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视角下探究新高考选科决策的指导思路

2019-09-10黄庆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高考

黄庆清

【摘要】  从2018年开始,我省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3+1+2”模式:“3”代表了语数英三科,“1”是在物理或历史两科当中任选一科,“2”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任选二科。虽说,现在的新高考改革制度,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个性发展机会。但是,同时也容易让习惯于旧时模式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会衍生出学生茫然、焦虑、担忧与纠结等复杂情绪与感受:一是以什么原则选科,是追求最高分组合保证上大学还是听从内心追求个人兴趣爱好;是听从父母的看法还是个人意愿的问题。二是担忧选择后学不下去难以坚持而又很难更改时,会悔恨。三是担忧自己选考的科目与自己高校专业选考要求不匹配。

【关键词】  心理视角 高考 指导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992-7711(2019)24-037-01

基于目前高中生选科时会产生很多纠结或压力难以做出科学的选科决策的现状,因此迫切需要帮助学生探究一套科学选科决策的指导思路。

美国决策大师盖里·彼得森及其团体建立一个应用于生涯辅导的认知加工模式,以帮助人们看清自我、分析权衡后作出相对满意的决策,进行行动执行。他们发展出了“决策思维五步法”,即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简称“CASVE”。这个思维模式,很适合我们学生的选科决策思路。本文主要根据“CASVE”思维模式,对学生选科指导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选科决策第一步——沟通

若我们想要选择时会出现犹豫不决、焦虑不安等情绪,这说明我们的现实与理想存在较大的差距,自己某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导致。因此需要对自我沟通、觉察自己,或者通过与重要他人(父母、老师、朋友等)沟通,帮助自己看清自我。

1.通过自我认识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现在学科的成绩优势、以后学好所选学科的信心以及身体健康素质等,帮助学生构建尽可能完整而统一的自我认识系统。

2.通过搭建沟通平台与重要他人(父母、老师、朋友等)沟通,帮助自己看清自我,减少自己自我认识的盲区(我不知,你知)。

通过以上的沟通,更好地帮助自己回答“我是谁?”“我将来可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能到哪里去?”等问题,为我们的选科做好准备。

二、选科决策第二步——分析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意向选择“1+2”科3组组合,其中“1”是在物理或历史两科当中任选一科,“2”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任选二科。

2.根据所选的3组组合,权衡分析是否满足自己兴趣、性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现在学科的成绩优势、以后学好所选学科的信心以及身体健康素质等个人因素;是否符合父母的期望、物力人力支持等家庭因素;是否符合自己想报的大学和专业选科要求、就业率等社会因素;是否符合学校配置的学科组合等学校因素。

3.分析重要他人对自己的3组组合的看法,以及自己对他们的看法的看法。

三、选科决策第三步——综合

根据第二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对自己的所报的组合是否需要更改或添加。因为做选择的时候,有时候我们思维、视野变得狭窄,很容易自动把其他选项或重要因素给屏蔽了。这时候,要留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与衡量,最终找出3个组合。

四、选科决策第四步——评估

1.先利用2个课时给学生学习生涯决策方法或工具的课程,学习使用决策平衡单一个有效的评估方法。

2.最后要求学生使用“决策平衡单”工具,将自己保留下来的3个组合采用数学统计法把自己内心所看重的价值或影响因素做个比较,找出得分最高的组合作为我们最后的选科组合。

2.1把最后留下的组合写在决策平衡单上“组合”栏中;

2.2把自己目前较看重的价值或对决策影响较大的因素列在“影响因素”栏中;

2.3给这些影响因素在“重要度”栏中给予一个分数,最高分是5,最低分是1;

2.4先判断“影响因素”给备选的“组合”起着的影响是有利或积极的(+),还是不利或消极的(-),然后根据“考虑因素”对“选项”的影响程度在“影响度”栏中给予一个分数。最高分是10,最低分是1分。

2.5最后,把“重要度”*“影响度”=加权分,并将正负分相加减,算各个组合的总分。

3.引导学生思考找到一组最高的组合,是否很开心接受这个选择。如果没有,说明我们内心还有被忽略的因素或需求没有提及,需要继续思考再决策。

五、选科决策第五步——执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伴随着一些不确定感和焦虑的,这时候很需要一些生涯引路人的帮忙。因此,学校成立生涯导师制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的导师制主要是校内导师制,其成员主要是其科任老师担当。一名导师带十几个学生,为学生提供理想、学业、生活、心理和生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架起现在与未来之间一道生涯彩虹。

同时,我们的生涯导师要注意自己的辅导边界,我们所起的作用更多是一种协助作用,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于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生涯导师只是帮助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协助学生自主管理和发展自己的生涯,而不干涉学生的自主选择,不直接告知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法,更多是通过问题解决的线索和路径。

选科决策就是权衡众多相关因素之下,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生涯发展方向的一个过程。这个决策是为了高中三年后自己的专业、大学选择提供了条件,是为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吴沙.遇见生涯大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72-81.

[2]李婷婷.从选科过程透视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生涯教育的重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1):26-30.

猜你喜欢

高考
新课改高考英语备考复习策略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农村学生弃考现状、原因及对策
古代名医如何医治“高考”后遗症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