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2019-09-10马绍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马绍华

摘 要: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普遍存在重认知、轻感情的错误教学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情感教育作为初中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当中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基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不仅要符合德智体美劳并存的教学理念,而且也要运用情感因素去发现和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到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在初中阶段普遍存在一种叛逆心理现象,由此来看,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符合国家教育规定,而且还是新时代下加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表現,同时,也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想教育水平提高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创新自身教学理念并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自我教育情感与学生的心灵融为一体,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重要性,以及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今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情感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建设,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发展。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自身教学情感融入到教学理念之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多个角度出发,直指学生心灵,从根本上引入情感教育理念,使情感教育完美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享受学习”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及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合作的好品质。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我会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播放一首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流行歌曲,并让学生思考歌曲中的作曲者具有哪些优良的道德品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然后,在课程以“享受学习”为主题,向学生提问“说说在学习中感到最快乐是什么?感到最痛苦的什么?”并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并进行交流讨论,之后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我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学习中有苦就有甜的道理,通过课堂分享,使学生学会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融入了我自身的教学情感也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两者在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情感教育为载体,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叛逆心理的巅峰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厌听的心理现象。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以情感教育方式为载体,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善于融入自己的情感,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的课堂氛围,建立和睦相处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问题多的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走进老师”这节课时,首先,我会以一个小故事导入本节课,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一个慈善者面对社会设立了一个特别贡献奖,并以征文的形式进行选拔,征文标题为“社会中最美的人”消息一传开,作家、教师、演员、博士纷纷报名参加,然后我会向学生提出“你认为社会中最美的人去谁?”之后我会根据学生们的答案为学生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理解作家、科学家、博士等都是通过教师教导出来的人才,进而引导学生明白教师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这个故事的结尾,以此来削弱自己与学生在心灵上的界限,更好地将自己情感融入课堂和教学内容之中,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会了“走进老师”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知识。

三、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充满趣味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学习氛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是学生内心情感表达的易发阶段。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既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外,还要学会善于利用学生心理变化,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做负责人的人”相关内容时,为了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和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我会以多媒体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式,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大概内容为“某一天,由于某种原因,小明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地方吃早餐,在快到家的时候发现店主多找了他5块钱,当时小明没有顾忌路程的遥远,又跑着回去将钱退还给了老板,并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好评。”然后,我会以视频内容为本节课切入点,并结合本节课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之后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或者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具有责任感的事件,并与学生一块进行讨论分析。在课堂的末尾,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向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或朋友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责任心,还使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更具有人性化和情感化。

四、丰富教学实践,渗透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概念性内容较多,在学生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枯燥的学习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理解所学内容,所以,一味地给学生传授课本中的概念性知识是不符合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的,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关爱他人”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在生活中,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优秀传统思想教育美德,并且引导学生意识对关爱他人、爱护他人、增强自我关爱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关爱他人”这节课时,首先,我会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讲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做所过的好事,之后,我会在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去附近的敬老院或者医院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观察志愿者的行为或者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并以身作则,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或病人,进而触动学生内心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善良情感的人,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将自己在课文中学习到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并且还要学会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所学知识,以此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的观念,为祖国的伟大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堡垒。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创新教师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本身的情感融进教学理念之中,同时也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在优化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实践内容,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开放,学习上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情感,进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全面增加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收益。

参考文献

[1] 赵志平.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26.

[2] 余先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73.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