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走进小学

2019-09-10陈光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品质心理学

陈光阳

摘 要:积极心理是阐述三种学习过程(学业学习,社会学学习和情绪学习的)的教育门类,从小学时期进行科学的渗透和引导,开发儿童的品格优势,引导他们面对不确定时的心理弹性,促使他们怀着信念和热情去迎接人生,面对挑战,提高生活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教育

积极心理学本质特点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在主观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如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2)在个人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究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3)在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的美德和使个体成为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它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预防的主要任务将是建造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其使命是如何在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并专注处于困境中的人的自身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的实践中,重点放在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教师的教育生活和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帮助教师改善教育生活,提升教育质量。如在师生关系处理上,要求教育者用一种欣赏性,开放性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动机和力量。用积极乐观的意识、态度和交往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正向行为的积极发展。

积极教育心理学必将有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并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奇迹。一线教师,更应当重视自身幸福力量的提升,从而来引导和改变学生幸福观念。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性格还处在变化和可塑的时期,科学有效地发挥积极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激发内在积极潜力以实现他们将来对出现的问题的消解与积极力量的升华,找到适合小学生寻我幸福的方法,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带来学业或考试压力下的些许改变。

教师应该充分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发展特点,给予积极的价值取向指导,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克服缺点,正确地解决心理问题,营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是儿童在课堂中乃至一生中构建茁壮成长的能力,必须就与积极心理学教学相联、但不管是研究还是实践社会情绪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总会把情绪学习和社会技能学习相区分,而不是将它们统一在一个概念范围内。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孩子们拥有已经被神经科学验证过的情绪带来的积极力量,那么他们就会更好地把这些积极力量应用到如何建立友谊以及如何追求成就之中。关注积极心理学在本质工作就是对积极情绪和积极力量的境整。而积极情绪和积极力量不仅有助于建立真挚的友谊关系,而且可以让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充满意义。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小学课程,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保持乐观,获得延迟性满足,增强意志,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有意义的社会关系,并在其中找到更深层次的意义感和满足感,从而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具备了以上这些积极品质,他们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因为在面对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逆境、失败和困难时,这些孩子已经具备了克服它们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小学课程应该是当前小学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不仅如此,积极心理学课程还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持久的幸福,让他们更加欣赏生活,达到更高的人生高度,并获得更完美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中的应用

通过有创意的设计和策划,将积极心理学融合各个学科以及学校的多维的文化生活中渗透,教会孩子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的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1.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团体情景中,可以让学生在人际交互作用下,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促使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团体课在朝夕相处的班级中进行,也可以促进班级文化的和谐发展;

2. 结合德育工作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课堂关注的核心是儿童最佳学习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学习的社会情络成分),其目的是增加积极情绪、积极力量、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将获得一些能力,并利用这些能力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和利用自身的积极力量去拼搏,坚持,并将这些积极力量应用到发展友谊与服务社会中,从而获得有成就的人生。

老师要将思维和情绪结合起来,指导孩子的行为老师帮助孩子学习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的方法,训练他们管理自己的愤怒情绪,孩子們通过学习用共情的方法去思考同伴的感受,回忆过去与同伴的结合认知、情绪、意志和行动等方面的技能,孩子们就能学会如何帮助自己在生活过程中深思熟虑并进行更合理的行为选择。

积极心理学是帮助孩子们将受伤和愤怒的情绪转化为理解和宽恕的有效手段。孩子们在练习积极心理学技巧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自我强化,让孩子们在以后或者其他情况下,依然采取同样的方法,也就是说,孩子们最终获得了这种行为的社会性情绪。通过神经系统的练习和习惯化,孩子们就学会了快速地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老师教他们在面对不幸事件时,首先确定消极情绪的类型,不再深陷其中,并立即把它转化成一种积极情绪。当这种方式成为习惯,孩子们就可以不依赖外部因素或老师也能这样做,这样老师给予孩子的就是一种自我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的习惯,这与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时的深思熟虑有的习惯一样,孩子们由此获得了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调节能力

3.在各学科的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对于积极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构成,常是围绕“积极”这个焦点进行灵活而随机的安排。大量的证据证实了积极心理学与学生的学业成就二者高度关。积极心理学教育是对积极心理学原则和实践的系统应用,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学业成,适应社会并获得幸福情绪。

具体来讲,教师就是要教孩子在个人和学校公共生活中如何行动和如何相互影响,而孩子则在课堂里要学习如何踐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内容,用所学的知识调节情绪、发挥积极的力量、建立友谊、帮助他人和获得成就。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们学习了积极心理学之后,可以更好地面对并处理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成功与失败。

4.强调教师积极心理状态的养成

教师在教授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在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同时自己的心理素质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中,教师也要促使终身学习,并不断的反思进步,教师具有积极心理品质,才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心理品质的保证;

5.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真正的让学生有积极阳光的心态,除了学校的平时教育,家庭更是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教育的持续和一致性,可以设计家校共建的手册,读本,甚至家长课堂针对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不同孩子的具体特点,不同家长的情况,开展家校共建活动,鼓励家庭教育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达到双赢的加分效果。

6.注重校园心理环境建设

除了显性的课程,学校内人文氛围,校园空间等软硬件,都会对人的心理感受,体验,身心发展,对人的学习,生活,交往,成长都会产生心理影响和行为制约。基于积极阳光向上的状态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多方面的渗透积极心理学,会让儿童更加平衡和坚强,从而改善关系,寻求意义以及享受成就。儿童学习如何推动认知性,情绪性和动机性,优秀力量,以此来确保其能够平衡情绪,培养优秀的力量,建立友谊,恢复意义,完成任务,以及为自身,他人和社区的幸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哈佛积极教育心理学 胡海建 杨小秋 胡潇编著

积极心理学走进小学课堂 Patty O’Grady 著 任俊译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 王跞主编

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学生成绩 Tina Rae Ruth MacConville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 阳志平 彭华军等编译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品质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