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政治学科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2019-09-10郑倩霞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工匠精神小组合作

郑倩霞

摘 要:职业院校的责任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熟练的技能,同时也包含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中职政治课堂无疑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开展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构建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的方式,落实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政治;工匠精神;小组合作;实践活动;问题

“工匠精神”是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具备的职业态度,贯穿于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当中,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中职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那么在实际开展中职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建课堂教学策略,落实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呢?

一、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工匠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要求,因此,中职政治教师也将合作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之中,用于满足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而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合作活动的开展,落实这一教育要求。在传统中职政治课堂中,教师将自己视作课堂的主体,将学生置于课堂的次要位置,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造成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而将合作活动引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有关工匠精神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交换的过程中,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例如,在《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活动的开展,落实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这节课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可以遵守职业道德,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精神等,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先根据平时的课堂经验,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中学生对职业道德知识以及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效果存在差异性的分别。随后,教师对学生提出“为什么在工作中我们要具备基础的职业道德素养呢?”等讨论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上述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换思维的过程中,理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就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逐步提升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显而易见,在开展中职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生成工匠精神。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工匠精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認为学生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中,教师也应当基于政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创建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身的工匠精神。

例如,职业礼仪隶属于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是促进学生形成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教学的内容,落实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从教材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认识到职业礼仪存在的重要性,从而明确职业礼仪是在实践中进行不断修养而来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招聘求职活动的模拟。在活动当中,学生进行介绍自我、握手、递接名片,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实践,从而在模拟实际历经招聘流程的过程中,体会求职面试时的职业礼仪,同时明确工匠精神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技术,还要求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彰显自身素质的职业礼仪。从而深化对本节课的认知,逐步发展自身的工匠精神。

不难看出,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

三、创建生活情境,体会工匠精神

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系统政治知识的来源也是实际生活。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是社会当中的个体,与社会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的未来工作生涯也将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中,教师也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需要,将实际生活当中的场景引入课堂之中,促进生活情境的构建,从而让学生在深入情境之中,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升自身的工匠意识。

例如,在《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建,促进学生体会工匠精神。在课下,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栏中学生熟悉的杰出校友的资料(利用网络检索的形式,从海量的视频资源中找到生活中一些成功人士,)介绍他们在经历创业后逐步取得成功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提前准备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以及创业者应当具备的精神和能力等,从而激发自身的工匠精神,艰苦奋斗,在校期间做好准备,为之后更好地参与工作奠定基础。

显然,在开展中职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生活情境的创建,让学生在与自身生活相联系的课堂情境中,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应用问题教学,生成工匠精神

在传统意义上“问题”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形式,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基础政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策略的针对性改进,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随着新课程进程的不断加快,“问题”也被赋予了新的应用功效,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基于政治知识,向学生提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索,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逐步生成自身的工匠精神。

例如,在《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促进学生生成工匠精神。《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这节课当中介绍了有关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以及依法开展企业经济行为等内容,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武器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开展自己的经济、劳动行为呢?”等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政治知识,对课本中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在理清答案的过程中,意识到法律在经济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的法律,依法行事,依法开展职业行为:对产品精工制作,不弄虚作假;对职业心存敬畏,不急功近利。做事不仅要考虑该怎么做,还要考虑能怎么做,提高自身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可见,问题是中职政治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在促进学生生成工匠精神具有重要价值,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同时,促进自身工匠精神的生成。

总而言之,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注重实践教学、创建生活情境,以及应用问题教学,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真正地落实学生工匠精神的发展,却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因此,在实际开展中职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课本当中的安排的政治知识,结合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情况,创新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方法,并应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完整地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体系,逐步发展学生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应东.浅谈思想政治课与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才智,2018(30):131.

[2]查克勤.谈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才智,2017(35):62+64.

[3]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培训,2017(02):211.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工匠精神小组合作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作文评改“五步曲”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