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性课堂教学

2019-09-10张美红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贴近生活人文关怀

张美红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取向,也是检验教学成功的标准。提升教学效果要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要发挥主体作用,强化主体参与;要贴近学生生活,践行体验性学习;要凸现三维目标,彰显人文关懷。从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性 学习动机 主体参与 贴近生活 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取向,也是检验教学成功的标准。所谓“有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本,用最优的方式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名言警句都强调了兴趣、激情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学生兴趣的产生不是自然而然就有,也许是某种事物、某个事件或某种现象所触发,进而产生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兴趣的产生需要教师的点拔和引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把多媒体和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精心设计,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以使学生产生和保持学习动机。如在学习《政治生活》有关民族问题时,教学中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歌曲,由此引入新课,然后再展示解放前后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图片进行比较,把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最后总结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优越性。这样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同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一个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刺激下产生了解事实真相的兴趣和冲动。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产生情感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发挥主体作用,强化主体参与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实质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是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基于此,有效政治课堂的关键是如何界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鼓励、尊重、赏识、爱护学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激励者。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附近的农贸市场,通过购买、讨价还价等方式,去理解有关商品的价值、价值量、供求关系等知识。这样,学生在掌握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去学习书本中的理性知识就比较容易接受理解,也比较感兴趣。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离开学生这个根本,一切教学活动都变得毫无意义。

三、贴近学生生活,践行体验性学习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因此,构建生活化课堂应成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必然选择。通过体验性学习,使学生亲自感受知识的价值所在,不仅能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学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学习知识的价值才会真正显现出来。如在学习《政治生活》民主选举一课时,可以模拟一次班干部选举活动。通过自荐、教师推荐、学生联名推荐的方式确定候选人,然后进行等额、差额,直接、间接选举的活动。接着对当选人进行即时评价,同时总结选举中的存在问题。最后总结出四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这种体验性学习,使课本知识入脑入心,学生的政治素养也自然而然得到升华。如学习《文化生活》文化对人的影响时,可以开展“谈读一本好书的感受”的演讲会,让学生谈读书后自己的感悟、启迪等,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会到文化对人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当然,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材料的选取、活动的开展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又易于操作,如果定得太高,或活动难度大,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四、凸现三维目标,彰显人文关怀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价值观。一是课程功能的转变。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进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同步提升。二是价值本位的转变。由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也就是确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观念。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之一。所以,教学中特别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教育的人文关怀。如《经济生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公平意识、诚实守信的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政治生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也要培养学生具有世界情怀。《文化生活》教学要让学生认识、继承、发展、创新光辉灿烂、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同时让学生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与哲学》教学要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思辩精神,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支持,同时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意义、有价值、有效益的政治课堂教学。

总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学习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动起来,进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屠大华.《现代教育理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马云鹏.《中学教育科研方法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丁福军.《让政治课堂充满探究的魅力》(《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五期)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贴近生活人文关怀
如何创设小学信息技术高效教学课堂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的策略研究
幸福的人