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一次磨课经历

2019-09-10高利云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字形生字识字

高利云

摘 要:我通过旧法教生字而引起反思,再推翻原有教学设计,采用学生参与式学习理解生字词,取得较好效果,从而明白:要想获得专业幸福,必须多反思,多写教学日志!

关键词:语文;识字;课堂;反思;改进;参与式学习;促进;专业幸福

汉字复杂而难写,一直是学生走向阅读理解的拦路虎。因此,如何扫清识字障碍,是摆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面前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由于我国古代蒙学,语文教育是起点,而且语言组成是韵语形式,朗朗上口,如合辙押韵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它们都是古代蒙学教材的典范,均以韵语、属对的方式,开启儿童心智,激发儿童对汉字的认知,目的就是让学生易学易懂。

我所在的学校语文教材选用的是语文S版的教材,在一年级时,课文多以韵文、儿歌形式呈现,教学时大多采用韵语识字的方法,所以,我对于韵语识字教学步骤已烂熟于心,但心里很疑惑的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后,怎么让二年级的识字课堂更有效率?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选择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日月潭》作了一次磨课的尝试。第一次备课我用老办法备课。简案如下:

一、初读课文,认识本课15个二类字:附、近、环、绕、名、央、岛、华、映、纱、仙、秀、吸、引、潭;

二、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词:日月潭、附近、环绕、名胜古迹、中央、光华岛、倒映、轻纱、仙境、风光秀丽、吸引,在认读后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三、熟读课文,熟记7个一类字:片、央、南、名、美、丽、岛,先认读再扩词最后造句,并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帮助理解;

四、书写生字,辨析字形:先读这七个一类字,然后分析其间架结构,接着师、生范写,最后学生书写。

上完此课后,自我反思:学生对此步骤太熟悉了,所以在学习时没有兴奋点,虽然教学任务也按时完成,但整个课堂索然无味,就像一锅无盐的鸡汤!

下课后,我听了同年级组老师的中肯而尖锐的评课后,感触颇多,并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孩子们本节课的兴趣点在哪?

基于这些思考,我又重新备课。因为好课都是磨出来的。这时我打破原有的模式,大刀阔斧地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式学习,终于找到了上识字课的新感觉:

一、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们找一找中国、台湾省、台中市,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二、在课题引入时学习“潭”,记住字形是左右结构;右边比较复杂,又可分为上(西)中(日)下(十);最后观察怎样写好看:很明显,这是左窄右宽的字,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三、在初读课文时,分学习小组分段读课文,目的是发现学生读得不准的或不认识的字,有重点地解决这些字的音。

1.纠正“南、名、绕、映、纱”这五个字的字音。因为我们洪江市的人受方言音影响,常常“n”“|”不分、“z、c、s”与“zh、ch、sh”不分、“in”“ing”与“en”“eng”不分,甚至“n”“r”不分!说句不怕大家见笑的话,这也是我普通话说的不标准的最大关键,因此我每次在读这些音的时候,都会给自己提个醒,告诫自己读准字音;并且学生在读这些音的时候,我也是十二分地认真倾听,当学生读完后让他们自己说说自己哪些字音没读准,然后用多种方式强调,如: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师生对读……从而解决了学生在读时所遇到的难点。

2.“日潭、月潭、日月潭、美丽、名胜古跡”这些词语在读课文过程中结合课文的意思让学生看图就理解了;“环绕”这个词“我让几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把我包围起来”,动作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附近”我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离自己最近的人来理解;对于“轻纱”一词,我让学生把家中妈妈的丝巾或薄纱巾拿来,上课时让他们把它们蒙在脸上,感受纱的轻、薄与透光性,感受那片朦胧感,感受那种飘飘欲仙的神秘感。这时学生的兴趣也达到了高潮,纷纷说出自己蒙上面纱的感觉,然后我再上学生摸一摸面纱的质感,看一看面纱的纹理,学生马上就明白了“纱”字为什么是“纟”,是因为“纱”是用棉花、蚕丝或麻等纺成的细线做成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织品,当然对学生讲时我没有讲的那么复杂,只简单地告诉他们是用棉、麻、丝等物做成的轻轻的、薄薄的、可透光的纺织品。甚至还有的学生说还有“绵、纤、维、绸、绣”也都是“纟”,也都与这些丝、麻、布有关系,学生的视野一下子得到拓宽。我欣喜地明白了“学生”二字的意思,所谓学生学生,就是在学习中生存乐趣、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原来参与式的学习竟能达到最佳效果!再次听课的同年级老师此时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对我无声的点赞!

四、对要求会写的生字要按每个字的特点,想办法记住字形并写规范,在有效的时间里加强写字记字的指导。

1.“央、南、美、丽”这些字怎样写好看?在书写时要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

2.在记“名”这个字时,学生说这个字最简单,可用加法记“夕十口=名,也可用换字法:外一卜十口=名”等法,在书写时“夕和口”时上下均可居中。

3.记“岛”字时,学生说可以编故事,如:有“一”只小鸟觉得很孤单,它飞呀飞,飞呀飞,飞到一座山上,遇到了一个魔术师,魔术师金手指一点,小鸟就变成了小岛。

4.当说到记“片”这个字时,有的学生说可编谜语,如“版面反抗了(片)”……学生在记字形时,不仅延用了旧法(加法、换偏旁法),也使用了新法(编故事、编字谜);记住了字后再让学生进行扩词造句的训练就顺手多了。

以上教学上的改进,在识字上更扎实了,更贴近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提高了课堂识字的有效性。

汉字的字形虽然难记,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识字教学中,当二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时,要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寻求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总之,对待不同的文章,不同的生字,要“不拘一格,灵活识字”,只有找到最佳的办法,才能达到课堂识字的有效性,识字才能扎扎实实,这是我们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

这次反思,反映的是我课堂上出现的不足,是我日常教学中问题的放大。为了提高自己,我开始认真撰写教学日志。因为教学即人生,课堂即生活。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 2011年 1月出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我听二年级识字课《祖国在我心中》099页) 文化艺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字形生字识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添一笔变个字
生字变身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