和品质,扩大社会影响力。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是国家青年人才发展规划重要部分,对推动社会发展意义深远。高职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才培养中,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赋予的志愿服务工作新要求,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陈乐.弘扬志愿精神 传递文明风尚——天津市和平区志愿服务工作纪实[J].求实.2019(06):14-16.

2.李雅婷,张唯潇,郭馨靖,姜笑晗,孙月岩.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体制建设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07):128-129.

3.张朝辉.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 全力提升高校志愿服务[J].中国共青团.2019(06):12-15.

作者简介:

唐彬,男,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师,团委委员、讲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医务社会工作;董国强,男,四川轻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志愿服务、社区社会工作;王庆,女,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青少年研究。段妍妍,女,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青少年研究。李洵,女,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团委书记,研究方向:青少年研究。

猜你喜欢

工作体系现状对策志愿服务
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二级团组织服务型工作体系的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关于进一步加强边远山区农村“三资”管理的思考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基层烟草纪检监察队伍构建“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